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乾六皇子 > 第84章 秦东行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接下来的几日里,李宪的命令迅速传达到各地,地方官员无不紧张,迅速展开工作,确保各地百姓的安居乐业。这一连串的措施加强了朝廷的控制力,朝野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地方各处都感受到了来自长安的威严。

与此同时,东南亚战场上,冯子材奉命出征,带领大秦精锐军队快速行动。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巩固现有势力,还要向更多的未归附国家发出明确信号。冯子材深知,陛下希望将大秦的威名深入四方,任何国度都不敢轻举妄动。

一天夜晚,冯子材正站在船舷上,注视着远方的夜空。南洋的海风夹杂着湿润的气息,仿佛诉说着未知的挑战。他的副将汪明红走了过来,打破了寂静。

“将军,这次出征,您认为高丽和周边那些未归附的国家会如何应对?”汪明红低声问道。

冯子材微微一笑,眼中透出坚定的光芒:“高丽已经领教了陛下的智慧和力量,他们不敢轻举妄动。至于其他国家——只要我们展现出大秦的军威,哪怕他们心存不满,也只能选择归附。”

汪明红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敬佩的表情:“将军果然深谙兵法。大秦的军威确实无人能敌。”

“这是陛下的恩泽,”冯子材说道,语气中带着自豪,“大秦之所以强盛,不仅在于兵力强大,更在于陛下的远见卓识。如今陛下的旨意已传遍各地,各国想要挑战我大秦,必将付出惨痛代价。”

说罢,冯子材注视着远方的星空,仿佛透过这片夜幕看到了长安,看到了那位英明的皇帝——李宪。他知道,自己与这支军队的使命不仅仅是扩张领土,更是要向世界证明,大秦的力量和威严无人能挡。

与此同时,在长安的皇宫中,李宪正在与大臣们商讨下一步的策略。文武百官都围绕在龙案两旁,气氛中充满了凝重和庄严。

“陛下,冯将军已经按您的旨意出发,接下来是否还需派遣使者前往西洋各国,以传达我大秦的和平之意?”户部尚书慎重地问道。

李宪淡淡一笑:“和平之意?只有当我大秦的力量让他们畏惧,和平才有意义。若派遣使者,那便是为了告知他们——只要他们顺从我大秦,便可享安宁。否则,即便是偏远之地,也难逃我大秦的铁骑。”

众臣听罢纷纷称赞,“陛下圣明!”大臣们心中对皇帝的智慧与果断充满敬畏,知道李宪不仅是一个强大、睿智的君主,更是一个洞察人心、善于运筹帷幄的统治者。

这时,燕青柔皇后也出现在大殿中,她微微一笑,说道:“陛下心系天下,稳如泰山,这不仅是大秦之福,更是天下之幸。臣妾深感佩服。”

李宪望向燕青柔,微微一笑,点头道:“天下安定方为根本。若大秦能持续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才是真正的天下一统。”

燕青柔点头道:“陛下所言极是。南洋与西洋皆有远方之国,若非大秦显威,定会有觊觎之人。臣妾希望您也多加保重龙体,以稳固江山社稷。”

李宪点了点头,目光中透露出坚毅:“青柔所言,我自会谨记。放心吧,我一定会带领大秦走向更大的辉煌。”

随着李宪的发言,整个大殿中充满了激昂的气氛。文武百官纷纷向陛下行礼,以示忠诚。

不久后,东南亚战场上传来捷报。冯子材不仅成功巩固了大秦在南洋的势力,还让周边的小国纷纷前来朝贡,表明对大秦的归顺之意。李宪接到捷报,心中大为欣慰,觉得大秦的威望终于得以传扬天下。

他随即下令在长安举行盛大的庆典,以嘉奖冯子材与南洋军队的赫赫战功。

庆典之日,长安城内张灯结彩,百姓们欢呼雀跃,整个京城都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中。冯子材与随行将士身着战甲,腰佩宝剑,威风凛凛地步入皇宫大殿。李宪端坐于高位,身旁是燕青柔皇后,百官恭立在两旁,静待庆功仪式的开始。

李宪望着眼前的将士们,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他微微抬手,洪亮的声音响彻大殿:“冯子材,你率南洋铁军在南洋立下赫赫战功,不仅平定了四方,还使各国俯首称臣,你功不可没。今日我大秦的辉煌,皆赖于你等将士的忠诚与勇敢。”

冯子材闻言,立刻单膝跪地,双手抱拳:“臣等不敢居功,皆是受陛下恩泽之赐。若无陛下的英明决策,臣与将士们也无法立下此等战功。今日将士们能凯旋归来,皆为大秦的荣耀!”

李宪笑意更深:“冯爱卿不必谦逊。你等身在前线,出生入死,朕岂能不知你们的辛苦?”

一旁的百官也纷纷附和,夸赞冯子材的英勇无畏。户部尚书走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冯将军此次功勋卓着,百姓们也都敬佩不已。南洋诸地的百姓纷纷歌颂大秦的威严,感念将军的护佑之恩。若无陛下和冯将军的英明果断,何以有今日之盛世?”

李宪满意地点点头,随即朗声道:“冯子材听封,朕即刻册封你为大将军,并赐封地三千户。以彰显你平定南洋的赫赫战功!”

“臣叩谢陛下隆恩!”冯子材再度叩首,眼中满是激动与感激。

随着封赏的颁布,其他将士也依次受到嘉奖。李宪举起一杯美酒,高声道:“今日,朕与众卿共饮此杯!为大秦繁荣昌盛、四海升平!”

众臣与将士们齐声响应:“大秦万岁,陛下万岁!”

一时之间,整个大殿内欢声雷动,文武百官都举杯相庆,将士们脸上洋溢着自豪,庆功宴逐渐达到高潮。

夜深之时,宴会散去,李宪命冯子材留在宫中商议机密大事。大殿内只剩下几名心腹大臣,李宪开门见山地问道:“冯爱卿,西洋各国情况如何?南洋稳定之后,朕还打算进一步施展大秦的力量,不知你有何高见?”

冯子材拱手答道:“陛下,南洋现已归顺大秦,百姓安居乐业,西洋各国虽闻大秦威名,但大多仍存侥幸心理。若我们继续施压,以大秦的力量席卷西洋,想必这些国家最终会一一归顺。”

李宪微微颔首,沉思片刻道:“不错,西洋各国素来互相争斗,难成一统。朕欲利用此点,逐步控制其各地,最终彻底将西洋纳入大秦版图。”

这时,汪明红也站了出来,接过话头说道:“陛下,依臣之见,西洋国度虽然力量尚不敌我大秦,但其技艺中尚有一些独特之处。若能将其精工技艺纳入我大秦工坊之中,兴许对我大秦长久之盛也有莫大助力。”

李宪点头,眼神锐利:“汪将军所言极是。大秦既要武力强盛,也需技艺精良。传令工部,加强对西洋技艺的研究与掌握;同时,让各地工坊加紧生产,以备后续大战所需。”

冯子材与汪明红同时俯首应道:“臣等定不负陛下厚望,必将为大秦效死力。”

李宪目光坚毅地注视着二人,语气中透出无比的坚定:“朕要的不只是西洋一隅,而是天下归心,万邦臣服。你等皆为朕的肱股之臣,须共勉,切勿辜负朕对你们的期望。”

冯子材与汪明红重重叩首,齐声道:“臣等定当尽忠职守,誓死为大秦开疆拓土,护佑万世!”

这次秘密会谈进一步明确了李宪的决心和目标。他不仅仅想要征服一个国度,而是要将整个天下的力量、技艺、文化融入大秦的版图中。

李宪对于高丽的状况早有耳闻。尽管高丽多次向大秦进贡,并在礼仪上表现得恭顺,但其境内小规模的叛乱时有发生,一些贵族势力仍存有独立意图。为了稳固东北的边疆,同时防止高丽成为他国利用的跳板,李宪决心彻底将高丽纳入大秦版图。

在朝会上,李宪开门见山地宣布了这一决定:“高丽虽为附属之国,却屡屡背信,未能真正归顺。朕决定派遣大军,将高丽并入我大秦疆土,彻底安抚东疆。”

群臣闻言,纷纷附和,几位大将更是表示愿意亲自率军。冯子材站了出来,恭敬地行礼后说道:“陛下,臣愿率大军前往高丽,以雷霆之势平定高丽,使之永为我大秦之土。”

李宪点头,随即问道:“冯将军既请命,朕自当予以信任。但此次征伐,不只是武力的征服,亦要让高丽百姓心悦诚服。你可有万全之策?”

冯子材沉思片刻,回答道:“陛下,臣将先施展威慑之力,用强兵压境,使高丽守军无力抵抗;而后在各城宣布大秦律法与赈济百姓的政策,使高丽百姓明白大秦的仁政。如此一来,高丽自然会从心底归顺。”

李宪满意地点头:“好,冯将军深得朕心。此次进军,不只是要得到一块疆土,而是要让那片土地上的人民归心。你前去整顿兵马,三日后即刻出发!”

冯子材应声领命,随即退下准备。

三日之后,冯子材率领精锐大军,从辽东出发,浩浩荡荡向高丽境内进军。消息传到高丽王宫,引起了朝廷的震动。高丽国王急忙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内心充满了恐惧与焦虑。

“如今大秦大军压境,我高丽是否还能保全?”高丽国王忧心忡忡地问道。

左丞相拱手道:“大王,早知大秦实力雄厚,如今大军已至,恐怕难以抵挡。为保江山,或许不如主动迎降,得以保全宗庙社稷。”

另一名大臣却表示反对:“大王,我高丽素来是天朝的藩属,若此时弃守,难免为后世所唾骂。我们应拼死抵抗,才不负祖宗的血脉!”

国王听了这番话,心乱如麻,但眼见大秦军势汹汹,最终还是选择了向大秦请降。

然而,当高丽的使者带着降表前往大秦军营时,冯子材早已下令强攻。他认为高丽之地的民心不稳,仅靠降表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唯有强势平定,才能让高丽百姓彻底服从。

大秦军队迅速攻占了高丽的各大要塞与城池,沿途高丽守军望风而降,不敢迎战。在最后的决战中,高丽王带领残余的护卫队在都城负隅顽抗,但很快被冯子材的铁骑所击溃。高丽王只得投降,交出了王印,表示臣服。

战后,冯子材命人在高丽各地安抚百姓,赈济粮食,并向当地宣讲大秦律法与仁政,使得百姓逐渐接受了大秦的统治。很快,高丽在大秦的治理下渐渐恢复了平静,百姓们开始适应大秦的律法与秩序。

冯子材将战报传回长安,李宪得知高丽全境平定,十分欣慰,当即下旨将高丽改设为大秦的一个行省,派遣官员进行管理。

冯子材率领的东征舰队在太平洋上扬帆远航,原本的目标是稳固大秦东部沿海一带的势力范围。然而,随着船队向东推进,海图上未曾标注的新大陆逐渐出现在船员们的视线里。

“将军,前方有陆地!可能是一片未曾被绘制的大陆!”一名水手激动地报告。

冯子材听到后,眼中闪现出精光,命令道:“放下锚,靠岸!探查那片土地的情况,看看这片大陆上有什么!”

舰队缓缓靠岸,船员们放下小艇,冯子材带着数名亲信将领上岸。站在宽阔的沙滩上,他们环顾四周,只见眼前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林中似有鸟兽嘶鸣,伴随着清新的空气,带来了神秘的气息。

“将军,这里可不像我们曾见过的任何地方。”副将刘元肃然道,“山林广阔,气候温润,似乎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资源。”

“正因如此,这片土地有可能为我大秦开辟一个全新的未来。”冯子材点头,环顾四周,心中有了决断,“既然上天将这片大陆展现在我们面前,那就证明它注定要成为我大秦的疆土。此地四面环海,资源丰富,可以为大秦提供坚实的后盾。”

随行的文官杨鹤赞叹道:“将军英明,此地确实与众不同。不如为这片大陆命名,以示大秦新域之荣。”

冯子材沉思片刻,扬声道:“既然这片大陆在东方,为我大秦军队首先发现,那便命名为‘秦东行省’!”

“秦东行省!”士兵们齐声呐喊,回声在林间久久回荡。

接着,冯子材率人深入探查,发现当地有土着居民,身穿简陋的皮衣,以打猎为生。见到冯子材一行人,这些土着先是惊恐地注视着他们,随后竟跪倒在地,似乎在表示友好。冯子材温和地对土着微笑,指挥士兵们收起武器,以示善意。

一名土着首领尝试着用简单的语言与他们沟通。经过一番努力,杨鹤用手势与土着首领对话,得知他们将这片土地称为“阿兹特拉”。

“杨大人,他们可曾表达任何敌意?”冯子材问道。

“并无敌意,将军。”杨鹤回答,“他们似乎认为我们是从海上降临的神灵,因此对我们表示臣服和崇敬。”

冯子材闻言笑道:“这倒是个好消息。既然如此,我们不必与他们为敌。传令下去,不得扰民。我们先在此地安营扎寨,进行调查。派出信使,速报陛下,让长安知晓我等发现了新大陆。”

几日之后,冯子材收到了来自长安的回信,信中充满李宪的欣慰与期待。他指示冯子材迅速了解秦东行省的情况,确保大秦在此地的统治,并进一步扩展疆域。李宪还命令道:“此地既然已归属我大秦,即当施以德政,使当地百姓心归于我。”

冯子材再次召集将领们商议:“我们在此地的首要任务是施行仁政,以令其民归心。要通过与当地首领的交流,了解他们的风俗、文化和需求,逐渐将他们纳入大秦的治理体系中。”

副将刘元建议道:“将军,我们可以提供他们一些食盐、铁器等他们难以自制的物资,以示善意。如此一来,他们更易归顺。”

冯子材点头赞许:“好,传令下去,按照大秦律法,对当地土着实施赈济。再派工匠向他们教授一些基本的耕作与冶铁之术,助其安居乐业。将我大秦的仁义传至此地!”

几个月后,随着冯子材的治理,秦东行省逐渐安定下来。土着居民逐渐接受了大秦的统治,冯子材也通过一系列民生政策让土着感受到了大秦仁政的优越。很快,这片大陆上的部族纷纷表示愿意归顺,甚至有土着首领自愿带领族人前来拜见冯子材。

“冯将军,我们感激你带来秩序与和平,”土着首领用不太熟练的大秦官话表达敬意,“你带来的食物和铁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冯子材微微一笑,答道:“大秦以仁德为本,既然此地已是我秦东行省,便会让你们与我大秦百姓享受同样的福祉。若有任何困难,尽管告知我等。”

那名土着首领感激涕零,再次跪地行礼,颤声道:“我们愿意永远追随大秦。”

与此同时,冯子材开始规划在秦东行省的长期驻防。他命令在沿岸建造港口和城池,设立军事据点,以确保大秦对这片大陆的长期掌控。同时,他安排使者向邻近各土着部落传播大秦的威名,宣讲大秦的仁德。

正当一切井然有序时,冯子材忽然接到消息,东边海域上出现了一支陌生船队,疑似是来自西方的欧罗巴人。士兵们纷纷围聚在海岸,望向远处那逐渐逼近的船队。

“将军,那些船帆形状奇异,似乎并非我大秦之物。”刘元眉头紧锁。

“传令各部队准备迎敌。”冯子材冷静地命令道,“我们且待他们靠近,再看他们意欲为何。”

片刻之后,那支船队抵达岸边,一名披甲的使者上岸,满脸傲气地喊道:“我们是哥伦布帝国的使者,特来宣告此地为哥伦布之属地!你们东方人速速撤离此地,否则休怪我等无情!”

听到这些话,冯子材冷笑一声,严厉地喝道:“大胆!此地乃我大秦版图,岂容你等妄言!”他转头命令:“传令下去,全军戒备,若敌人敢妄动,格杀勿论!”

见状,哥伦布使者脸色大变,急忙向后退去。哥伦布船队见情势不妙,立刻撤离了秦东行省的海域。

冯子材冷静地注视着逐渐远去的哥伦布船队,脸上浮现出一丝不屑的冷笑:“胆敢觊觎我大秦之土,区区哥伦布,终究不知天高地厚。”

他转头对刘元和杨鹤说道:“传我命令,继续加强港口与城池的防御。秦东行省是我大秦在海外的根基,无论何人胆敢染指,皆当以大秦的铁血意志告诫之!”

冯子材看着海平面上的最后一缕船影消失在视野之中,脸上的冷笑渐渐敛去。他深吸一口气,转身对在场的文武官员们说道:“哥伦布人虽然暂时退去,但这一行不过是试探。日后,他们必然还会卷土重来。”

刘元紧握着手中的刀柄,愤然道:“将军,既然如此,我们何不率先出击,彻底消灭这些窥觑之辈?省得他们时常扰我秦东行省的安宁!”

冯子材沉吟片刻,缓缓摇头道:“不急,若我们贸然进攻,只会让欧罗巴各国有了联合之机。此地初定,百姓刚刚安稳。与其挑起战火,不如先稳固根基,扩充军备。待到时机成熟之时,再行挥师西征!”

在场的文官杨鹤点头道:“将军所言极是。此地资源丰富,不仅有肥沃的土地,还有众多矿脉。若是开采得当,不但可以充实军备,还能使大秦在此地更加立足不败。”

“杨大人所言甚妙!”冯子材赞许道,“你速派人勘查矿脉,安排工匠开采,以供大秦之用。同时,加大耕地的开垦力度,让土着百姓参与进来,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杨鹤拱手道:“末将遵命!”

话音刚落,一名传令兵飞速赶来,行礼后禀告道:“将军,长安来信,陛下对我军探得新大陆之事极为满意,并命我军继续巩固秦东行省,建设要塞。”

冯子材展开信函,见李宪在信中亲自嘱咐,要求他在秦东行省全力布防,严防西洋诸国干扰。他将信函收起,抬起头目光如炬地说道:“陛下旨意明确,我等须在秦东行省构筑坚固防线,让这片土地真正成为我大秦的东疆屏障。”

刘元激动地说道:“将军,既有陛下的命令,我们自当尽心尽力,日夜操练,确保无论何种敌军来袭,都能将其阻挡在东海之外!”

冯子材满意地点头,对全体将领道:“传令下去,全军即刻开始筑城防御,选取制高点设立了望台,沿海岸线布置防守点。全体士兵加紧训练,务必保持警戒!”

随着将领们领命离开,整个秦东行省的防御建设迅速展开。城墙逐渐拔地而起,防御要塞和了望塔沿着海岸线一字排开,驻守的士兵们日夜轮班,警惕着来自大洋彼岸的潜在威胁。与此同时,冯子材还安排杨鹤深入到各个部落,进一步宣扬大秦的恩德,让更多土着归顺大秦,并协助新建设施的建成。

几个月后,秦东行省的建设大见成效,不仅要塞和城墙稳固,连港口也初具规模,能够停泊更多大型战舰。随着粮草储备和兵力的充实,秦东行省已成为一块牢不可破的东部堡垒。

然而,正当冯子材感到稳妥之时,一名水手急匆匆地跑来,跪下禀报:“报将军!海上发现一支船队,旗帜与先前哥伦布的使团不同,来势汹汹,似乎是西方的另一支强敌!”

冯子材面色一凛,立即命令:“全军备战,按原定方案防御!”

他旋即命令刘元负责守卫城墙,杨鹤协调后勤,自己则亲自指挥布防。随着号角声响彻海岸,士兵们迅速就位,弓弩手攀上城墙,炮台装填完毕,所有人严阵以待,注视着渐渐逼近的舰队。

过了不久,那支船队在秦东行省前停了下来,海面上安静得只听见海浪的声音。突然,对方的一艘船上亮起火光,一枚炮弹朝着城墙方向砸来,拉开了战斗的序幕!

“敌人开始进攻!弓弩手,放箭!”冯子材一声令下,密集的箭雨从城墙上倾泻而出,打击着敌船上的士兵。接着,他挥手指挥火炮手开炮,沉闷的轰鸣声震动了整片海岸。

对方的船队似乎有备而来,迅速还击,炮火在海岸和船队之间激烈交织。城墙上的士兵们顶着烟尘和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牢牢坚守在自己的位置上。

刘元在一旁大喊道:“将军,敌船火力强劲,我们是否需要派出小队,乘风偷袭?”

冯子材果断下令:“不必冒险。秦东行省的地利优势在我,不必与其硬拼,我们稳扎稳打,等待敌军的疲软!”

激战持续了数个时辰,对方见无法攻破城墙,逐渐显出疲态。冯子材冷静地察觉到这一点,迅速下令弓弩队加大攻势,同时调派火炮集中攻击敌舰的薄弱部位。不久后,对方的一艘主舰被击中,烈焰迅速吞噬了整个船身,接着又是一声巨响,火光冲天。

见到这一幕,冯子材沉声喝道:“敌舰已乱,令先锋队出击!乘胜追击!”

随着命令下达,秦东行省的先锋部队迅速登上战船,朝着敌舰发动反击。士兵们挥舞着刀枪,登上敌船,展开一场白刃战。对方被打得措手不及,纷纷溃逃,不少敌船甚至自行放弃抵抗,转舵撤离。

冯子材站在城墙上,目送着残余的敌舰远去,朗声道:“告诉他们,秦东行省,不容侵犯!”

刘元大笑道:“将军威武!我大秦之兵真乃天下无敌!”

杨鹤也在一旁赞叹:“经过今日一战,西洋诸国再想染指秦东行省,必将三思而后行!”

冯子材点头道:“但我们切勿掉以轻心,继续巩固防御。若有异动,务必及时汇报。”

他随即命人整理战后记录,并将胜利的捷报传回长安。不久之后,消息传到长安,李宪闻讯后龙颜大悦,随即下旨褒奖冯子材和全体将士,进一步加派资源支持秦东行省的建设。

与此同时,李宪在朝堂上对文武百官说道:“秦东行省已然稳固,成为我大秦的东部屏障。此地兵力充足,百姓安居,为我大秦开辟新域再立不朽之功。冯子材忠勇果敢,堪称我朝柱石。”

有大臣献议道:“陛下,秦东行省新开辟不久,但远在海外,若是有朝一日西洋各国联合进犯,是否需增派将士,以备不时之需?”

李宪点头道:“卿言有理,传旨至东征大营,挑选精兵五千,再调遣一支熟悉水战的将领前往支援。若有西洋诸国再敢犯我疆土,必将使其后悔不已!”

冯子材接到圣旨后,激动不已,心中暗下决心:必不负陛下重托,定要让这片秦东行省成为大秦的强大东部屏障,不容任何敌军窥视!

随着秦东行省逐渐稳固,冯子材的威名不仅在大秦内部流传,甚至西洋各国的商人也频频提到这位骁勇善战的将军,谈之色变。

某日,秦东行省接到来自长安的加急文书。冯子材展开一看,乃是李宪的亲笔信,写道:

“冯卿,朕闻西洋诸国觊觎我东疆,然现如今秦东行省已然巩固,然以防万一,朕欲令卿再深入探察海外之地,派兵侦查,若有他国暗存野心,务必先发制人,以安我大秦之威。钦此。”

冯子材将信函反复看了几遍,若有所思。随即,他召来秦东行省的文武将领,简明扼要地说道:“陛下命我等进一步侦查海外动向,严防西洋各国暗中集结之举。”

副将刘元顿时神情肃然,道:“将军,既然陛下如此信任我等,我们当不负圣恩。我愿率一支先遣部队前往西洋水域,探察虚实!”

杨鹤在旁也提议道:“此行若能摸清西洋诸国的虚实,便能让我大秦在外交上占据先机。将军,不妨派遣商队出海,一方面与海外诸国商议贸易,另一方面暗中侦查各国动向。”

冯子材听了两人的建议,沉吟片刻,点头道:“两位所言甚是。刘元,命你率领一支精锐海军前往西洋水域,务必低调行事,必要时可借商队之名隐蔽行事;杨鹤,你负责筹备商队的物资,确保一路顺利。”

刘元和杨鹤齐声应命,各自准备去了。

经过数日筹备,刘元率领五百精锐海军悄然启程,沿着西洋水路前行。大秦商队一同随行,打着贸易的旗号前往西洋各国。

一路上,商队与刘元小队刻意与西洋商船接触,逐步探听到不少西洋诸国的动向。数月后,刘元的舰队抵达西洋重要的海港城市——佛罗伦萨。然而,刚刚靠岸,便遭遇了来自当地守军的盘问。

一名西洋官员盛气凌人地打量着刘元等人,用生硬的秦语质问道:“尔等为何而来?此地乃是神圣罗马帝国领地,擅自靠岸可是要缴纳重税的!”

刘元冷静地拱手道:“我大秦商队远道而来,只是为了互通有无,增进友谊,绝无冒犯之意。”

官员却冷笑一声:“听闻大秦雄兵威武,可莫非你们这些‘商人’不过是来探查我西洋之地?此话,我需请示国王!”

刘元心中暗生警觉,察觉西洋对大秦的敌意仍在。他按耐住怒火,平静道:“若贵国不欢迎,那我们自会离去。”

官员哼了一声,不再多言,转身离去。刘元一面告诫部下保持低调,一面暗中观察西洋各国的防御布置。数日后,刘元收集到了西洋数国军备的详细情报,包括新型的火炮舰船、军营分布等。

正当他准备带着情报回归秦东行省之时,却被另一艘战舰堵截。战舰上,一位身穿哥伦布军服的军官喝道:“何人擅闯我哥伦布水域?报上名来!”

刘元大喝一声:“我乃大秦商队护卫刘元,将军不必多虑。我等此行只是贸易往来。”

哥伦布军官冷冷地说道:“若是贸易,为何四处探查我西洋各国的军备?”他一挥手,示意士兵上前检查刘元的船只。

双方的气氛顿时剑拔弩张。刘元悄悄示意手下按兵不动,拱手道:“将军多虑了。我等不过是好奇贵国之风土人情,绝无他意。”

对方显然不信,沉声道:“既如此,那便随我到哥伦布国王面前解释清楚,否则,休想离开此地!”

刘元不慌不忙,反而露出淡定的笑容道:“既然如此,那我愿拜见贵国国王一面,亲自向其说明我等来意。”

在哥伦布军舰的押送下,刘元一行人被带往哥伦布国都。抵达皇宫后,哥伦布国王路易十四亲自接见刘元,对他和他的“商队”充满了疑虑。

路易十四高高在上地端坐王座,冷冷地注视着刘元,道:“你们来自东方大秦?却如此急切地深入我西洋诸国,不知所图为何?”

刘元不卑不亢地拱手道:“我大秦天朝上国,向来不屑窥视他邦。我等不过是为求友谊而来。若是贵国不欢迎,那我们自会告辞。”

路易十四盯着他半晌,突然笑道:“既然你们来自大秦,那不妨与我哥伦布结为盟友,日后两国相互依靠,共享资源如何?”

刘元一愣,冷静地回答道:“我不过是商队护卫,无法擅自应允国事。”

路易十四点了点头:“很好,既然如此,那便随我一起,在哥伦布观光几日吧。”

刘元察觉到自己可能被软禁,但脸上仍然镇定,礼貌地说道:“多谢国王殿下盛情款待。”

数日后,刘元一行终于获准离开哥伦布,返回秦东行省。回到秦东行省后,刘元立即向冯子材汇报此次的所见所闻,并呈上从西洋各国搜集到的情报。冯子材仔细翻阅,沉声道:“看来,西洋各国虽暂时畏惧我大秦之威,但暗地里却在加紧军备,随时准备反扑。”

刘元点头道:“是,将军,这些国家并非无备之地,若有异动,我等必须有所准备。”

冯子材点了点头,当即决定将这些情报整理成册,亲自送往长安,向李宪汇报。

不久之后,冯子材亲赴长安觐见,李宪坐于龙椅之上,翻看了详细的西洋情报后,沉思片刻,对冯子材说道:“朕之意,乃要大秦之威普照四方,莫让蛮夷之地暗中谋害我朝安宁。冯爱卿,你速速回秦东行省,将军力再扩充一倍,严防西洋蛮夷之乱动!”

冯子材拱手道:“臣定不负陛下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