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空之城主人文洛阳收到许久没有出声智脑“文君”的提示,新位面时空已经开启,第四个时空之门随时可以开启,至于是什么世界为未知。

文洛阳也没有急于开启新时空之门,而是继续讲述历史上名臣名将,他发现华夏几千年历史单单从秦朝至清朝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名臣名将多如星辰,不可能都去讲,但影响深远的历史名臣名将还是要讲述的,因为有不少是民族英雄。

而万朝各朝代皇帝们与众文武百官,历代百姓们观看光幕后仍旧猜测下一位名臣名将又是哪个朝代的人。

“这都介绍好几个大明朝的人,不会还是明朝人吧?”

“这可不好说,似乎光幕对明朝有点偏爱了吧?”

“老朽以为未必,但也不排除这种可能。”

“你这不是废话,说了和不说有区别吗?”有人反驳道。

明朝太子朱标:“爹,你有没有发现光幕介绍的大多数是咱大明朝的人?”

“怎么了?标儿,你觉得不好吗?”朱元璋问道。

“我总觉得哪有点不对劲,光幕反复提及江南士绅,文官集团,还有党争,这东林党是个啥玩意?”朱标说道。

“咱是不是该调整科举方向,减少江南士绅科举人数了?光幕透露的内容是否该查一下了?”朱元璋问朱标。

朱标:“爹,该查,从现在就该问一下时空之城主人,文国师听他有何见解。”

时空之城内文洛阳并不知道各朝皇帝们的心思,他也不会关心这些,而是剪辑视频再次由光幕投放于万朝之中。

光幕:“历史上名臣名将,大明王朝最后几位忠臣之一,民族英雄卢向升!

卢象升字建斗,又字斗瞻,介瞻,号九台。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明朝末年大臣,名将。

天启二年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及员外郎,大名知府,大名兵备道等职。崇祯六年防备农民军有功,此后历任郧阳抚治,湖广巡抚,在湖广地区镇压农民军得到崇祯帝赏识。

于崇祯八年八月委任他经理南直隶,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后加山西,陕西称“七省总理”,赐尚方宝剑与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分别从东南和西北两个方向围剿农民军。

崇祯十年冬调任宣大总督,再次获赐尚方宝剑防范清朝。崇祯十一年加兵部尚书衔,同年丁父忧,适逢清兵入塞他奉命入卫京师并督天下援兵,第三次获赐尚方宝剑,期间力主对清抗战。

与兵部尚书杨嗣昌及关宁总监高起潜不合,处处受到掣肘,被崇祯帝褫夺兵部尚书衔,以侍郎衔督师。崇祯十一年十二月他在巨鹿贾庄被清军包围,终因炮尽矢绝,战死疆场,年仅三十九岁。后获崇祯帝追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南明弘光时追谥忠烈,清乾隆时追谥忠肃。着有《卢忠肃公集》《卢象升疏牍》。

说到这不得不讲明朝后期那些奇葩操作,与宋朝士大夫共治,文武失衡,武将地位不如文官何其相似。

不仅如此,许多地方做法宋朝相似,明后期都设有监军,可问题就出在朝中。

让杨嗣昌这样的主和派对兵事不懂的人当兵部尚书,让一个心胸狭窄,狡诈小人,对兵事一窍不通宦官程起潜当监军,瞎指挥,将帅不和岂有不败之理。

明朝历史上不是没有拥有军事才能的宦官,他们都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存在。

而程起潜又是什么货色,贪生怕死,陷害忠良,见死不救,卢向升殉国与程起潜脱不了关系。卢向升虽然是一介书生,却是文武双全,刀法凌厉,斩杀清兵,清将很多,最后力竭而亡。清军翻开卢向升衣服时,里面还穿着孝衣,他是守孝期间被崇祯征召的。

明朝领兵的文官不少,卢象升本来可以与同时代的孙承宗,洪承畴,孙传庭词等一样,居间筹划督军作战,不必亲冒矢石,冲锋陷阵。

但卢象升是个异数,文官出身的他却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竟比武将还武将,是个不要命的主,他因此被称为“卢阎王”。

明末有几支着名的军队比如秦军,天雄军,白杆兵。都以战斗力强悍着称,天雄军就是卢象升手下的军队,天雄军在与农民军的战斗中表现亮眼,多次击败闯王高迎祥。

天雄军也有缺点,一旦战场上有人退缩会带动一大片人,继而引发整支军队的崩溃,卢象升亲自统领天雄军,他的威望足以服众。所以天雄军的战斗力能够保证,不过缺点也在这里。

天雄军过于依赖卢象升个人的统帅力,一旦卢象升倒下,天雄军就再也无法成军。所以卢象升战死后,天雄军就此销声匿迹。

《明史》记载:卢象升战死后,“三郡之民闻之哭失声。”卢象升在民间的口碑确实很好。

那么明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追根溯源是明英宗土木堡之变后文武失衡,文官集团掌握了一切,到了万历时期出现类似宋朝重文轻武现象,武将地位一落千丈,武将不如狗。

这从戚继光写给首辅张居正的书信或奏折中所用的言词中不用下官却用贱官就可以看出来。

而戚继光死后,明朝武将中一些人看破一切,要想有地位就要有实权,养寇自重,剿而不灭,发展到拥兵自重,坐视大明灭亡,甚至如大汉奸吴三桂那样叛国投敌,放弃山海关引清兵入关。

洪承畴防卫辽东时,由于崇祯生心多疑,又乱下旨,洪承畴兵败被俘,最后清孝庄皇后劝降,成了继吴三桂之后又一个叛国贼,汉奸!甚至后世还有人为其祖宗建庙,建纪念馆公然为其洗白,他们在宣传什么不言而语,为了亡国灭种不惜颠倒黑白,公然鼓吹是洪承畴救了汉人,历史上洪承畴对自己的同胞又干了什么?大汉奸吴三桂屠杀自己的同胞比鞑子还凶残。吴三桂也是千古罪人,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遗臭万年。

大明历史上还有一些名臣名将如曹变蛟,毛文龙,袁宗焕等人,这里要讲一下袁宗焕,在后世网友中比较多的观点是袁宗焕是个大忽悠,什么五年平辽,平辽几策又错误的杀死皮岛守将毛文龙,导致清朝再无后顾之忧,尚可喜,耿精忠之流带着辽东水师投靠满清,也就是清康熙口中称自己有平定三藩之功,这三藩正是投降清朝的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这三个藩王。而袁宗焕被凌迟处死,是否功过成了明代最有争议的人。

纵观明朝末年,从天启至崇祯两朝共有五十多位名臣名将,他们在历史评价中褒贬不一,有的人青史留名,万古留芳,有的人臭名昭着,为此后世也有认为大明王朝应该比其它王朝有更多的机会沿续江山,可惜从明太祖制定的祖制尤其是养宗氏政策开始就为大明灭亡埋下祸根。明朝灭亡最大的蛀虫就是皇亲宗室,其次明朝是历代官员俸禄最低的,也是明初官员贪污的重要原因,到了中后期变本加厉,崇祯时期国库没钱,官员富得流油,崇祯拿不出粮饷,也是明朝灭亡主要原因,经济崩溃亡国是必然的。

明朝最后两位名臣是孙承宗和孙传庭,这两位一位是民族英雄,一位明朝最后一位名臣。

孙承宗字稚绳,号恺阳,保定高阳人。中国明末大臣,民族英雄。万历三十二年孙承宗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又升中允,历任谕德,洗马。

明熹宗天启元年以左庶子充日讲官,进少詹事。天启二年,拜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自请督师山海关外。汰逃将,肃军纪,在关外四年前后收复大城,九堡四十五,练兵十一万,拓地四百里,开屯田五千顷,岁入十五万。

天启五年因柳河之役失败受魏忠贤党排挤而求归,崇祯二年在己巳之变中复职。于通州,山海关抵御后金。复永平等四城,因功加太傅,辞不受。崇祯四年再出关整饬松山,锦州军务。同年冬,明军在大凌河之战中失败后他因主张修大凌河城召衅辱国丧师,而免官闲住。

崇祯十一年率家人守高阳城抗清,城破被俘自缢而死。孙承宗打造的山海关防务和关宁锦防线在此后的20余年间,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都未能打破这道壁垒森严,布防严密的军事防线。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山海关关门宁静,狼烟不举。基本稳定了京师东大门和辽西走廊的军事形势,其着作有《高阳集》《督师全书》等。

在这要说明一点,宦官魏忠贤,人称九千岁,别看魏忠贤手段凶残,但他明白自己只是朱由校身边的一条狗,一切权力来自朱由校,是最不希望朱由校死的人,也最明白辽东战势需要的是钱粮,在这点上魏忠贤从不拖欠辽东粮饷。

而针对孙承宗可能以为他是东林党人,东林党人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创立者左光斗等人始于江南东林书院,早期的东林书院人也许有救国为民的想法而入朝为官完全是另一副嘴脸,内斗不断,不顾江山,天下百姓。明末有句话只知东林党不认帝王之说,在这种背景下孙承宗,孙传庭,卢向升等人也不得不与东林党搞好关系或被逼加入。

孙传庭字伯雅,号白谷代州振武卫人。明朝末年大臣,孙传庭于二十七岁中进士,历任永城知县,商丘知县,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司郎中。因不满魏忠贤专权而弃官归乡,赋闲近十年之久。

崇祯八年还京任职,历任吏部验封司郎中,顺天府丞。崇祯九年调任陕西巡抚与洪承畴一起镇压农民起义,擒获闯王高迎祥,消灭十五股义军,稳定了陕西的局面。

崇祯十一年,因清兵入塞赴京勤王。在卢象升战死后代其总督各镇援兵,翌年升任保定总督,不久以失聪为由请求辞职,遭到崇祯帝怀疑而下狱。

崇祯十五年获释,任陕西三边总督,在崇祯帝催促下出潼关进剿李自成,在郏县之战中败退陕西。

崇祯十六年加督师兵部尚书衔,再次出关进剿李自成在汝州之战中溃败,不久后阵亡于潼关,享年五十一岁,孙传庭死后仅五个月明朝就被李自成推翻。

因此巜明史》有“传庭死而明亡矣。”之说,清乾隆朝赠谥忠靖。留有《白谷集》《鉴劳录》《省罪录》等作品传世,后人辑为《孙忠靖公全集》。

明朝之亡,始于经济,崇祯被后世认为昏君,是唯一一个让后世同情的亡国之君,他是被东林党人忽悠了,过早杀了魏忠贤,使东林党一家独大,朝中被文官集团完全掌控。”

光幕讲到此,万朝帝王们对文官集团进一步有了提防,而明朝时期各代皇帝也都怒火中烧,明太祖朱元璋更是暴跳如雷,冷静一下后开始向文洛阳询问解决之道,而文洛阳则答应适当时间与其会谈,一切如文洛阳计划的那样进行,平行世界的大明又将如何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