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有一个传奇春秋吴国 > 第57章 西山岛范蠡探秘 讨补偿乡民闹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7章 西山岛范蠡探秘 讨补偿乡民闹事

1

范蠡率侦察兵探岛回去后,勾践就命他一定要搞清那烟雾里究竟是什么秘密。于是范蠡便带了宋中为助手扮作商人搭坐客轮来到了西山岛。

范蠡,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闪耀着独特光芒的人物,既是卓越的商人,也是深谋远虑的谋略家和英勇无畏的军事家。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他的出身之地更是给他的人生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范蠡出生于楚国宛地三邑(如今的河南南阳淅川县滔河乡),这个地方或许并不起眼,但正是这片土地孕育出了这位伟大的人物。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可能受到了当地文化、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他日后的性格和价值观。

作为一名楚人,范蠡身上流淌着楚人的智慧和勇气。楚国历史悠久,文化繁荣,有着深厚的军事传统和战略思想。这种背景无疑对范蠡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培养了他对商业经营和军事策略的敏锐洞察力。

然而,范蠡并没有局限于自己的出生地,而是凭借着过人的才华和智慧,走出了楚国,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他的商业头脑让他成为富甲一方的巨贾,而他的军事才能则使他在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无论是商场还是战场,范蠡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决断力,成为人们敬仰的楷模。

范蠡的一生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他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典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云变幻和历史的发展潮流。

那天,西山岛的客轮码头实行封闭,客轮只能在外围停泊等待。范蠡站在船头百无聊赖地四处张望,他心里暗自纳闷:怎么回事?已经到达码头,却迟迟不让靠岸。于是他与船老大攀谈起来。

范蠡自言自语道:“这是什么情况,到码头了却不让靠岸上客。”

船老大接上话头:“你不见码头上有官船吗?最近西山岛上不太安宁,夫差封山之后,那些原住民的利益没有得到妥善处理。上次我来的时候也是这样,他们正在闹事呢。下面的官员无法解决问题,只好请朝廷派人过来处理。估计今天又闹上了。”

范蠡皱起眉头问:“那岂不是要等他们闹完了才能上岸?”

船老大笑着回答:“不会的,他们还有一个备用码头。再等一会儿,他们会让我们从备用码头上岸的。你看,那边已经有人在开水栅栏门了。”

范蠡顺着船老大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几个士兵正缓缓打开水栅栏门。

客船停靠在了备用码头上,乘客们开始陆续上岸。范蠡原本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地,他与宋中一同前往大码头,想要凑凑热闹。大码头那里异常热闹,街道两旁商店林立,还有不少酒店。许多乡民聚集在码头附近,等待着官船上的朝廷大臣下来与他们交流。然而,那位官员似乎并不愿意下船,而乡民们则纷纷叫嚷着要求官员下船。

2

范蠡和宋中找了个空位坐下,叫了一壶酒,点了几个小菜,一边吃喝着,一边饶有兴趣地看起热闹来。他们时不时还会发出笑声,仿佛置身于一场精彩的戏剧之中。

这时,范蠡注意到那些闹事者中有一个头目,他正坐在酒店内假装喝酒,眼睛却紧紧盯着官船上的人。头目看起来并不起眼,但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气息却让人感觉他绝非等闲之辈。

当看到官船上的人不肯下船时,头目便与身边的人低声说了几句话。只见那个人迅速站起身来,离开了酒店。没过多久,官船后面就出现了几艘渔船,挡住了它的去路,使其无法离开。范蠡不禁对这个头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忍不住多看了他两眼。

而就在这时,那个头目也恰好将目光投向了范蠡。两人的眼神瞬间交汇,但又立刻转移开来。这短暂的对视让范蠡心中涌起一丝疑惑,似乎这个头目对自己有着特殊的关注。然而,他并没有过多在意,继续享受着这场闹剧带来的乐趣。

这时,酒店里进来几个人,为首的那人对那个头讲:“沈浪,给我把乡民叫走,否则休怪我不客气。”

沈浪道:“余乡管,你既然管不了事,就让管事的人来管,别蹲着茅坑不拉屎。乡民的利益必须得到保护,否则这事没完。今天伯大人别想离开西山。”

余乡管怒了,说:“沈浪,别给脸不要脸,我命令你马上把乡民带走,否则我就先把你给抓了,别敬酒不吃吃罚酒。”沈浪一点也不买账,说:“你敢!我沈浪带领乡民为自身利益维,没有什么不可以,你若敢硬来,我们也不是好欺负的!”

余乡管见沈浪如此强硬,顿时火冒三丈,立刻对着身边的随从喊道:“你们还愣着干什么?赶快给我把这个沈浪绑了!”他的话音刚落,那两名随从就毫不犹豫地朝着沈浪扑了过去,想要将他制服。然而,沈浪作为西山一带的大户人家,自然也有自己的保镖相随。眼见主人受到威胁,保镖们立刻拔剑相向,准备保护沈浪的安全。

余乡管见状,心中的怒火愈发旺盛。他猛地抽出腰间的佩剑,身形一闪,以极快的速度冲向其中一名保镖。只见他手中的剑如闪电般划过空气,瞬间击中了保镖的要害部位。保镖闷哼一声,身体晃了晃,便倒在了地上。其余保镖大惊失色,但他们并没有退缩,反而纷纷拔出武器,严阵以待。

此时,沈浪的眼中闪烁着愤怒的火花。他不再犹豫,迅速从腰间抽出长剑,与余乡管展开了激烈的搏斗。两人你来我往,剑影交错,一时间难分胜负。沈浪虽然剑术精湛,但余乡管毕竟是官场中人,身手也颇为不凡。双方互不相让,都想在这场战斗中占据上风。

两人从酒店打到外面,引起了周围乡民的注意和围观。许多乡民都带着佩剑,他们迅速地将余乡管包围起来。

余乡管意识到自己寡不敌众,形势对他不利,好汉不吃眼前亏,于是他放下手中的剑,有些畏惧地说道:“好!我这就去把伯大人请下来,大家有话好好说,千万不要乱来。”

余乡管深知自己已经陷入了困境,但他仍试图保持冷静,并希望通过与伯大人的沟通来解决问题。然而,他心中也明白,这次冲突可能会给他带来麻烦。与此同时,乡民们的目光紧盯着余乡管,等待着接下来的发展。

此时的气氛紧张而又充满火药味,仿佛一触即发。而余乡管则必须面对这些乡民的压力,同时想办法化解这场危机。

3

范蠡和宋中也来到外面,他们一边观察一边询问身边的乡民,“老乡,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那老乡望了望范蠡,很神秘地说:“会冒火的妖石,打剑的。王上封了山,可我们的果树、茶叶收入得补偿,把我们赶出山时说得很好的,按最好年成给钱,我们搬了,于乡管却说朝廷变卦了,按乡当年的收成补贴,丰年多得歉年少得。这王上的话怎么可不算数?所以乡民们要造反。”

原来,西山沈家湾山上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石头,被称为“妖石”,据说可以用来打造锋利的宝剑。吴王得知后,立刻下令封锁山区,并承诺给当地居民一定的补偿,让他们搬出山区。然而,当居民们按照约定搬走后,乡官却告诉他们,朝廷改变了主意,只愿意按照当年的实际收成给予补贴。这样一来,丰收的时候得到的补贴较多,但歉收的年份则只能得到很少的钱。这种变化引起了民众的不满,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

而更糟糕的是,原本说好朝廷将派遣伯嚭大人前来解释情况,但当伯嚭看到码头上聚集了如此众多的乡民后,竟然拒绝下船。

本来余乡管打算用强硬手段迫使乡民们后退的,但没想到乡民们的反应如此激烈,他也不敢贸然行事,于是便决定上船请伯嚭下来向乡民解释一下。伯嚭无奈之下,只能硬着头皮下船,其实乡民们的要求他心里都清楚,所以他在船上的时候就已经写好了解决方案,并将其命名为“公告”。他先当着乡民们的面将这份公告朗读了一遍,随后又吩咐余乡管将其张贴在墙上。然而,这些乡民大多都是些不认识字的老实人,他们根本看不懂这公告到底写了些什么。这时,之前曾告诉过范蠡关于妖石事情的那位老乡开口请求范蠡帮忙念给他听。范蠡原本并不想在众人面前露脸,但想到刚才这位老乡热心地告诉了他有关妖石的事情,如果现在拒绝对方实在有些不好意思。于是,他走上前去准备念给这位老乡听。可是,还没等他开始念,一旁的余乡管就注意到了他,连忙问道:“你是什么人?”

范蠡微微一笑,抱拳道:“在下只是一位普通的过客,路经此地,恰巧遇到此事。”余乡管上下打量着范蠡,眼中闪过一丝怀疑。他总觉得这个年轻人有些不寻常,但又说不出具体哪里不对劲。伯嚭见状,咳嗽了一声,说道:“无妨,就让这位公子念吧。”范蠡点点头,接过公告,大声念了出来。乡民们听完之后,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而有的人则依然显得有些不满。沈浪走到范蠡身边,感激地说道:“多谢公子相助。不过,这份公告虽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但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不够公平。”范蠡看了看沈浪,又看了看其他乡民,心中暗叹。他明白,这些乡民们的生活并不容易,他们需要更多的保障和支持。他转身对伯嚭说道:“大人,乡民们的诉求并不过分。他们只是希望能够得到应有的补偿,过上安稳的生活。希望大人能够多多考虑他们的处境。”伯嚭脸色微沉,他当然知道乡民们的困难,但朝廷的规定也不是他能够轻易改变的。他沉思片刻,说道:“这件事情我会回去上报王上,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乡民们听了,纷纷鼓掌叫好。范蠡看着这一幕,心中也稍稍松了口气。他知道,这件事情暂时算是平息了下来,但未来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关注。

然而,当范蠡开口说话时,他的口音里却明显带着楚国人的腔调,这一点立刻引起了伯嚭的注意。他不禁好奇地问道:“我听你的口音似乎带有楚国的味道,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此呢?”范蠡点了点头,坦然承认道:“确实如此,大人。”伯嚭听到这里,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但还是忍不住继续追问下去:“那你是楚国人吗?怎么会到吴国来呢?”就在这时,宋中突然走上前来,向伯嚭行了一礼,然后说道:“大人,您看,老大那边已经在催我们开船了,时间紧迫啊!”说完,他便急忙拉起范蠡的手,催促他赶紧上船离开。

范蠡和宋中刚走不远,后面就伟来余乡管的“站住”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