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那幽深的酒厂深处,淡酒并非仅仅扮演着配角,它们如同智慧的使者,在完成初次使命后,被巧妙地用于滋养新生的酒糟,仿佛在为下一代佳酿铺设黄金之路,不仅提升了出酒的效率,更让酒的醇厚度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举个例子,就像是老艺术家的经验,被细心地传授给了年轻学徒,让技艺在传承中绽放新的光彩。

苏油,这位酒厂的灵魂人物,眼见工人们已如行云流水般操作自如,便带着几分醉意的工头,踏入了那个被神秘光环笼罩的曲房。曲房的入口,宛如一道通往另一世界的门户,一块古朴的标牌赫然在目:“非请勿入,秘境重地”。这里,是酒的摇篮,也是微生物的乐园。

踏入这片圣地,首先要经过一番“洗礼”。工人们需换上特制的青麻大褂,那衣料仿佛能吸收一切尘埃,口罩也是同样的材质,严密地守护着呼吸的纯净。脚下的油靴,每一步都踏在石灰水大木盘中,发出“吱吱”的声响,那是消毒的乐章,也是进入圣洁的仪式。

房间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酒香与消毒水的清新,仿佛每一处空间都被提萃的烈酒细细抚摸过,连空气都醉了几分。所有工具与器具,无一不经过高温的洗礼,开水的冲刷,确保每一寸都洁净无瑕。

在大宋,小曲的制造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原料多为糯米或粳米,先以蓼叶或蛇麻花浸泡,取其精华,拌入米粉,揉合成团,再依赖自然的恩赐,慢慢养成曲种。然而,这份依赖自然的馈赠,却也隐藏着危机——酒曲的微生物来源不可控,酒质难以稳定,如同风中飘摇的烛火。

苏油,这位敢于创新的智者,决定打破常规,将药水法制曲改良为药粉法,一场革命悄然上演。他精选陈年酒曲,配以清水、米粉与辣蓼草末,经过精心的拌料、压实、切块、滚角,最后,用一种近乎艺术的手法——“滚汤圆”,让新曲团在陈曲粉末中轻轻滚动,如同新生儿被赋予了生命之光。

这陈曲末,是无数根霉孢子的宝库,它们将在新曲团上迅速繁殖,成为主宰味道的关键。

这一变革,意味着苏油能够主动筛选优质的陈曲作为种子,如同农夫精选良种,淘汰劣质,年复一年,通过人工选育与自然淘汰,那些最优质的微生物菌群,如同被时间精心雕琢的宝石,被保留了下来。

接下来的培养,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旅程。曲团首先被安置在温暖的缸中,享受着恒温的呵护,直至菌丝丰满而稳定;

随后,它们被移至匾箩,让菌丝在空气的滋养下更加茁壮,这一过程,如同孩童的成长,需要不断的换匾、并匾,直至最后,它们被装入箩筐,进入后期培养,等待着最终的蜕变。

在这一系列复杂而精细的过程中,每一滴酒,都承载着苏油与工人们的心血与智慧,它们不仅仅是饮品,更是艺术的结晶,是对古老技艺的一次大胆创新与致敬。

最终,那些精心培育的曲料在秋阳的温柔抚摸下,渐渐褪去了水分,化身为一颗颗圆润小巧的“时光曲丸”。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晾晒,而是苏油与工头亲自上阵,将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的艺术。

在一片由高科技设备与传统器具交织的奇妙空间里,各种精密的仪器闪烁着冷冽的蓝光,犹如未来世界的门户,又带着一丝古老神秘的韵味。

每当踏入这片区域前,一套严谨而富有仪式感的操作流程便开始了:穿戴无菌服、通过紫外线消毒通道、甚至是轻触一块刻有古老咒文的石板(其实是电子门禁),这一切都让工头心中涌动着敬畏,仿佛即将踏入的是杜康神亲自守护的圣地,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这份神圣。

完成了一天的“神圣使命”,苏油轻手轻脚地脱下那身象征着纯净与责任的无菌服,而工头则像刚从另一个时空穿越回来,瘫软在门口,久久不能自已。而苏油,却转身投入了另一场“教育革命”——在简陋却充满温情的土地庙里,一群孩子正被知识的光芒照亮。

清晨四点,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孩子们便已起床,一部分匆匆赶往市集,开启他们的“小小商人”生涯,剩下的则围坐在简陋的课桌旁,开始了晨读。

早餐是简单却营养的,之后他们便根据各自的分工,投入到一天的劳作与学习之中。中午归来,新知如潮水般涌来,下午则继续他们在泥土与火焰中的探索——淘沙、制陶、制作蜂窝煤与煤炉、参与烧窑、基建,甚至到河边捕捉那些跃动的生命。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女性专属的烹饪课程外,其他所有工种都实行轮换制,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生活的多面性。

苏油亲自指导女孩子们烹饪,从简单的家常菜到复杂的宴席佳肴,每一道菜都承载着他对孩子们未来的期许。夜幕降临,灯火阑珊,孩子们围坐一桌,享用着自给自足的晚餐,随后是自习时间,最后在温馨的氛围中进入梦乡。

日复一日,他们的收入悄然稳定在了十二贯的“小康线”,虽然日子清苦,但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希望与满足。

每当夕阳西下,苏油带着一身疲惫与成就感返回城中,酒坊里已飘出阵阵酒香,两百余斤的白酒与十多斤的醇厚酒头,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最好回馈。而苏油,为自己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隔七日,他便允许自己奢侈地享受一次懒觉,直到日上三竿。

今天,正是这样一个“懒人日”。苏油慢悠悠地走向码头,一路上,熟悉的笑脸与热情的招呼如同秋日里的暖阳,温暖而亲切。在眉山城这片土地上,他的名字已悄然传开,成为了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