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回乡(三)
“你个死丫头,咋这么狠心,这都多久了,也不回来看看妈?”
陈老婆子上前拉着女儿的手左看右看,还在她胳膊上轻轻拍了几下。
嘴里说着抱怨的话,可是上扬嘴角还是暴露了她的欢心。
然后又看向林国良,脸上露出欣慰的笑,连忙把人喊进屋:
“女婿你也来了,快,快家里坐!
老大媳妇你小姑子回来了,快去把大明跟你爹喊回来。”
陈老婆子拉着女儿女婿就往屋里走,陈秀红的大嫂看到他们的时候还挺意外的,当时就愣住了。
“真的是小姑子回来了。”
“大嫂,好久不见,你们都还好吗?”
陈秀红看到自己大嫂,就热情的喊了一声。
虽然这个大嫂有时候抠搜搜的,可也没有其他什么大的毛病。
对自己大哥哥侄子也挺好的,对自己爹妈也算孝顺,所以她对这个大嫂还是尊敬的。
林国良把带过来的礼物放到桌子上。
打量着家里,他已经好几年没来老丈人家了。都说正月初二是女人回娘家的日子。
可是他妈每年都找各种理由不让他陪媳妇回娘家,已经好几年都是陈秀红一个人带着大壮回来的。
“还愣着做什么,还不去把你男人喊他们回来,再看看你爹,跑哪去闲聊了。”
陈老婆子看她还愣在那里,就催促道。
自己则是拿开水瓶倒水,还把家里瓜子花生拿了出来,茶水里还特地放了白砂糖,招呼林国良和陈秀红喝茶。
“哎,妈,我这就去!”大嫂回过神就往外跑。
这时,那些跟着来看热闹的乡亲们也到了院子外。
“你们快坐下来喝碗热茶暖和暖和,花儿,来,你也坐下陪你秀红姐喝碗茶。”
最先来报信的小媳妇花儿也被拉着坐下喝茶。
“对了,咋就你们俩回来了,我大外孙子子呢,怎么没一起回来。”
是知道自己女儿女婿去了京市的,在陈秀红去京市的第二月她就写信回来了,当时还寄了五十块钱。
说她是跟婉容姐一起去了京市,也找到了工作,让他们不要担心。
所以这一年多以来,无论外面那些风言风语的,他们都没太当回事。
知道女儿在外面过得好就行了,那些不知情的人爱说就让他们说去。
陈秀红笑着说:
“妈,大壮留在京市读书呢,这不还没放假,就没带他回来。
来这是照片,我特地带回来给你看的,知道你会想他。”
陈秀红说着从包里拿出几张照片,这还是唐棠给他们他拍的,当时还有唐佑,两人一起玩的时候唐棠偷拍的。
“我看看!哎哟,我大外孙子长的可真好,看着又比去年高了不少。
看这穿的都跟以前大户人家的小少爷差不多了。”
看着照片上依旧虎头虎脑的外孙子,陈老婆子笑的合不拢嘴。
乡亲们听到这话,一阵唏嘘,都夸陈秀红有出息了。
就在这时,陈大明和陈同根回来了。
陈大明看到妹妹激动地说道:
“你个死丫头,终于知道回来看看我们了,我还以为你把咱们忘记了呢。”
“你小子胡说什么呢,你妹子他们是挣钱去了!”
后面进屋的陈同根听到儿子这么说,上手就给他后脑勺来了一下。
陈大明被打的猝不及防,一个踉跄险些没趴地上去了,稳住身形捂着后脑勺就埋怨的看着他爹:
“爹,你能不能轻点!”
“谁让你嘴上没个把门的!”陈同根白了自家儿子一眼。
转头笑眯眯的看着陈秀红,说话声音都小了一点:
“闺女,你咋回来了,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啊?”
陈同根是知道女儿现在给陈同贵家那个外孙女做事。
这好端端的,又不年又不节的,这时候回来肯定是有事。
不得不说,还是老头子看的透。
“爸,是有事,顺便回来看看你们,也挺长时间没回来了。
也想问问哥嫂,愿不愿意跟我们去京市?”
陈秀红也没有隐瞒,她回来就是招工的,让大家知道了更好。
“去京市?”
这下不光是陈同根看向他,就连她妈,她哥嫂都看向她了,等待她的回答。
全程林国良没开口,他就坐在自己媳妇身边,陈家是她的主场,就让她去发挥。
“嗯,我这次回来,一是替小棠回来招工的,二来就是接同贵叔他们一家去京市的。”
“同贵他们要去京市了?”
陈同根还有点难以置信,京市对他们来说,那是遥不可及的。
陈秀红虽然跟他们说了,唐棠在京市开了厂子,并没有说开了多大的厂子。
所以家里人并不是很清楚京市那边的情况,只以为是唐棠的婆家帮助她,才能把厂子开起来。
可是,她不但把陈婉容和唐佑接过去了就连自己女儿也跟着沾光,有幸去了京市。
现在女儿说,唐棠那个小丫头要把她外公一家也全接到京市去,这就让人很难想象了。
“不错,现在京市那边差建筑队,小棠准备自己组建建筑队用来盖房子。
还有厂子也在扩大,还需要工人。
小棠想着要帮助咱们的乡亲,所以才让我回来招工的。”
陈秀红说话的声音很大,就是想要让外面看热闹的邻居听到。
【我的乖乖,同贵家是不是发达了。】
【同贵的外孙女我见过,小小样样的,长的特别俊俏,没想到她这么能干啊?】
【就是。根本看不来,她今年好像还小吧?】
【谁说那陈婉容命苦的,这不,男人的福气没到,倒是享到女儿的福气了。】
【哎,你们就不关心秀红说的那个招工吗?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有没有什么要求?】
【对,对,听说京市那边工资高。】
【我男人就是泥瓦工,也不知道能不能去?】
【你看秀红两口子穿的,那一身衣服加起来要好几百呢。】
…………
听到外面的议论声,陈婉容和林国良两人相视一眼,无声的笑了。
他们的目的达成了,乡亲的好奇心起来了,那他们的招工计划就好实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