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华如水的夜晚。苏轼坐在这,微风轻拂着他那宽松的衣袍,他抚摸着自己那圆滚滚的肚子,宛如一尊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呵呵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嗨!你们听我说,这王安石打小就不爱洗澡,小时候就有‘獾郎’这名字,他也确实和獾有几分相似,不爱干净,偏爱阴暗角落的爬行!”
周围的花草似乎也随着他的笑声摇曳生姿,一旁的烛火跳跃着,映照着苏轼那思索的脸庞。
他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犀利,接着说道:“至于后来这个名字越传越广,那得多亏了那些保守派文官的‘功劳’!我可是见识过文官集团的厉害,他们黑起人来,那真的是能让人的名声遗臭万年!”
王莽在一旁点头附和,他的声音仿佛穿越时空,带着一丝沧桑:“可不是嘛,后世的文人更是恐怖,到了明朝时期,那真是达到了巅峰!这王安石也是被黑了1000多年。到我那个时代,100年前开始提倡改革,王安石的风评才逐渐转变。”
周围的众人或坐或立,说说笑笑间,目光又不约而同地投向了画面中的王安石。
此刻,画面中的王安石在莫名其妙地被鞭子抽了两下之后,疼得在地上打滚。
曹国舅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王安石仍在地上疼得抽搐,他的声音带着无尽的困惑与痛苦:“那是什么玩意儿?打在我身上,有种来自灵魂深处的颤抖!”
晨光熹微,朝霞映照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上,王安石身着朝服,踏入久违的朝堂。
然而,随着朝会的进行,他心中的困惑逐渐化为震惊——这不是他熟悉的那个大宋。
宝座之上,虽然坐着的是宋神宗,但周围的文武百官却面目全非,那些他主政时期熟悉的改革派与保守派官员的身影荡然无存。
他环顾四周,发现自己似乎失去了宰相的威严,反而像是一只被众人打量、戏耍的猴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悲凉。
朝堂之上,气氛逐渐紧张。
保守派的官员开始纷纷站出来,激烈反对变法。
他们的言辞如刀剑般锋利,直指王安石的改革措施。
渐渐地,宋神宗的意志似乎也开始动摇,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犹豫与退缩,似乎也要加入到反对变法的行列。
此时,站在皇帝身边的曹国舅眼神一瞪,王安石心中一紧,无奈之下,只好遵从。
他在宋神宗身旁暗中施展了昨晚刚刚掌握的妖力,开始迷惑圣听。
宋神宗的眼神瞬间变得坚定,他开始驳斥那些提议废除新法的官员,声音坚定而有力。朝堂上的气氛瞬间逆转,让人措手不及。
这一幕,被底下的官员们尽收眼底。他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议论纷纷。
“王安石果然是獾变的!”一个官员低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厌恶。
“没错,獾郎,呸!”另一个官员附和道,“一个曹国舅,一个王安石,两个蛊惑君上的脏东西!”
朝堂上的风波在悄然中涌动,而王安石的内心,却如同被重锤击中,沉入深深的迷茫与不安之中。
王安石耳闻这些冷言冷语,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苦涩。他无法辩解,也无法揭示真相,因为此刻的他,确实占据着一副獾变的躯壳。
就在此时,曹国舅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下台来,对着龙椅上的皇帝跪拜而下,开始了他的奏报。“启禀官家,河南一带,有刁民拒不支持新法,反对青苗法,微臣愿意前往督办,深化改革的实施。”
话音刚落,他又贴近皇帝的耳边,低声说道:“臣闻那里藏有一座千年古鼎,其下埋藏着无尽的珍宝!”
皇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贪婪的光芒,立刻兴奋地点头应允。“好,好,好,一切就依国舅所言,由你督办此事!”
王安石在旁听得清楚,心中的苦涩更甚。他想起了上一世推动新法时的艰难,那时也有人打着他的旗号,利用青苗法在地方上横征暴敛,剥削百姓。
再加上那些文官和乡绅的挑拨,使得他原本旨在造福民众的新法最终失败,未能改变大宋的命运。
朝会结束后,曹国舅又找到了王安石,再次警告他。
“本国舅即将前往河南督办差事,你给我老实一些。在这段时间里,你务必想办法迷惑朝中大臣,替我除掉我的亲哥哥,大宋的天下,只需要一个统治者!”
面对曹国舅的霸道要求,此时的王安石无权无势,只能无奈地答应。
他的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悲哀,仿佛是一颗璀璨的星辰,在黑暗的夜空中逐渐黯淡。
随着晨曦的光芒洒满城墙,王安石站在城门口,目送着那个权势滔天的曹国舅离开繁华的汴梁。
待其身影消失在远方,王安石的心绪终于开始活络起来。
“哼,我王安石一生行事光明磊落,岂能受你这等奸邪小人的要挟!”
王安石心中愤恨地想着,尽管他此刻无力反抗,但内心的坚韧与不屈却如烈火般燃烧。
无奈之下,他决定先去会一会那个在百姓口中被誉为爱民如子、仁善无比的曹国舅。
在这个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国舅的地位显然远超宰相,但王安石毕竟还挂着宰相的名号,因此轻松地进入了守卫森严的牢狱之中。
在阴暗的牢房深处,他终于见到了那位与先前曹国舅长相无二,但眉宇间却流露出慈祥和善意的曹国舅。
那双温和的眼睛,仿佛能洗净世间的一切污浊,让人不禁对这位国舅的真正品性产生了好奇。
在昏暗的牢房中,那个被百姓赞誉的曹国舅一见到王安石,眼中便燃起了熊熊怒火。
他猛地抓住铁栏,怒吼声在牢房中回荡:“是你,曹别修的走狗!王安石,你的良心何在?”
“天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都是因为你的新法,各个阶层都在无情地剥削他们!”
曹国舅的指责如同利箭一般射向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