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冬雪初霁,明德堂迎来了一个特别的日子。第一批在各地任职的明德堂学子纷纷回访,他们要向老师汇报这几年的见闻和成就。

大堂内格外温暖,炭火烧得正旺。叶知秋和萧远珩坐在上首,看着这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当年的青涩学子,如今都已是独当一面的栋梁之才。

\"说说吧,这些年都有什么心得?\"叶知秋温和地问。

王子明第一个站起来。他在西北担任边防参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边城建立学堂。

\"学生记得先生教导,治边先要通边。\"他说着,取出一份地图,\"我们不仅教授汉学,还请游牧部落的长者来教授草原文化。现在,边城已经成了各族交流的枢纽。\"

\"妙哉!\"萧远珩赞许道,\"这正是明德堂的宗旨——教育无界,知识互通。\"

接着是李元祯的汇报。他在南方担任知县,把明德堂的实践教学运用到地方治理中。

\"每次遇到难题,学生就想起先生的教导——要实地考察,要倾听民声。\"他说着,展示了一本厚厚的《县治实录》,\"这是我们记录的各种治理经验,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叶知秋翻看着实录,越看越欣慰。这哪里是一本简单的政务记录,分明是一部活生生的地方治理教材。

林青雨的成就更令人惊喜。她在京城开设医馆,同时创办了一所女子医学堂。

\"很多人说女子不宜学医,\"她目光坚定,\"但学生用事实证明,女医不仅可以,而且在某些方面比男医更有优势。现在,连太医院都开始招收女学生了。\"

赵世勋的经历则完全不同。他继承了家业,却把商号办成了一所特殊的学堂。

\"商道即学问。\"他说,\"我们不仅教授经商之道,还把明德堂的理念带到了商界。现在,越来越多的商人开始重视德行,不再一味逐利。\"

听着这些汇报,叶知秋心中百感交集。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领域开创新局,而且都不忘传播明德堂的教育理念。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远比任何强制推行都要深远。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民间私塾的学生代表也来了。这些来自最基层的教育成果,更让人感动。

\"先生您看,\"一个瘦小的女教习展示着她的教案,\"我们虽然条件简陋,但每个孩子都很用功。他们说,要像明德堂的学子一样,学真本事,做正经事。\"

叶知秋仔细看着这些朴素的教案。虽然简单,却处处体现着对教育的用心。这让她想起了当年在军营教书的日子。

\"教育的根本,\"她感慨道,\"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是否真正为人着想。你们做得很好。\"

午后,大家开始分组交流经验。医术组讨论如何推广基层医疗,边务组探讨如何促进民族融合,商道组研究如何平衡利益与道义。整个明德堂充满了求知的热烈气氛。

\"先生,\"王子明突然说,\"我们在想,是不是该把这些经验整理成书?\"

\"对!\"李元祯附和,\"这些都是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真知灼见,应该留给后人参考。\"

叶知秋欣然应允:\"此事就交给你们。每个人都写出自己的心得,我和你们萧先生帮着整理。\"

于是,一个新的项目开始了。所有人都投入到经验总结的工作中,要把这些年的实践心得转化为可传承的知识。

傍晚,叶知秋召集所有人开了最后一次会。她环视众人,语重心长地说:

\"看到你们的成就,为师很欣慰。但更重要的是,你们都没有忘记教育的初心。这才是明德堂最宝贵的传承。\"

萧远珩补充道:\"你们现在不仅是在做事,更是在为后人铺路。这种影响,会一代代传下去。\"

夜深了,学生们还在热切讨论。有人在整理教案,有人在记录心得,有人在规划未来。叶知秋站在廊下,听着这些此起彼伏的声音,心中充满希望。

\"想什么呢?\"萧远珩递来一杯热茶。

\"在想教育的力量。\"她望着远处的月光,\"我们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会在将来开花结果。这些学子们,就像播撒在大地上的种子。\"

\"是啊。\"萧远珩感慨,\"他们不仅在改变自己,也在改变这个时代。\"

第二天一早,学生们启程前往各自的岗位。临别时,叶知秋说:\"记住,你们身上不仅有明德堂的荣光,更有教育改变人生的希望。望你们继续努力,让这份希望传递下去。\"

望着远去的身影,叶知秋眼中泛起泪光。这些学子们,正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着天下的每个角落。而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将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

这一天,各地都在发生着微小而重要的变化。边疆的学堂里,汉族孩子和游牧部落的孩子一起学习;南方的县衙里,新上任的官员在实地体察民情;京城的医馆中,女医者们正在救死扶伤;商号里,商人们开始重视德行与义利的平衡。

这就是教育的力量——它可能缓慢,但必定深远;它可能无声,但必定有力。正如叶知秋常说的那句话:利在千秋,功在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