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良妻如同国有良相,对于甄宓和蔡琰的通情达理,丁昊心中是十分的欣慰。
但眼下不是和两位夫人你侬我侬的时候,于是在交代两句便立即向着议事厅赶去!
一向沉稳的王凌此时在议事厅内来回踱步,此时他的脸上也闪过一丝兴奋的模样。
坐在旁边的郭嘉,见到王凌一反常态的不停的在自己面前来回不停走动的模样。
一时之间也没有心情继续处理公务,于是试探性的问道:“彦云,你在慌都要把我的头都晃晕了!”
“什么事情能让你如此激动?不如先跟我们说来听听?”
见着郭嘉一脸好奇的表情,王凌故意卖了一个关子,故作高深的说道:“奉孝不妨先猜猜看?”
看着一脸神秘的王凌,郭嘉如同百爪挠心,心中的好奇越发浓郁。
“你不给点线索怎么猜?要不透露一点?”
王凌可是难得见到郭嘉露出这种表情,有意让对方继续行进琢磨,于是笑着说道:
“还是等一下吧!想来主公大致用不了多长时间便会赶来!”
就在两人说话之间,一道声音从王凌身后传来。
“我已经来到了,彦云有什么要紧的事快快说来,我还等着回家陪夫人那!”
听着身后传来的半开玩笑的声音,王凌转头望去。
此时的丁昊在典韦的陪同下,已经进入了议事厅之内。
王凌见到正主已到,不再继续和郭嘉闲聊打趣,当即对着丁昊拱手说道:“主公,西面有消息传来了!”
听到王凌有些神秘的话语,丁昊脸上也露出了疑惑之色,于是自己便开始琢磨起来。
听到西面两字,丁昊第一时间想到了董卓和马腾之间的战事。
前些时日便已经得知马腾将后方叛乱平定现在和董卓正在相互僵持,虽然自己收到对方的求援,丁一时半会丁昊并不打算出手干预。
毕竟就这样继续拖着,反倒是丁昊最想看到的局面。
难不成董卓和马腾之间分出胜负了?
但即使对方分出胜负一切按照之前的设想,让马腾前去北地便是,这也并非什么要紧的事情啊?
一时之间想不明白的丁昊索性不再继续费脑子,直接对王凌询问道:“彦云什么意思?有话直说!”
听到丁昊的询问,王凌并没有立即回答。
只见他将负责书写文书的笔史全部支走,让门外的杂役也退下以后,看到屋内都是知根知底的重要人员以后,对着丁昊身边的典韦说道:
“有劳典将军守在门前,一会不要让任何人接近!
看着王凌搞出如此大的阵势,在加上之前对方含糊其辞,丁昊知道对方确实得到了重要的情报。
看着典韦头来询问的目光,丁昊点了点头,示意典韦按照王凌所说行事。
王凌在看到典韦守在门口,确保万无一失之后才缓缓将事情到来。
原来,王家家主选择全力支持丁昊以后,便将这个消息告知在朝堂之上的王允。
王允这些年来一直在朝中为官,地位自然非同一般。在他的主动投效之下,现在已经深受董卓的信任。
只不过王允心中其实对于董卓这一届匹夫早有不满,投靠对方不过是虚与委蛇,他一直在寻求机会想要伺机夺权。
在接到家族之中的书信以后,认为自己在朝中为官,即使搬到董卓也需要一支外援部队。
于是便主动和王凌之间悄悄的进行联系。
本来在王允的设想下,想用繁华的生活继续消弭董卓的雄心壮志。
但不想董卓在这个时候却被李儒劝说,着带兵前去讨伐了马腾。
当时的王允便想要趁着董卓大军不在,联合丁昊里应外合之下拿下长安。
不过在那个时候,丁昊却因为匈奴和鲜卑的联合扣关,手下的军队都已经调集到河西和雁门之地对抗这些异族,实在是腾不出手来。
于是得到消息的王凌所幸都没将这件事告知丁昊,而是出言说明情况以后,婉拒了自己的叔父。
身在长安的王允,看着这个机会再眼前流逝不禁暗道可惜,但没有外援,王允一时之间也不敢行动,于是便只能将计划进行延后。
不过没过多长时间,收到丁昊对战异族大捷的消息天下皆知。
王允听后大喜,他刚想再次传信王凌,准备动手的时候,董卓收复天水,击退马腾的消息也随之而来。
原本答应王允一同行动的朝中大臣,摄于董卓的威势,纷纷改变了主意,继续保持了观望起来。
王允一时之间也没有办法,只得再次选择隐忍继续等待时机。
不过随着现在马腾平定后方叛乱,董卓的大军一时之间也难以继续扩大战果,只得对着武威城进行强攻。
这个时候,一心想要背刺董卓的王允再次,准备搞事!
经过王允的劝说之下,哪些摇摆不定的大臣也看出这确实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现在王允已经给王凌寄来书信,并且约定好了,丁昊出兵以后长安便会发生政变。
到时凭借着这些大臣手下的家兵为内应,只要丁昊到达长安城外,到时定然对方便会打开城门。
这样一来,并州大军便能不费吹灰之力的占领长安。
王凌说完王允的打算以后,便满心激动的继续说道:
“主公,此次如果能将天子顺势救出董卓的魔爪,到时由主公有着勤王保驾之功定然会深受当即天子的信任。”
丁昊听后连连点头,王凌所说和历史上曹操所作所为十分相像。
想到天子一旦被营救回来,自己便是代表了朝廷。
无论是哪路诸侯敢攻打自己,到时都会背上一个背叛汉室起兵谋逆的大帽子。
反观自己,到时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霸王之业覆手可定!
就在丁昊憧憬着未来一片坦途的发展之时,发现原本在旁边侧耳倾听的郭嘉却并没有太过欣喜的表情。
于是丁昊便开口问道:“奉孝,可是看出哪里不对?不妨说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