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接沈玉瑶他们的依然是冯长远两口子。
不过因为还没有开学,这回兵兵和绣绣也蹭着车一起过来了。
为此,冯长远不得不换了辆大面包车来接人。
小毅离开滨海的时候年纪小,什么也不记得,兵兵和绣绣却没有忘记那个胖乎乎的弟弟。
如今看到当初那个小不点都已经长这么大了,两个人又新奇又有点亲切。
连不太爱说话的兵兵都伸手在小毅的头顶摸了摸,还在自己身上比划了比划。
绣绣更是拉着南熹一路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他们今天来特意带来了给两个孩子的礼物。
南熹的是一个礼品盒,里面装着的是两个民族娃娃。一个傣族的,一个布依族的。
两个娃娃都穿着本民族风格的裙子,戴着头饰。
这样的娃娃在此时实在是太稀有了!
别说南熹了,就是沈玉瑶也没有见过。
“娃娃是我妈妈从友谊商店买的,送给小毅的冲锋枪是我爸挑的。我妈妈说买积木,他非要买这个!”绣绣在一旁嘟着嘴说道。
程立言接过儿子手里拿着的冲锋枪,然后发现竟然是可以拆卸的,顿时来了兴趣。
“挺好,这枪也挺好。儿子,你喜不喜欢?”
小毅肯定不会说不喜欢了,他拿回枪,冲着冯长远礼貌地道:“谢谢伯伯,我很喜欢。”
听得冯长远高兴极了。
沈玉瑶原本以为他们一家可能还得在招待所住两天。
毕竟新房子里什么都没有准备,连被褥都还没有。
可车子直接将他们送到了新房门口。
虽然此刻已经是晚上了,院里的路灯也不够亮,可是就是在这微暗的灯光里,众人也能感受那房子的美!
那房子真的是太好看了!
房子外面已经被清洗干净并且重新粉刷成了白色。
铁栏杆也全都换了新。
花园里虽然因为季节不合适没有种上花草,可地都已经翻过了,看上去整整齐齐。
全新的三层小白楼在一旁都有些老旧的房屋映衬下,看上去简直好像在发光!
连程立言看着都忍不住眯了眯眼。
小毅和南熹更是惊喜地拉住沈玉瑶的衣服,反复确认:“妈妈,这就是咱们的新家吗?以后我们都要住在这里了吗?”
“是的。”沈玉瑶道。
她又看向乔安:“真是谢谢你们了,给你们一家添了不少麻烦。”
“说什么呢,跟我们你客气什么。”
乔安拉着沈玉瑶就往屋里走。
“里面的家具我们也选了些,不多,凑合着也够用。其他的你们遇到合适的就再买吧。”
乔安边说边用沈玉瑶留给她的备用钥匙打开了门。
进门之后,沈玉瑶更是眼睛一亮!
冯长远、乔安夫妇帮他们选的家具确实没有很多,但件件都极为精致。
“这是我们去委托行买的,我一眼看到就觉得你会喜欢。”
乔安用手摸着放在客厅的一个红木镶螺钿五斗柜,有点得意地说。
“喜欢,这柜子真的很漂亮。”
看着这样古色古香的家具,沈玉瑶能够感觉到好友的心意。
看来这段时间乔安为了他们的家花费了很多精力。
不仅家具,连家里的被褥乔安也给准备了,甚至还都晾晒过。
晚上躺在还散发着太阳味道的被子里,一家人都睡了个好觉。
第二天一直到天色大亮才起了床。
程立言起床后稍微收拾了收拾就有专车来家里接了。
部队那里已经知道了他入京时间,今天特意来接到报到。
程立言走后,就只剩下沈玉瑶和小毅南熹在家。
两个孩子还没有从连坐几天火车的疲倦中缓过来,虽然起床了,可都懒洋洋的。
此时全都坐在餐桌前,捧着粥碗有一口没一口的慢慢吃着早饭。
沈玉瑶没什么胃口,她开始一间一间的开始看房子。
昨天乔安帮她置办的家具给沈玉瑶提了个醒,那就是如今已经不像是从前,一些好东西可以适当的拿出来用了。
她甚至可以画图,托阿娘找人帮她打造更可心更合适的家具!
这比去委托行去寻更方便,还简单些。
沈玉瑶正琢磨着哪间屋子添点什么的时候,院门从外面被人敲响。
沈玉瑶从二楼的窗户朝外望去,看到楼下站着一个端着盘子的老太太。
老太太衣着简单,只穿了件半新的棉袄,连外套都没有穿。
沈玉瑶觉得这应该是他们邻居。
“小毅,去开门。”沈玉瑶喊了一声,连忙从楼上下去。
她跑到门口的时候儿子已经将房门打开,那老太太正亲切地跟他还有跟过去的南熹说话。
看到沈玉瑶下来,老太太和善地笑道:“昨天晚上看到你们家亮了灯,猜到应该是新邻居搬过来了。
我是你们对面那家,我姓丁,你可以叫我丁阿姨。”
“丁阿姨。”沈玉瑶连忙叫道。
丁阿姨笑了笑,将手里托着的一个盘子递进来:“这是我自己做的绿豆糕,用料比外面买的更扎实些。昨天刚做,拿给你们尝尝。大家都是邻居,以后要常来常往啊!”
她说着还半弯下腰,冲两个孩子说:“有空去奶奶家玩儿,奶奶家有只小猫,长得可好看了,有空你们来看猫。”
一听说有小猫,两个孩子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
全都扭头看向了沈玉瑶。
“谢谢阿姨,等我们收拾好了,一定去你们家做客。”
沈玉瑶没有想到这里的邻居如此热情。
送走了丁阿姨就开始收拾带来的东西,想着找出些什么作为回礼。
而小毅和南熹则被丁奶奶所说的小猫给吸引住了。
两个人围着沈玉瑶转,再三追问:“妈妈,咱们什么时候去看猫啊?”
无奈下,沈玉瑶只得从空间里拿出了颐江买的干木耳和干蘑菇,将它们分成了好几份,准备下午挨着给邻居送一送。
就在沈玉瑶收拾好东西准备出门的时候,却被门口一掠而过的身影给吸引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