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两个人一边闲聊一边到了目的地,廖廖之前跟无邪来见过他四叔,

那是一只黑背,身体强壮,肌肉线条清晰可见,充满力量感,而且,它不仅仅是外表看起来强大,还十分聪明。

它的眼睛明亮而锐利,仿佛能够洞悉一切。当它注视着某个目标时,会显得格外专注且充满警惕性。

这种独特的组合使得廖廖对这只黑背印象深刻,更别说这只黑背还是无邪的四叔。

普天之下将狗当做家人的不少,但是把狗换算成人的辈分,还是长辈的,大概也只有吴家人。

无邪轻轻敲了敲门,里面很快传来回应声。

看门的伙计将门打开后,对着无邪说道,“小少爷,您来了。”

无邪冲让他点点头,开口说道,“我来看看四叔。”

话音刚落,一只黑背直接扑向了无邪,无邪笑着接住他,摸了摸他的后背,

“四叔,这是廖廖,之前你们见过的,还记不记得?”

黑背看向廖廖,嗅了嗅廖廖身上的味道,然后呜呜叫了两声,像是在打招呼。

“看来四叔还记得你,”无邪看向廖廖开口说道。

廖廖看向那只黑背,试探着伸手,温柔的摸了摸它。

黑背也没挣扎,坐在原地,被两个晚辈摸来摸去。

随后,无邪带着廖廖和四叔,在院子里转了转,介绍了一下老宅里养的其他狗,和他们怎么训练的。

从吴家老宅的狗说到廖廖给小铃铛养的萨摩耶。

廖廖看着兴致冲冲给自己介绍这些东西的无邪,恍惚间在他身上看到了小铃铛的影子。

想着想着,她突然笑起来。

无邪停下讲述,歪头看向她,“廖廖?怎么了?”似乎有些好奇,廖廖为什么突然笑起来?

廖廖摇摇头,开口解释到:“没什么,突然想到小铃铛了,以后带她来老宅,她看到这些狗一定很开心。”

无邪构想了一下以后带着小铃铛来看狗的情景,面上也忍不住带上笑意。

两个人转悠着看了一圈,无邪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就带着廖廖回去了。

会客厅里,吴叁省跟吴贰佰两个人已经到了,面上带着笑意,跟吴奶奶闲聊着。

廖廖跟着无邪走进客厅的时候,屋子里说话的声音顿了一下。

吴奶奶带着笑意的声音传过来,“廖廖回来啦?正好人到齐了,让无邪给你介绍一下。”

一时间,众人的目光,都停在他们两个人身上。

都是自家人,无邪也没什么好胆怯,他一只手牵着廖廖,然后给廖廖介绍着,“这是三叔,你们之前见过。”

廖廖点点头,喊了声三叔。

吴叁省锐利的眼神在她身上转了一圈,然后笑呵呵的点点头,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红包,递给廖廖,“见面红包。”

廖廖看了一眼无邪,无邪也没跟吴叁省客气,直接将红包接过来,然后塞到廖廖手里,“谢谢三叔。”

廖廖接着红包,也跟着来了一句,“谢谢三叔。”

这个吴叁省,是她当年上大学的时候见过的那个吴叁省,这么多年不见,廖廖从他的眼神中,倒是有点重温了当年的感觉。

无邪没管那些,牵着廖廖又往前走了一步,“这是二叔。”

吴贰佰看起来很是文雅,跟吴叁省和吴一穷的区别很大,他看起来像个文雅点老书生,但是从神情上,也能看得出他不是个普通的老书生。

吴贰佰的眼神在廖廖手腕上那串手链上停留一瞬,微微勾起唇角,掏出红包递过去,“小姑娘挺好的。”

无邪自豪的应了一声,“那是当然,毕竟是我喜欢的人。”

廖廖接过红包,道了声谢谢二叔。

然后便是吴一穷夫妇,他们俩表现的更为亲近一些,毕竟已经提前见过面,还聊过天,也不像吴叁省一样,把关系搞的那么尴尬。

夫妻俩开开心心的将红包递给廖廖,面上的笑意根本压不住。

最后是吴奶奶,吴奶奶摸着廖廖的手,将红包递给她,“乖丫头,真好,收好红包,咱去吃饭喽。”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完饭,吴奶奶擦了擦手,对着众人说道,“今天不仅是廖丫头第一次上门,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件事情要宣布。”

吴贰佰这顿饭吃的有些心不在焉,一直偷偷的看廖廖手上挂的山鬼花钱,这会儿听到老太太的话,抬眼看了老太太一眼。

然后就看到老太太身边的刘管家,拿着一根藤条出现了。

吴贰佰跟吴叁省瞳孔猛的一缩,两个人对视一眼,交换了一个眼神,看向吴奶奶。

他们两兄弟,毕竟都有些瞒着老太太的事情,这些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倒也不至于让老太太动用家法吧?

吴一穷夫妇俩对视一眼,然后看了一眼吴贰佰跟吴叁省两个人。

他们俩对家里的事情一知半解,只知道家里那些事情基本上都是老二或者老三接手的,他们夫妻俩没什么让老太太动用家法的地方,难道是老二老三又做了什么事情吗?

夫妻俩看了看老二老三的表情,他们俩的脸上也是一片茫然,看起来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样子。

刘管家拿着藤条站在吴奶奶身边,吴奶奶拿起藤条,伸手摸了摸它,开口说到,“这家法,自从老头子去世,已经很久没出来露面了。”

三兄弟交流了一下眼神,吴一穷往前走了一步,“母亲,今天是有什么事情吗?毕竟小邪今天带女朋友回来,有什么事情,我们好歹等俩小孩不在的时候说。”

吴奶奶哼了一声,“这事啊,就得两个小孩在的时候说起来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