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快点走,大家都快点,我昨天可是听食堂人说了,今天食堂可是有红烧肉的!”一个工人大喊道。

“真的吗?那我们可要快点了,去晚了只能喝红烧肉汤了!”一群人起哄道,

“好香啊,好像真的是红烧肉,我们快跑吧!”

议论声中,下班的工人你追我赶的跑到食堂打菜窗口排着队。

“大家不要插队,大家不要插队,都有,每个人都能吃到红烧肉!”

眼看有一些工人想要插队,食堂主任南易连忙大喊道。

曹曦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场面很是感慨,这时,站在窗口里打饭的傻柱也大喊道:“插队的人没有红烧肉啊!”

工人们听到傻柱的话,插队的工人虽然脸上很不情愿,可也只能乖乖的按照顺序排好了队,傻柱可是个混不吝,说不给你打就不给你打,他们可不敢尝试,而且傻柱还是曹厂长重新聘请回来的,身后有着厂长的关系,所以也不敢炸毛。

曹曦点点头道:“看来傻柱和南易一起搭班子也还不错,现在都知道维护秩序了!”

“厂长,听食堂的人说,何雨柱回来之后,和南易相处的还不错,两人有时还互相交流切磋厨艺呢!”尤凤霞看着曹曦说道。

“嗯,傻柱变化很大嘛,毕竟也是当爹的人了,总要成熟的,可以独当一面了,等汽车制造厂那边弄好了,把傻柱调过去当食堂主任。”

曹曦听到尤凤霞的话,点了点头,然后又想了想说道。

毕竟汽车制造厂那边也不小,估计也要有千把人,所以食堂伙食很重要。

“厂长这个想法好,我会提前安排的。”尤凤霞说道。

“嗯,走吧,凤霞,我吃完了,把饭盒洗了回办公室休息一下,下午还要去汽车制造厂那边看看!”

说着,曹曦从座位上站起身拿起饭盒,转身向着食堂外面走去,尤凤霞紧随其后,出了食堂将饭盒用水冲了冲,便朝着办公室而去。

将饭盒放在抽屉里,他这才坐在沙发上,闭着眼睛小憩片刻。

下午,城郊,京都汽车制造厂。

曹曦看着面前的聂副厂长还有从哈城、春城调过来的大小领导缓缓说道:“厂房已经完成了,现在抓紧时间落实设备的问题,一部分从哈城和春城调过来,剩下的由工业部协助我们解决。

现在汽车制造厂的规划主要有两条生产线,一条是摩托车和三轮车运载车的,另一条就是小轿车的。”

从哈城调过来的陈国强副厂长点点头,说道:“曹厂长,咱们有生产大型卡车和吉普车的经验,摩托车和三轮车还好说,就是这个小轿车,我们可能经验不足。”

“这个不用担心,相关的生产技术和图纸工业部那边有,生产设备也陆续采购回来的,我们现在都要跟上市场的,毕竟粤省已经开始对外开放了,我们也要好好研究一下了,摸着石头过河嘛。”曹曦解释道。

这个时候,聂副厂长插话了,“曹厂长说的对,接下来我们按部就班的推进,相信我们的老百姓也能坐上我们自己生产的小轿车。”

大家都有点不相信,现在京都的老百姓自行车都普及不了,一般家庭谁会去买汽车。

曹曦见他们有些接受不了聂副厂长说的话,随即笑笑说道:“这个目标会实现的,不过不是这几年,随着国家的发展,我们的老百姓都会坐上小轿车的,这个是未来的发展目标,我们现在主要还是摸索研究。”

“那,厂长,接下来咱们是不是要研究一下汽车制造厂的干部岗位了?”陈国强说道。

“这个工业部会研究的,我们现在调过来的,还有轧钢厂的干部能胜任我们汽车制造厂的工作吗?”曹曦问道。

“厂长,轧钢厂这边是可以的!”聂副厂长回答道。

“曹厂长,我们哈城和春城过来的同志也是可以的!”陈国强回答道。

“那好,等工业部作出了安排,我们再来调整组织结构,现在先安排轧钢厂一部分工人过来汽车制造厂这边,这事由聂副厂长负责,尽快落实,因为设备马上就会来的。”曹曦吩咐道。

“好的,厂长,这周之内落实到位。”聂副厂长回答道。

转眼间,一下午的时间就过去了,曹曦带着大家回了轧钢厂,他还要考虑一下汽车制造厂的人事安排,坐在办公桌前奋笔疾书的,直到轧钢厂下班的广播声响起,曹曦才拍拍脑袋,人事安排是最头疼的。

“罢了,还是等上面先安排吧,之后再说。”

曹曦站起身收拾了一下桌子,然后拿着公文包就下班了。

“叮铃铃”的自行车铃声响彻在大街上,胡同口,这就是这个年代的下班浪潮,曹曦一路骑行,刚到大院附近,就看到附近几个大院的大爷大妈们聊得热火朝天的。

嗨,看到这么热闹的场景,曹曦还挺好奇的,推着自行车走了过去,想听听大爷大妈们在聊什么呢!

曹曦刚到旁边,就听一个大妈大声的嚷嚷道:“哎,大家伙,你们听说了吗?90号院的宋家的宋家国从插队的地方回来了,这事你们知不知道?也不知道街道办怎么处理?”

另一个大爷没好气的说道:“这有什么,你不懂,现在根本管不过来了,92号院,还有93号院,有好多插队的大姑娘小伙子回来了,那家伙黑的,听说是在农村吃尽了苦头,一看可以回城了,都跑了回来!”

“是呀,这些孩子也真是遭大罪了,本来以为下乡插队是接受再教育,哪里知道是干苦力啊,而且也吃不好睡不好的,现在可以回来了,可不一窝蜂往回跑吗?”另一位大妈说道。

这些话可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因为上面政策的原因,每个大院达到年龄的孩子,都要下乡当知青,好多年都没有回来了,现在有回城的苗头了,可不偷偷往回跑,反正又不会送回去了,唯一头疼的就是人事档案都在当地呢,回来都是黑户,也找不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