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有一个传奇春秋吴国 > 第88章 培植势力用仇人 弄巧成拙反不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8章 培植势力用仇人 弄巧成拙反不好

1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君权和卿大夫势力之间的关系向来都是极为错综复杂且微妙难测的。在很多时候,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君主常常会完全被卿大夫所掌控,成为他们手中的傀儡,只能任由其随意摆布。然而,也并非所有的君主都会如此被动。比如齐国的齐景公就是一个相当聪慧的例子。

齐景公深知自己若想要稳坐江山、长治久安,就必须巧妙地平衡各方势力。于是乎,他独具匠心地任用了两批截然不同的大臣。其中一批大臣精明强干,专门负责处理国家政务,将各项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而另一批大臣则擅长迎合他的喜好,专心陪伴他纵情享乐。通过这种高明的手段,齐景公不仅能够尽情享受人生乐趣,还成功地维持了朝廷内部权力的平衡,从而得以在位长达 47 年之久(亦有说法称其在位时间为 48 年)。

相比之下,齐悼公就远不如他的父亲那般睿智豁达。这位年轻气盛的君主一心渴望将所有权力都集中到自己手中,凡事都要事必躬亲,绝不假手于人。如此一来,他便不可避免地与那些原本掌握着一定实权的大夫们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和矛盾。

齐悼公心中一直渴望摆脱跑牧和田乞对朝政的掌控,他深知权力只有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实现齐国的繁荣昌盛。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齐悼公自信地认为自己已然能够把控齐国当前的局势。

2

在国际舞台上,齐悼公长袖善舞,巧妙地处理着与鲁国和晋国之间的复杂关系。无论是政治交往还是军事合作,他都能做到游刃有余,使得齐国在各国间左右逢源,地位日益提升。

然而,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争取到王族必有来势力全心全意的支持,齐悼公毅然决然地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与逃往莒国的国夏达成妥协。这个决定并非易事,但齐悼公清楚地知道,唯有如此,方能赢得更多人的拥护。于是,他果断启用了国夏之子国书,并将其引入了齐国的核心权力圈子。这一举措无疑在朝野上下引起了轩然大波,国书感激涕零,发誓誓死效忠齐悼公。此后,国书成为了齐悼公的得力助手,为他出谋划策,排解忧患。

随着时间的推移,齐悼公逐渐稳定了自己的政权,与此同时,他也在思考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他明白,只有不断进取,才能使齐国长治久安。

一日,齐悼公召集大臣们商议国事。他目光坚定地说道:“如今齐国虽已安定,但我们不能止步不前。吾欲兴农桑,强军事,广纳贤才,使齐国更加强大。诸位有何良策?”

大臣们纷纷进言献策,场面热闹非凡。齐悼公微笑着倾听着每个人的意见,心中暗自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

国书当场明确地提出了必须强军这一重要主张,齐悼公决心将原本分散于各方的军权尽数收拢到自己的掌控之中,而非任由其继续掌握在正大夫们的手里。这番言论显然是剑有所指,矛头直指鲍牧无疑。想当初,自国夏被迫逐出齐国之后,齐国那至关重要的军权便如同失去了缰绳的野马一般,径直落入了鲍牧的囊中。如今国书所提出的这一建议,明摆着就是想要从鲍牧的手中硬生生地夺回那令人垂涎欲滴的军权啊!那么问题来了,面对如此局面,这位手握重权的鲍牧又将会作何反应呢?他会乖乖束手就擒,甘愿交出自己好不容易才得来的军权吗?还是说,他会奋起反抗,与齐悼公和国书展开一场惊心动魄、你死我活的权力争斗呢?这一切都充满了未知和变数,让人不禁为齐国未来的局势捏一把冷汗。可能答应?两人当场就吵了起来。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齐悼公竟然坚定地选择站在了国书这一边!他的态度如此明确而坚决,仿佛没有丝毫犹豫和动摇。要知道,在他成功即位这个关键问题上,鲍牧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却显得相当暧昧不清。

至今为止,那一句“谁当王上都一样”的话语依旧深深地刻在齐悼公的心头,犹如一道无法抹去的伤疤。每当想起这句话,齐悼公都会感到一阵寒意从心底涌起。如今的局势已经逐渐明朗,鲍牧手中掌握着巨大的权势,其影响力日益膨胀,如果再不加以遏制,恐怕会对齐悼公的统治地位构成严重威胁。所以,无论如何,齐悼公都下定决心必须要对鲍牧的势力进行有效的抑制和打压。

就话说那齐国朝堂之上,风云变幻莫测。当时,齐悼公正与大臣鲍牧就军权之事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激烈异常的争论。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朝堂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然而,就在这剑拔弩张、气氛紧张得仿佛能凝结出水滴的关键时刻,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如同晴天霹雳般骤然降临。

这一天夜幕深沉,万籁俱寂,鲍牧像往常一样外出办事。他刚刚走出府邸大门不远,突然间,前方道路被一队气势汹汹的武士严严实实地堵住了去路。这些武士个个身披重甲,手持利刃,浑身散发着冰冷而肃杀的气息。

还没等鲍牧反应过来,这群武士便如饿虎扑食一般迅速冲上前去,毫不留情地将鲍牧的随身卫士们强行阻隔开来。卫士们虽然奋力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主人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紧接着,一名看似为首的武士大步走到鲍牧的座车前,面无表情地从怀中掏出一块金光闪闪的令牌,高高举起,大声说道:“鲍大人,我等乃是奉悼公之命前来宣旨,请您接旨吧!”话音未落,旁边另一名武士双手捧着一卷黄绫卷轴,恭恭敬敬地呈递到鲍牧面前。

鲍牧见状,心中不由得一惊,额头上瞬间冒出一层细密的汗珠。他强作镇定,颤抖着接过那卷黄绫卷轴,缓缓展开。当他看清上面所写的内容时,脸色顿时变得煞白,身体不由自主地摇晃起来。只见卷轴上赫然写着几个触目惊心的大字:悼公赐汝自刎!一柄剑要鲍牧接下,自杀后他们要回去禀报交差。鲍牧大吃一惊,他根本不相信来者是奉悼公之命的,手一扬就拍掉了剑和卷轴,说:“悼公若真要杀我,不会用这种手段,我马上去见悼公亲自问个清楚。”然后,为首的武士“嘿嘿”一笑,说:“明年的今天就是你的忌日。”话音未落,那武士拔剑就刺。鲍牧的车夫挺身挡住了那致命的一剑,倒在了地上,这一挡为鲍牧赢得了还手反击的机会,鲍牧立即拔出佩剑与武士对抗,一剑削掉了那武士一小截耳朵。可是好手难为四面风,这些武士个个武功高强身手不凡,越杀越凶,鲍牧渐渐处于下风。

经过一场惊心动魄、激烈无比的生死搏杀,鲍牧纵使勇猛异常,但终究还是寡不敌众。敌人如潮水般汹涌而至,他们挥舞着锋利的长剑,闪烁着寒光,不断地向鲍牧发起致命的攻击。

鲍牧奋力抵抗,他的身影在刀光剑影之中穿梭,每一次挥剑都带着无尽的愤怒和不甘。然而,敌人实在太多了,渐渐地,他身上出现了一处处伤口,鲜血染红了他的衣衫。

但鲍牧并未退缩,依然咬牙坚持战斗。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体力逐渐耗尽,动作也变得迟缓起来。就在这时,数把利剑同时刺中了他的身躯,深深扎入体内。

鲍牧痛苦地闷哼一声,缓缓倒在了地上。他的眼神渐渐失去光彩,最终停止了呼吸,这位英勇的将军就这样壮烈牺牲,气绝身亡。

那倒在地上的车夫趁武士又与鲍牧的卫士激战之际,拿过鲍牧扔在地上的写有悼公旨意的卷轴,起身驭马狂奔而走,直接到了田乞家,把卷轴交给了田乞。

3

鲍牧的突然离世犹如一道惊雷,在整个齐国掀起了轩然大波。街头巷尾、茶肆酒楼,人们无不在议论纷纷,心中充满了震惊和疑惑。要知道,鲍牧可是齐国出了名的谏臣啊!他那刚正不阿的性格和直言进谏的勇气令人敬仰不已,其威望之高,可谓是如日中天。

究竟是谁如此大胆,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当街杀害这样一位德高望重之人呢?众人百思不得其解。而与此同时,那个神秘的卷轴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有人猜测,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卷轴,鲍牧才惹来了杀身之祸。

在这期间,坊间将这件事情与齐悼公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并到处这样议论着:“想必这位齐悼公定是个心胸狭隘之人,难以容忍他人有不同意见。对于顺从他意愿的人,便给予昌盛和荣耀;而那些胆敢违背他意志的,则会遭到无情的打压甚至灭亡。如此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的君主,实在令人担忧啊!”人们每每议论到此处,都不禁皱起了眉头,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忧虑之情,谁敢不听他的话,像鲍牧那样的大臣也要杀。

很多人联想到鲍牧平日里在朝堂之上的种种表现,尤其是他曾多次公然顶撞齐悼公。众所周知,作为一国之君的齐悼公,权威不容挑战。难道真的是因为鲍牧屡次冒犯龙颜,才最终招致这灭顶之灾吗?

然而,事情似乎并没有这么简单。一些细心的人发现,鲍牧遇害的现场留下了许多蛛丝马迹,这些线索仿佛指向了一个更为复杂且深不可测的阴谋……臣中也人人恐惧,生怕哪一天灾难落到自己头上。

接下来的一段时日里,鲍牧那座气派非凡的府邸前人头攒动、热闹异常。前来吊唁之人络绎不绝,多到竟然排成了一条长长的队伍,宛如蜿蜒的长龙一般。鲍牧的儿子鲍息站在门口,不停地迎来送往着一批又一批前来吊唁的宾客。他满脸倦容,但仍强打精神,向每一位来客恭敬地行礼致意。这些人中有的身着华服,面容庄重;有的则衣着朴素,神情哀伤。他们或轻声交谈,或默默流泪,共同表达着对逝者的哀思与缅怀之情。整个场面肃穆而又壮观,充分显示出鲍牧生前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和广泛影响力。

这天,田乞在朝上,向齐悼公奏道:“王上,在鲍大人死的现场,有一卷轴上有您的下旨,是您派人杀了鲍牧的?鲍大人也是对齐国有很大贡献的大臣,就算有什么冒犯之处,鲍牧也罪不至死。“

悼公听闻此言,心中猛地一惊,脸上露出惊愕之色,忙说道:“寡人对鲍大人虽偶有不满之处,但君臣之间,无非是为了议政、共谋国事罢了。即便偶尔产生些许矛盾与分歧,又怎会严重到你死我活这般田地?寡人岂会派人去杀害这样一位国之重臣呢?”

就在此时,只见田乞不慌不忙地从怀中掏出了那个神秘的卷轴。齐悼公见状,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他急忙接过卷轴,展开一看,他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额头上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看完之后,他双手颤抖着将卷轴递还给田乞,同时连连摇头,大声说道:“此绝非寡人所发出之物!这其中定有蹊跷,务必严查到底,一定要查出究竟是谁如此胆大包天,竟敢伪造寡人的旨意!”

话说这鲍息,乃是鲍牧之子,因其父不幸离世,他便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父亲那令人瞩目的爵位。一日,鲍息得到齐悼公之令,要其全力侦查其父遇害一案的真凶究竟何人。接下此等重任后,鲍息自是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刻马不停蹄地展开了深入调查。

经过一番抽丝剥茧般的艰难探寻,诸多线索逐渐浮出水面,并最终指向了国书的人。然而,当鲍息欲顺着这条线索继续追查下去时,却仿佛陷入了一团迷雾之中,处处碰壁,竟再也难以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尽管如此,鲍息并未轻言放弃,依旧苦苦思索着如何突破眼前的困境,誓要将杀害父亲的凶手绳之以法。

可谁曾想,祸不单行。没过多久,就连鲍息本人也差点遭到神秘之人的杀害!对手十分猖狂,如果你鲍息再查下去,将血洗鲍府,一时间,鲍府上下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人心惶惶,局势变得愈发扑朔迷离起来。鲍息没有办法,为了自保,他把侦查案卷交到了齐悼公手上,也提醒齐悼公多加小心。

齐悼公看过宗卷,缓缓地坐于王座之上,面色凝重,心中暗自思忖着过往的种种决策。回想起曾经对国书那毫无保留的信任,如今看来竟是如此盲目和轻率。当初,他以为找到了一个可以倚重的心腹大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事实却无情地摆在眼前——他所信赖之人并非如想象中那般忠诚可靠。

而此刻,悼公悲哀地发现,自己已然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朝堂之中,原本存在的两大势力皆对他心存疑虑,不再像以往那样全心全意地支持他。他们各自怀揣着心思,与悼公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发微妙且脆弱起来。

悼公深知,这种局面若持续下去,不仅会令国家政务陷入混乱,更可能导致政权的动摇。然而,面对这错综复杂的局势,他又该如何破局?怎样才能重新赢得各方势力的信任,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呢?这些问题如同沉重的巨石一般压在悼公心头,让他感到无比焦虑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