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啊,都准备好了。这藩王们进京快一个月了,都拜见过您了。您啊,也该回濠州看看,那可是您的故乡啊。”
“陛下为了让您能舒心,可是费了不少心思啊!”
姚广孝微微弯着腰,脸上堆满了谄媚且恭敬的笑容,轻声说着。
朱元璋微微眯着眼睛,似乎在小憩。听到姚广孝的声音,他微微抬起头,目光深邃而浑浊,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只是淡淡地 “嗯” 了一声。
姚广孝见状,以为朱元璋有了兴趣,便更加来了精神,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太上皇,您是不知道,如今濠州在陛下的治理下,可是焕然一新呐。”
“新修了四条道路,宽敞平坦,两旁还种满了绿树。百姓们比元末时期强了几十倍,集市上热闹非凡,各种商铺琳琅满目,买卖兴隆。”
“还有,特意建了朱家祠堂,那祠堂修得可气派了,红墙绿瓦,飞檐斗拱,里面供奉着朱家的列祖列宗。还特意建了当年的村落,一模一样,您要是去了,绝对能有当年的回忆。这人呐,年龄大了,就容易思乡,濠州可是您梦开始的地方啊。”
姚广孝不住的说着,建议朱元璋前往濠州,他本人已经同意了下来。
所以,姚广孝急忙找来车驾,又安排好了侍卫、太监和宫女,负责一路上照顾朱元璋。
朱元璋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让人捉摸不透。待姚广孝说完,他缓缓站起身来,迈着有些迟缓的步伐,朝着车驾走去。
姚广孝顿时松了一口气。
在上马车前,朱元璋忽然停下脚步,直勾勾地看着姚广孝,一动不动。
姚广孝一愣,心里顿时 “咯噔” 一下,额头上不禁冒出了一层细汗,他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太上皇,您……”
朱元璋打断了他的话,开口问道:“姚广孝,咱问你,知道咱当初为什么选择朱权吗?”
姚广孝微微一怔,朱元璋的意思,也就是为什么要让朱权当皇帝。
论起身份、年龄、资历等各个方面,其实朱权没有任何优势。
唯一能说道的,便是在大宁做的那些功绩。可是仅凭那些功绩,朱权压根不可能走到皇帝这个位子。
姚广孝心思急转,恭敬道:“因为陛下聪慧过人,虽然学问有所欠佳,但是治国理政方面,有着远超常人的见解。”
“不对!”
“那是因为陛下仁义无双,减免赋税,兴修水利,在面对诸多难题时,都能当机立断,做出正确的决策。”
“还是不对!”
“那肯定是因为陛下能征善战,征女真、灭北元,控制蓝玉,保我大明边境安宁。”
“呵,亏你这个妖僧善于揣摩人心,也不过如此……若不是朱权,咱早就把你给杀了,灭了后患之忧。”
朱元璋听了,不断地摇头,看着姚广孝脸上的诧异,朱元璋难得露出一丝戏谑。
“因为他善!”
“啊?”
姚广孝顿时一愣,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刚想开口说话,朱元璋又接着问道:“姚广孝,你说,朱允炆善良吗?”
姚广孝心中一紧,脸上露出尴尬的神色。
朱允炆的事情一直是敏感话题,他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能说道:“这…… 太孙自然是善良的,只是…… 只是陛下更适合当这个皇帝。”
朱元璋摆摆手,没有让他继续说下去。
“允炆这孩子,是咱看着长大的,他心地淳朴,品性善良。咱当初想把皇位传给他,就是认为,他就算没有开疆拓土的才能,但是也是个守成之君。”
“不过,以他的善良,还想将藩王全部削掉……这是咱决不能容忍的。”
“除了他之外,咱还考虑过秦王、晋王、燕王、蜀王,不过咱发现,无论是谁当皇帝,都免不了对亲兄弟下手,而且还是那种屠灭一族的狠手。”
姚广孝呵呵笑着,不敢回话。
以他的观点,趁早下手就对了。谁当了九五之尊,不把那些亲兄弟当成眼中刺、肉中钉呢?
卧榻之地,岂容他人酣睡?
“咱忘了,你是个和尚,不懂得为人父母的心思。咱打下这大明的江山,见过了太多的生死离别,经历了太多的风雨磨难。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看着自己的孩子相残。”
“你懂了吗?”
姚广孝心中一警,诧异的看着朱元璋。
“臣不知太上皇何意。”
“你是个聪明人,咱告诉你一句话,凡事别做的太过火……不然,咱不会动朱权,但是却会拿你开刀,你个妖僧!”
说完这句话,朱元璋登上了马车,随即,马车缓缓驶离。
姚广孝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只觉得面对朱元璋时,压力拉满了。
这个老家伙,别看年纪大,可还是那么睿智。
这一日,朱权换上了一身普通的朝服,准备了丰厚的酒菜,用以宴请诸位藩王。
藩王们早早到来,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笑着交谈着。
等到朱权来到后,原本热闹的场景为之一滞,燕王朱棣笑着走上来,用拳头砸了一下朱权的肩膀,笑呵呵道:“前线战事忙碌,前几日才到京城!”
如今敢对朱权使用“欧帝三拳”者,也就只有朱棣了。
朱标猝死,晋王谋逆,秦王也已经去世。
诸藩王之首,莫过于燕王朱棣。
“无碍!”
朱权同样是满脸笑容,高声道:“今日设宴,是想与各位皇兄好好叙旧。朕登基以来,忙于国事,与各位相聚的时间实在太少了。”
“今日在宴席上,只有兄弟,没有君臣!”
朱权大手一挥,便示意众人随意些,与朱权要好的几个藩王当即笑了起来,脸上露出放松的神情,自顾自的吃起了肉。
“想当初,大明初立之时,咱们诸位兄弟时常聚会,一起喝酒吃肉,畅想未来,是何等的快活?!”
“十七弟,你还有脸说呢,每次你逃课,不都是我帮你吗?”
“哈哈,还有我,皇宫的外墙那么高,若不是我贿赂太监,他们早就偷偷禀报父皇了……说起来,十七弟还欠我人情呢!”
朱棣迅速开口,笑呵呵的看着朱权。
朱权当即看向朱植,不满道:“皇兄,你逃课的次数,可比我多多了,你哪有脸说我呢?你还记不记得,曾被父皇揍过一顿?”
“哪有这回事?”
“当初咱俩在后宫,还经常爬到一棵大榕树上面,你那时候年长,喜欢看宫女洗澡……对了,我记得有个宫女长得不错,你信誓旦旦的说要让她当妾?”
朱权说着话,朱植忙不迭的要捂他的嘴。
本来,朱植有些纳闷,对于朱权说的事情,怎么提不起来印象了。
但是朱权说的信誓旦旦,好像自己年幼时……确实有情窦初开的时候,还对一个宫女有想法?
朱权咧嘴笑了起来,聚会聊天嘛,要么是回忆过去,做过的什么糗事啊,暗恋的什么娘们啊,或者干过哪些牛逼啊!
果不其然,朱权这一开口,其余藩王们也纷纷插嘴,言语之间尽是笑容。
不一会儿,众人喝了几杯酒后,开始说起各自藩地的事情,看似是摇着头诉苦,其实是相互吹牛逼。
“这藩地的人口啊,多了也不好……诸位不知道,我不过治理蜀地十余年,人口竟然翻倍了……唉,这家业大了,也变得忙碌起来了!”
蜀王朱椿开口。
“谁说不是呢,我那湘地啊,不光人口多,种族也多啊……那些深山老林的土司,非要把田地献给我,不要还不行,这不是给我找事吗?”
湘王朱柏不甘示弱。
燕王朱棣叹了口气,摇头道:“真羡慕诸位弟弟啊,我就不行啊,地处晋地,手中只有区区十万大军,想要什么还得靠掠夺……对了,老二啊,咱上一年打下了多少田地?”
朱高煦笑呵呵道:“打了约有纵横八百里。”
朱棣很不满意,冷哼道:“只有八百里地盘,真是给诸位蒙羞了。算起来,这些地盘不过是大明的两三成,实在是不足挂齿啊!”
话虽这样说,可朱棣的嘴角都快翘到天上去了。
“别瞎吹了,四哥,罚一个!”
“对,怪不得这宴席上没有牛肉,原来都被四哥给吹跑了!”
众人急忙揶揄,燕王朱棣也很爽快,拍着桌子叫道:“来人,给我拿几个瓷碗,这酒杯太小,不是大男人喝的!”
“对,给我们也换了!”
不一会儿,众人便喝的醉醺醺的,朱权靠在椅背上,也吹嘘起了自己的功绩,说自己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将大宁治理的井井有条。
另外,自己还长驱千里,亲自指挥,打得敌军丢盔卸甲,抱头鼠窜,一举覆灭了北元。
朱权一边说着,一边比划着。
藩王有的静静地听着,有的在一旁揶揄。而朱高煦却激动不已,看向朱权的眼眸中,满是崇拜之色。
他双手抱拳,大声说道:“陛下如此英明神武,实乃我等的楷模。今后,我要将陛下视作榜样,以藩王的身份,最终登上九五之尊……”
“啪!”
朱高炽面无表情的给了他一巴掌。
“大哥,咋了?”
“哦,你脑门上有个蚊子。”
朱高煦继续说着,意气风发,叫道:“我听说,陛下曾有一句名言,人如果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所以陛下当皇帝的经历,始终激励着我……”
“啪!”
朱高炽又给了他一巴掌,见朱高煦万分不解,只能哼道:“还有一只蚊子,二弟啊,你说这蚊子咋就专门叮你呢?”
“哈哈!”
朱权笑的合不拢嘴,直接把朱高煦拉了过来,傲然说道:“此乃我朱家虎子也,今后平定北蛮、西戎,皆要仰仗此子!”
朱高煦喜不自胜。
随即,朱权傲然说道:“这天下乃是我朱家之天下,咱们朱家的子孙,理应好好治理大明。诸位皇兄弟身为藩王,是一方的表率,更应保境安民。”
说到这里,朱权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朕知道,关于朕打算调换封地一事,让诸位心中有些不满。甚至还在朝野上下沸腾,说朕这是变相削藩,或者是流放诸位。”
“但是朕向兄弟们保证,凡响应朝廷旨意者,皆受大明庇护,诸位在新藩地缺少什么东西,朕便送什么东西!”
“其二,凡肆意作乱者,天下藩王共击之!”
“其三,今后封王或封侯者,皆要凭借军功,而且封地不会在关内……所谓关内,便是长城以南,两广以北!”
朱权缓缓说出这三点要求。
燕王朱棣眼眸蓦然一凝。
不得不说朱权的情商非常高,思谋之细,令他为之叹服。
第一点是给所有藩王画饼,朝廷并非是削藩,而是要让他们去治理边疆。
第二点给所有人提要求。
第三点最重要,给所有藩王子嗣一个上升渠道,并且规定好藩地范围,藩地再怎么混乱,也不会影响到大明的主体。
若是大明今后内乱,藩王们却可以进京勤王。
藩王们很聪明,有的微微点头,似乎表示理解;有的则皱着眉头,面露不悦之色,但却都没有说话。
朱权见状,微微抬手,示意太监牵来一匹白马。
那白马浑身雪白,没有一丝杂色,昂首嘶鸣,显得十分神骏。
朱权走上前去,拔出腰间的佩刀,在白马的肩上轻轻一划,顿时鲜血流出。
他拿起一个酒杯,接了一些马血,然后端起酒杯,说道:“今日,朕与诸位兄弟在此歃血为盟。希望大家能理解朕的苦心,共同为大明的江山社稷努力。若有违背今日之盟者,天地不容。”
说罢,朱权将酒杯中的马血一饮而尽。
随后,他将酒杯递给身旁的燕王,示意他也照做。
燕王毫不犹豫的饮下血酒,藩王们一个个接过酒杯,在众人注视下,都是喝了下去。
歃血为盟完毕后,朱权笑呵呵道:“今日之事,希望大家铭记在心。这大明是朕的,同样也是诸位的,勿要忘了自己的姓氏!”
藩王们纷纷起身,抱拳行礼,齐声说道:“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保我大明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