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臣没有想到,替他下聘这种事居然也有人抢。

李晟也没想到,替他争职官这种事也能吵起来。

就在郭六、王大还有元大三人先后去怀贞坊替王臣下聘之时,右相元载和左相王缙也在政事堂上争吵起来。

左相王缙平时很少在政事堂上发表意见,这次竟然也亮剑了。

鱼朝恩伏诛这件事情对王缙的刺激不小,他觉得自己又行了。

王缙说道:“李晟不仅有复陇大功,昨晚在麟德殿更护驾有功,对大唐和圣人也是忠心耿耿,是以理应由他出任神策军都知兵马使,接替鱼朝恩统帅神策军。”

有一说一,王缙这话真是公忠体国之言,由李晟出任神策军都知兵马使,就绝对不会再出现像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这样的权阉,朝纲从此就会变清明。

但是元载显然不愿意朝堂上出现一个手握重兵而且只忠于圣人的大将。

元载当即提出反对:“李晟不仅是忠臣,更是世所罕见的猛将以及名将,理应统帅大军与吐蕃决胜于陇右河湟,而不是留在长安当只守门犬!守护圣人安全的忠犬,朝堂之上多的是,并不是非李晟不可!”

王缙当即转过头瞥了元载一眼。

鱼朝恩一死,元载的气势立刻就大不一样。

之前鱼朝恩在时,元载说话都是细声细气,很少有起高声之时。

可是现在,元载不仅敢起高声,言辞也是极不客气,锋芒毕露。

停顿了下,元载又说道:“所以我的意思是,以李晟代李抱玉为陇右道及山南西道兵马副元帅,节制陇西、陇南、河原以及邠宁等各镇,拒吐蕃于河湟。”

说完,元载和王缙的目光便同时转向李适,等着太子发表意见。

到这里有必要说说隋唐直到宋朝的群相制。

说到群相制,就必须先说丞相制。

在秦汉时期,都是丞相独揽朝纲。

但是丞相制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因为全天下的人事任免权甚至财权都集中于丞相一人之手,像诸葛亮、曹操这样的丞相更是兵权都一把抓,皇帝直接变成傀儡摆设,其他丞相表面上不掌握兵权,但是很容易通过手中掌握的财权以及人事权对军队形成侵蚀,从而将皇权架空,这样一来,谋朝篡位就变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

所以隋文帝就弄了个三省六部制,把相权给分解成了三个部分,中书省负责起草皇帝的命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下辖的六部负责执行。

这样也就没有了大权独揽的丞相,皇帝的权威就有了保障。

但是三省六部制同样也有一个致命的弊端,就是效率低下。

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必然有争斗,人与人相争,部门与部门相争,哪怕正事不干,老子也要压你一头,于是朝堂上就充满了各种推诿扯皮,一件事情从起草到审核再到执行,拖个三年五载也是有可能。

于是雄才大略的隋文帝又弄了一个政事堂。

就是把中书省、门下省还有尚书省的头头脑脑集中到一个地儿,有矛盾当场解决,有意见当面提出来,然后交给三省走程序,再交六部执行。

顺便多说一句,科举也即国家公务员考试制度也是隋文帝首创。

隋文帝在华夏历史上的四百多个皇帝中名声不彰,但是影响力延续千年经久不衰。

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又弄了同中书门下三品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两个加衔,让许多品级较低的官员也参与政事堂廷议,于是宰相的数量就急剧膨胀,最多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十七人之多,开会时那叫一个热闹,长老团了属于是。

李世民精力充沛,事必亲躬,他很喜欢这种氛围。

但是李豫不喜欢,因为他没精力也没工夫调和这么多人的矛盾。

所以唐代宗一朝,能够参加政事堂廷议的宰相通常只有三四个。

现在就只有三个,元载是中书省的头头,王缙是门下省的头头,李适是尚书省的头头,他从宝应二年起就官拜尚书令。

现在元载和王缙都发表了意见,那么接下来就应该轮到李适了。

然后该吵架吵架,该沟通沟通,该妥协妥协,最后再达成一致。

不过李适并没有急着发表意见,因为他知道政事堂马上就要从三相变成四相了,枢密使董休马上也要拜相,这是他的人。

转念间,董休就拢着窄袖进来。

“圣人口谕。”董休进来就宣旨。

李适三人赶紧向着董休叉手见礼。

清了清嗓子,董休尖着嗓子说道:“由董休接任天下宣慰处置使,接管神策军,再在政事堂下设枢密院,由董休兼任枢密使参与政事堂廷议。”

元载和王缙当即愣在那,好半天都没能回过神来,由董休接任天下宣慰处置使,并接管神策军也就罢了,因为神策军毕竟是北衙禁军,是圣人私军,圣人想要安排谁接管神策军就安排谁,他们就只有提出建议的权力。

但在政事堂下设枢密院,并给予枢密使参与廷议之权,就不寻常。

这是要在三省之外再设立一个省,从此政事堂就从三相变成四相,抑或五相?

更令元载和王缙不安的是,董休曾经是东宫典内,是东宫的老人,太子的走狗。

所以,圣人这是要把权柄彻底交给皇太子?元载内心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情绪,好不容易斗垮了鱼朝恩,结果来了一个更强大的对手?

李适笑了笑,直截了当的接过议题主导权:“李晟的差遣事关重大,还是容后再议,现在还是先议一议王臣的差遣吧?”

元载下意识的就开始反驳:“王臣虽在陇西有大功,昨夜在麟德殿又护驾有功,然而他已经拿所有军功换取一百死士凌烟阁上留名,所以他现在仍只是安西军的一个队头,一个小小队头的差遣,似乎犯不着由宰相来定夺?”

李适微笑说:“一个小小队头的差遣固然不必由宰相定夺,但若是驸马都尉呢?够不够资格由宰相定夺?”

“驸马都尉?”元载和王缙闻言再次愣住。

难道圣人要招王臣为驸马?跟李晟抢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