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旧五代史品读 > 第8章 武皇帝李克用(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顺二年,即公元891年的春天,正月里,寒风虽已渐退,但历史的洪流却依旧汹涌澎湃。武皇,这位曾经的战场骁将,此刻却以一种近乎卑微的姿态,向天子呈上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上书。在这封上书中,他字字恳切,句句肺腑,将自己的处境与心意和盘托出:“我如今身无半点官爵,名义上更是一个戴罪之人,实在无颜再回归陛下的藩镇之中。我只愿能在这河中地区暂时寻得一席寄居之地,无论未来是进是退,是动是静,我都将毫无保留地遵从陛下的圣裁,绝无异议。”这份上书,既是武皇对自身境遇的无奈陈述,也是他对天子忠诚与敬畏的深刻体现。

天子览书后,或许是被武皇的诚意所打动,或许是对其过往战功的认可,亦或是出于稳定局势的考量,很快就下发了一道旨意,任命武皇为守中书令。这一任命,对于武皇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不仅意味着武皇的身份得到了官方的认可,更预示着他有望在未来的政治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便到了二月。根据《欧阳史》的详细记载,这个月里,武皇的荣耀再次得到了显着提升。他不仅被再次任命为河东节度使、陇西郡王,还加封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这些头衔和荣誉,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武皇前行的道路,也让他在乱世之中更加引人注目。

然而,荣耀的背后往往伴随着挑战。就在这个月里,魏博地区突然传来了紧急的求援消息。原来,汴州的将领葛从周趁势侵犯魏博,节度使罗宏信面对强敌压境,无奈之下只能派遣使者前来向武皇求援。武皇闻讯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出兵前往支援。他深知,这不仅是对魏博的援助,更是对自己实力和威望的一次重要考验。

三月,春天的气息愈发浓郁,但邢州却迎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节度使安知建突然反叛,逃往了青州。这一事件震惊了朝廷,也打破了原本平静的局面。天子迅速作出反应,任命安知建为神武统军,并命令他从棣州沿着黄河返回朝廷接受惩罚。然而,在黄河之上,安知建却遭遇了郓州的朱瑄的拦截。一番激战之后,安知建被斩杀,首级被送往了晋阳。这一事件不仅彰显了武皇的威严和震慑力,也让他更加意识到维护地方稳定的紧迫性。

随后,武皇迅速任命李存孝为邢州节度使,以稳定当地的局势。李存孝的到任,无疑为邢州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他凭借出色的才能和威望,很快便赢得了当地百姓和将士们的信任和支持。

四月,武皇再次展现出了他的雄才大略和军事才能。他大规模出兵讨伐云州的赫连铎,派遣骑将薛阿檀率领前锋进攻。同时,武皇还在御河之上设下了伏兵,准备给赫连铎的军队一个致命的打击。这场战役打得异常激烈,但武皇凭借着精心的策划和出色的指挥能力,最终大败赫连铎的军队。他趁机挖掘壕沟包围了云州城,开始了对云州的围攻。

围攻云州的过程并不轻松,但武皇凭借着坚定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七月,他亲自进军柳会,与赫连铎的军队展开了最后的决战。在这场决战中,赫连铎因力量耗尽、粮食吃完,无奈之下只能逃往吐浑部。随后,他又投奔了幽州以求得庇护。至此,云州得以平定,武皇的威名再次震撼了四方。

为了巩固对云州的统治,武皇上表推荐石善友为大同军防御使。石善友到任后,凭借着出色的才能和治理经验,很快便让大同军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武皇也意识到河朔地区的稳定对于整个局势的重要性。因此,当邢州节度使李存孝提出乘云州、代州大捷的余威平定燕、赵两地的请求时,武皇毫不犹豫地表示了支持。

八月,武皇在晋阳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阅兵。这次阅兵不仅展示了他麾下将士们的英勇和战斗力,也向世人宣告了他对于未来统一大业的坚定决心。阅兵结束后,武皇率领大军南巡泽州、潞州等地。他们一路上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攻占了怀州、孟州等地。河阳的赵克裕闻风而归顺,请求与武皇修好。这一系列的胜利不仅扩大了武皇的势力范围,也极大地提升了他的声望和威望。

九月,武皇再次在邢州进行阅兵。这一次的阅兵更加隆重和盛大,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更大胜利。十月,李存孝率领前锋军队攻打临城。镇州的五万军队在临城西北的龙尾岗扎营,准备迎战。武皇则命令李存审、李存贤率领步兵进攻镇州军队。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镇州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面对武皇大军的凌厉攻势,最终还是不堪一击、大败而逃。被杀和俘获的士兵数以万计,临城被顺利攻下。接着,武皇又乘胜进攻元氏等地,进一步扩大了战果。

然而,就在武皇大军势如破竹之际,幽州的李匡威却率领五万步兵和骑兵在鄗邑扎营,企图支援镇州。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武皇并未慌乱。他迅速调整战略部署,分兵四处大肆掠夺以削弱李匡威的势力。同时,他还亲自率领大军回军邢州以稳固后方。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仅展现了武皇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也让他在这场复杂的权力斗争中更加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