波可士跟在众人身后,等他们所有人进来后,阿克图尔克·梅尔特姆关上了门并守在了门外。
阿雷·斯特向哈桑·阿卜杜勒和塔拉奇卡使了一个眼色,哈桑·阿卜杜勒和塔拉奇卡立刻控制住了凯拉法·塞利姆,哈坎·苏莱曼 ,穆斯塔法·卡亚,侯赛因·阿里·卡亚,法提赫·穆拉特四人也立刻控制住了阿里·阿克巴尔和艾哈德尔·图卡。
凯拉法·塞利姆转过头来,眼神中充满了惊慌和愤怒,他大声吼道:“哈桑·阿卜杜勒,你想要做什么?难道你想要叛变吗!”
而此时,哈桑·阿卜杜勒却将目光转向了我,轻声说道:“阿雷社长……”
听到他的话,阿雷·斯特缓缓站起身来,迈步走向哈桑·阿卜杜勒,同时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表示理解和支持。接着,阿雷·斯特伸出手去,紧紧握住了凯拉法·塞利姆的手,并微笑着说:“凯拉法·塞利姆师长,您好!很高兴能与您相见。我是阿雷·斯特,大同进步社的社长。”
面对阿雷·斯特的友好态度,凯拉法·塞利姆并没有放松警惕,而是用坚定的目光凝视着阿雷·斯特,声音低沉地问道:“你们究竟有何企图?”
“没事没事!就是认识认识!”阿雷·斯特无所谓的回道。
接着,阿雷·斯特紧紧地握住了凯拉法·塞利姆的手,同时向哈坎·苏莱曼、穆斯塔法·卡亚、侯赛因·阿里·卡亚和法提赫·穆拉特四人示意,让他们将阿里·阿克巴尔和艾哈德尔·图卡带过来。
阿雷·斯特伸出手,示意让这四个人控制住那两个人,让他们握住他的手。阿里·阿克巴尔和艾哈德尔·图卡两人见自己无法反抗,只好默默地将手搭在阿雷·斯特的手上,不再说话。
随后,阿雷·斯特便不再理会凯拉法·塞利姆,与哈坎·苏莱曼、穆斯塔法·卡亚、侯赛因·阿里·卡亚和法提赫·穆拉特四人开始聊起天来,阿雷·斯特与四人谈论着从伊兹密尔到加里波利再到伊斯坦布尔的经历,分享着彼此的故事,体会着他们的艰辛。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一个时辰很快就过去了。
凯拉法·塞利姆率先开口道:“阿雷社长,你来伊斯坦布尔到底想要干什么?”
“哈哈哈!来来来,我们坐下说!”见时间到了,阿雷·斯特便松开握住他的手,邀请众人入座。待众人落座后:“帝国已经无可救药了,我们要重建帝国。”
凯拉法·塞利姆道:“那么阿雷,你有什么计划呢?”
“目前,我们已经拉拢了除了伊斯坦布尔之外的所有军队,只要我们在拿下伊斯坦布尔,我们就可以和平退出战争,然后发展国家,让我们民族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阿雷·斯特豪情万丈的描述着他们未来的前景。
凯拉法·塞利姆见我已经安排好了,便道:“那目前需要我做什么?”
“现在你只需要,将你的人脉利用起来,助我们拉拢这座城里的军队,从而武力接管整个帝国。”阿雷·斯特告诉凯拉法·塞利姆道。
凯拉法·塞利姆:“好的,我会安排的。”然后就不再说话了,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波可士这时出声:“大家也都辛苦了,那么我们继续热闹起来吧!”然后宴会厅被从外打开,一对对侍女端着各种美食,美酒,鲜花,舞女鱼贯而入。
凯拉法·塞利姆见状也不再沉默,而是起身举起酒杯:“那么就让我们举杯共饮,祝贺阿雷社长,实践理想,前路顺遂!”
波可士见我面露微笑,也起身附和道:“祝贺阿雷社长,实践理想,前路顺遂!”
众人见波可士起身,便知道阿雷·斯特是认可的,因为波可士就是阿雷·斯特的代言人,于是众人也纷纷附和:“祝贺阿雷社长,实践理想,前路顺遂!”
“哈哈哈!一切为了帝国,为了阳光洒满大地!”阿雷·斯特也起身举杯与众人共饮。
当阿雷·斯特成功拉拢了第十八师凯拉法·塞利姆师长,及其部下所有军官后,又通过凯拉法·塞利姆的关系网,不断的在军政商三界扩展。
这天,阿雷·斯特与波可士和塔拉奇卡正在对阿雷·斯特这一个月的行动进行总结。
波可士:“目前我们已经控制伊斯坦布尔百分之八十的军队和百分之三十的政府官员,以及部分商人。”
“帝国政府目前有何动静?”阿雷·斯特有些好奇道。
波可士:“前线传来消息,10月31日,英国人占据了贝尔谢巴。11月6日,又占据了特拉斯舍拉亚,为了避免被包围,加沙的帝国军队在法尔肯海因(埃里希·冯·法金汉(德语:Erich von Falkenhayn,1861年11月11日-1922年4月8日),又译为埃里希·冯·法尔肯海因或埃里希·冯·法尔根汉,德国军事家、步兵上将,1914年至1916年间任德军总参谋长。)的指挥下已经撤离了。目前帝国正在焦头烂额,没有太多的精力投注到我们身上。”
波可士顿了顿又道:“还有一个消息!”
“嗯?”阿雷·斯特微微蹙起眉头,好奇是什么消息,让波可士都有些沉重:“是什么消息?”
波可士:“威廉·史密斯传来消息,你之前安排他关注的布尔什维克在11月7日,发动了起义,,目前已经占据了圣彼得堡。”
“领导起义的是谁?”阿雷·斯特十分想知道是不是列宁。
波可士:“是一个叫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的人,就是他领导的队伍推翻了以亚历山大·弗多洛维奇·克伦斯基为领导的资产阶级俄罗斯政府。”
听见是列宁后,阿雷·斯特感到一阵轻松。也就是说还有不到四个月的时间,1918年3月3日苏俄就会和同盟国签订《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从而退出一战。
但是苏俄是在提出的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才开始与同盟国的德国进行和平谈判的。
谈判开始于1917年12月3日,德国提出了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乌克兰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的苛刻条件。
这引起了苏俄内部严重的分歧。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和约,为新生政权争得喘息机会,季维诺也夫、索柯里尼柯夫、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阿尔乔姆、斯塔索娃、斯维尔德洛夫等六名中央委员支持列宁;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和约,主张对帝国主义继续世界大战,中央委员布勃诺夫、乌里茨基、洛莫夫支持布哈林;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则主张停战,复员军队,但不与德国签约(即不战不和),中央委员克列斯廷斯基、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阿道夫·阿布拉莫维奇·越飞支持托洛茨基。
1918年1月2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和地方负责人会议。60人出席的会议上,赞成布哈林主张的32人,赞成托洛茨基主张的16人,赞成列宁主张的仅15人。最终,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的主张因处于少数而未能被通过。
1918年1月24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会议,重新表决签约的问题。托洛茨基的主张以9票对7票的多数通过,列宁的主张仍然没有被多数所接受。
1月30日,布列斯特谈判恢复。作为外交人民委员、谈判代表团团长,托洛茨基临行前与列宁约定:如果德国下了最后通牒就让步签约。结果德国果然向苏俄下了最后通牒,托洛茨基向列宁电报询问对策,列宁立即复电坚持:接受德国条件,立即签约。但是托洛茨基没有接受列宁的建议,而是发表了拒绝签约的声明,率团离开布列斯特。结果,德国开始对苏俄大举进攻。
2月18日,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苏俄中央委员会举行了紧急会议。会上,列宁的主张又被以6:7的票数否决。随后,中央又连夜开会,经过激烈的争论,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转而支持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会议结果以7票赞成、5票反对、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列宁的提案。苏俄政府连夜通知德国方面,同意签约。
但是,德国在得到通知后仍没有停止进攻,并于2月23日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苏俄党中央又召开有15名委员参加的紧急会议。会议中,大多数委员表示不赞成列宁的主张。列宁只得提出,如果这种空谈继续下去,他就要辞职,退出政府和中央委员会。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对此毫不在乎,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也未发生动摇。托洛茨基不同意列宁的意见,但为了防止列宁辞职和党的分裂,他的态度发生变化。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4票弃权。结果列宁的主张以7票赞成、4票弃权、4票反对获得通过。
这也就意味着,若是阿雷·斯特在此刻发起政变,极有可能会对苏俄的态度产生影响。倘若他们不愿同同盟国休战,并退出协约国,那么奥斯曼在高加索地区所获得的利益,将远远不及历史上的土耳其。
而若阿雷·斯特此时选择按兵不动,那么待到今年12月9日时,帝国便会失去圣城耶路撒冷;
而根据历史记载,直到1918年9月25日,奥斯曼帝国才撤离大马士革。因此,收益最高的便是当下阿雷·斯特便着手实施军事管制,自农村至城市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备的统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