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塑强汉 > 第384章 《汉报》出世(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马腾话音未落,郭全在台上发声。

“吾入凉州数月,马腾所言皆实,愿为其证。”

得了,郭全出面作证,这马腾一家,变成无过有功了。

毕竟,他投靠叛军,也是不得已嘛。

听到郭全亲自出面作证,王允知道,马腾确实未反。

准确地说,从未真反。

王允再次与三公九卿商议。

最后,一致认为,马腾在不得已情况下,诈降叛军。

其从未参与叛军行动,且其献粮和稳定凉州有功。

可其毕竟投靠过叛军,长了叛军之势。

最终判其解散私兵,举家入朝。

至于入朝后的职位,则由内阁商定。

轰轰烈烈的公审马腾,显得有些虎头蛇尾。

没审出叛贼,反而审出个功臣。

看官肯定明白,这又是蔡成的主意。

蔡成这是想告诉天下,他入京都后,有罪便是有罪,无罪便是无罪。

这也给后续王允推行全新律法,开了个好头。

随后,当着京都百官、百姓的面,刘协宣布,上元节后,他会携三公九卿出巡大汉,督促北方九州切实推行新农体系。

这下子,所有朝臣、京官都看明白了,原来三公九卿说都要辞官致仕,只是说说而已。

如今,还不是乖乖地陪陛下出巡?

想想也是,成公子至今也没有威胁过谁,更没有压迫过谁。

哪怕查账查出了问题,成公子依然没把朝臣百官怎么着。

问题小的,仅仅指出问题所在,而且还会教你如何做账。

问题大的,则判断你没有这个专业,不适合坐这个官位,暂且免职,并按你自己的意愿,可以去大学堂回炉重造,然后成为候补官员。

问题不大不小的,认为你有这个专业,只是专业性不足。你可以选择降职留任,也可以报名去大学堂回炉重造。

而淘汰下来的官吏,先参与“乡长短训班”,然后可以选择去凉州、三辅、兖州、豫州等地,然后从乡长、县官做起。

而且仕途升迁的道路,也都摆到了明处。

例如:做乡长,连续三年考成优秀,则可以进入县府为吏。

三年县吏考成优秀,则会成为县府宫员。

再连续三年考成优秀,就有机会成为县令,至少也是县府主簿。

也就是说,从乡长开始,如果做得好,也确实有做官的才能,用不了十年,就有机会管辖一县之地。

而县府以上的仕途,同样是敞开的。只不过三年变成了五年。

如果一个二十岁的士子,从乡长开始做起,如果一路顺利,十五年便可以入郡府为官。

郡府内的官职,在大汉,已是高官了。

而如果你有特殊才能,升迁的速度还会更快。

若是你觉得你的上司有意打压你,使你的才能发挥不出来,可以到各县的监察司门前,往“投诉箱”中投递一封《投诉信》,详细说明你是如何被打压的,便会有监察司的人员来找你了解情况。

当然,如果最后证明,你的上司没有打压你,你便属于诬告,便要接受监察司相应的惩处。

可一旦证明你确实被打压了,那倒霉的便是你的上司。

如此一来,天下士子的仕途敞敞亮亮地摆在那里,只要你确实有有才有能,总能找到适合你的道路。

而且对于原本的官吏而言,只要你没有贪墨,不是尸位素餐,也总会给你一条路走。

大家所担心的腥风血雨,并没有发生。

此制一颁布,引起了轰动。

很多小官小吏,实为能官干吏。

过去为了被“察举”,刻意讨好上官、讨好士族中人。

现如今,似乎完全不需要了。

只需要你踏实肯干,展现你的才能,你的仕途就是光明的。

京中朝臣也看出来了,说是三年后废除“察举制”,实则现在就已经废除了。

原来没有背景的小官小吏,一个个“嗷嗷”叫着拥护新制。

原本在京都徘徊不去,想寻求一些机会的学子,也纷纷前往大学堂报名进修,希望能有机会做一个乡长。

在新制中,乡长虽是吏,也是属于朝廷的吏,有正式俸禄的。

他们看中的当然不是乡长之位,看中的是新制的晋升途径。

要知道,乡长的俸禄可一点不低,足够他们养家糊口了。

当然,做乡长,想要富贵也不可能。其家人仍然要加入农庄,参与农庄劳作。

至少京都和京都周围县的官吏,都明白了一个事实:成公子并不要抛弃他们,而是要他们拿出真才实学,干出政绩。

而且都公审了董卓、李儒,自然说明成公子不会行与董卓同样的事情。

否则,那不是在打自己的脸吗?

这才是让百官能够放下心来的关键。

当然,安抚百官之心,本就是公审董卓、李儒的目的之一。

如果说,公审大会本就足够新奇了。

可第二天一早,更新奇的事来了。

天刚刚放亮,满大街都是紫金卫。

他们人手数百张报纸,开始满大街兜售。

报纸名曰《汉报》。

刊首语明确地说明,《汉报》为大汉朝廷报刊,属学部下属机构。

《汉报》每十日出刊一期,每期四版。

以后,大汉推行的各种政策、朝廷官员的变动、大汉军队如何收复失地和开疆拓土、大汉百姓的生活状况、各州郡发生的重大事情……,全部都可以从《汉报》上看到。

同时,《汉报》编辑部还正式面向天下各州,招募汉报撰稿人、通讯员等。

明眼人一眼便能看出,《汉报》将是成公子,不,应该说是朝廷的核心宣传工具。

前几天,京都就设置了很多的报栏。

没人知道这些报栏有什么用。

当时就有御林军解释说,过几天这里会张贴《汉报》,而且《汉报》出刊当日辰时,会有紫金卫在报栏前,为不识字的百姓读报。

京都谁也不知道《汉报》是什么,谁也没当回事。

可在大年初六,报栏上果然张贴了四版《汉报》,也果真有紫金卫在报栏前,为百姓读报。

中间有百姓没听懂的,紫金卫还会耐心地给大家解释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