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有一个传奇春秋吴国 > 第9章 观周乐季札扬名 巡大船余祭遇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章 观周乐季札扬名 巡大船余祭遇刺

1

由于之前吴国因为收齐国庆封的事,导致其吴国在国际外交上陷入了极度孤立的境地。而楚国的楚灵王则趁机抓住了这个绝佳的时机,发起了一场针对吴国的大规模征伐之战。这场战争就像联合国军一样,给吴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困扰,不仅让吴国吃了大亏,还失去了许多领土。

在这种情况之下,余祭自然也是非常恼火,但面对这些指责,他也没有太多办法,毕竟这一次他在处理庆封的事上确实做得不对。

因为这件事,余祭在大臣们心中的地位也受到了影响,原本一些对他忠心耿耿的大臣,现在也开始动摇起来。

而余祭自己心里也明白,如果不能尽快改变现状,那么吴国很可能会陷入内乱之中。于是他决定派出自己的四弟季札去访问中原各国,希望能够改善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改变外交被动局面。

季札这个人,不仅才华出众、品德高尚,而且还以仁孝着称于世。因此,余祭认为只要让季札代表吴国出访,就能向其他国家展示出吴国有礼有节、重视道德和仁义的一面。这样一来,其他国家就不会再把吴国视为蛮夷之邦,而是将其视为礼仪之邦。

于是,余祭决定派遣季札前往中原各国,向他们展示吴国的文化和礼仪,并与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同时,余祭还让季札带去了大量的礼物和财富,以此来显示吴国的诚意和善意。

2

就这样,季札带着使命踏上了前往中原各国的旅程。

吴国在中原诸国面前一直是有点受歧视的,季札的首访之地是鲁国。鲁国,一个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独特光芒的国度。在那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春秋时代,它以其独特的文化和政治地位成为了众多诸侯国中的翘楚。

作为周室同姓诸侯之一,鲁国被赐予了“伯禽封于鲁”的荣耀,这使得它与其他诸侯国相比更具特殊意义。它不仅拥有广袤的土地,还承载着周天子对它的殷切期望和深厚信任。这种特殊身份让鲁国成为了当时社会的焦点,备受关注。

鲁国的地理位置也使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地处中原地区,交通便利,与周边各国交流频繁。同时,鲁国还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孕育出了孔子等众多思想家和学者,这些思想和学术成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政治方面,鲁国一直秉持着周礼的传统,重视礼仪规范和道德准则。这种治国理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鲁国的发展,但却使其成为了春秋时期文化最为昌盛的国家之一。此外,鲁国还积极参与各诸侯国之间的联盟活动,通过外交手段维护自身利益,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之,鲁国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存在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而当时,吴国作为蛮荆之地的一个国家,在很多鲁国的贵族眼中是很瞧不起的。在他们眼里毕竟吴国地处南方,文化和经济都相对落后,与中原地区相比显得较为野蛮和不开化。因此,他们对吴国人持有一种偏见,认为那里不可能出现有学问、有见识的人。这种看法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并不罕见,因为地域之间的差异常常导致人们对其他地方的人和事物产生片面的评价。然而,正是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使得这些鲁国贵族们对季札这样的杰出人物视而不见,表现出高傲的姿态。

季札见鲁国人有点傲慢,便要求鲁国人让他欣赏天子之乐——《周乐》。季札为什么要鲁国人为他演《周乐》?这事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他说:“我季札此次前来,是代表我们吴国国君余祭来访问鲁国的。按照礼仪制度,作为一个来访的诸侯国使者,本就应该享受的国宾之礼。而让你们鲁国为我季札演奏天子才能享用的《周乐》,不正体现了对我们吴国的应有尊重吗?”

那些鲁国贵族想也好,你季札听得懂《周乐》吗?到时我们来请你说说里面的道理,你如果回答不出,那就别怪我们借此机会羞辱一下你了,因为他们觉得季札可能并不了解这些乐曲背后所代表的意义和文化内涵。然而,当季札听着一首首优美的乐曲时,他却表现出了极高的音乐素养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每听完一曲,季札都能准确地评价出该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与当时社会背景的关系。这令在场的所有人都大为惊讶,他们原本以为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嘲笑季札,没想到却被季札反将一军。最终,季札以其渊博的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也让鲁国人认识到自己的浅薄和无知。而这段故事则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人们纷纷称赞季札的才华横溢,并将他视为一个博学多才、品德高尚的典范。

如果深入了解一下《周乐》所处的时代背景,就会发现它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让人不禁为之感慨万千。在那个遥远的周朝时期,统治者们非常重视音乐与文学艺术的发展,并专门设立了一个官职叫做“采诗官”。这些采诗官负责收集和整理来自民间广泛流传的诗歌作品,将其带回宫廷。然后,经过乐师们精心编排配乐之后,再由乐工们演奏给周天子聆听。通过这种方式,周天子可以更好地了解民间百姓的生活状况、思想动态以及社会风俗等方面的情况。这样一来,周天子就能及时掌握国家治理中的问题所在,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或改进。同时,也能促进各地区之间文化交流融合,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可以说《周乐》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音乐作品,更是当时社会生活、政治制度以及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而对于现代人来说,通过欣赏和研究《周乐》,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先人们的智慧和才华,更能从中汲取宝贵经验教训,为当今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有益启示。

季札离开鲁国后,继续拜访其他国家。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人格魅力,成为深受各国欢迎的吴国使节。

在郑国,他与子产相谈甚欢,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卫国,他对卫国的政治局势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得到了卫君的高度认可。

在齐国,他与晏子一同探讨治国之道,收获颇丰。

季札的出使之旅大获成功,他为吴国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为吴国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余祭一方面派遣季札前往中原各国进行友好访问,另一方面则积极准备战争。

楚灵王率领联军攻打吴国,不仅杀死了庆封及其全家,连嫁给庆封为妻的余祭的女儿也未能幸免。此外,楚灵王还借机占领了吴国的一些领土。面对如此挑衅和侮辱,余祭怎能善罢甘休?他决定要亲自出征,以牙还牙,给楚国一个沉重的教训。

余祭明白,如果不采取果断行动,吴国将会陷入更大的危机之中。他必须用实力扞卫国家的尊严和利益,让敌人知道吴国并非软弱可欺。在这样的背景下,余祭带领着吴军谋划着一场复仇之战。

对楚国作战,战船是不可或缺的。为此余祭秘密建立了许多战船,还特地建造了一艘在当时可称之为航空母舰的特大战船——余皇号。

余皇号作为吴国的旗舰,不仅体型巨大、装备精良,而且还有着严格的保密措施和精锐的船员。这艘巨舰是吴楚战争中的关键力量之一,也是余祭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希望通过余皇号的强大实力,打破楚国的优势,取得战争的胜利。

余祭对余皇号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这也体现出他对这场战争的决心和信心。而余皇号的存在,无疑给楚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成为他们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这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余祭乘坐船来到江边,望着远处的江水,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决心。他决定前往建船基地视察一番,看看自己的舰队建设进展如何。这个决定不仅关乎着他个人的荣誉与地位,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

余祭身着华丽的战甲,英姿飒爽地站在船头,仿佛一尊战神降临人间。他的眼神坚定而犀利,透露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威严。随着他一声令下,舰队缓缓起航,向着远方的建船基地驶去。一路上,江风呼啸,水浪拍打着船舷,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余祭静静地聆听着这美妙的旋律,心中涌动着激动的心情。

终于,舰队抵达了建船基地。余祭踏上码头,看到一艘艘巨大的战船整齐排列,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自豪之情。这些战船是他亲手设计、监督建造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凝聚了无数工匠们的心血和汗水。它们不仅是水上的霸主,更是余祭实现野心的工具。

余祭走进建船基地,仔细检查着每一艘战船的情况。他登上船头,抚摸着坚固的船体,感受着它所散发出的强大力量。他询问着工匠们关于战船的性能、装备等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工匠们纷纷表示会尽快完成改进工作,确保战船能够更好地适应战争需求。

在视察过程中,余祭还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战船的装备不够完善,有些工匠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面对这些问题,余祭并没有生气或责备,而是耐心地指导工匠们解决困难,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学习进步。他知道,只有打造出一支真正强大的舰队,才能让吴国称霸天下。

视察结束后,余祭满意地离开了建船基地。这次视察让他对自己的舰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他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他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他一定能够打造出一支无敌于天下的舰队,带领吴国走向辉煌。

回到王宫后,余祭召集大臣们商议下一步的战略计划。他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在建船基地的所见所想,并提出了一系列加强水军建设的措施。大臣们纷纷表示支持,认为吴国应该抓住时机,发展水军实力,成为水上强国。

在余祭的领导下,吴国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造舰运动。工匠们日夜赶工,不断改进战船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同时,余祭还大力培养水军人才,选拔优秀将领,组建了一支精锐的水军队伍。这支水军在后来的水战中屡战屡胜,为吴国赢得了赫赫威名。

随着时间的推移,余祭对于水军的重视与日俱增。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再次前往战船基地视察时,一场意外发生了。

那天,余祭如往常一样来到战船基地,心情愉悦地检查着船只和士兵们的训练情况。正当他专注于观察一艘新造的战船时,一名在当工地当苦役的越国战俘趁着余祭的警卫疏忽之际,突然冲向余祭。

那名越国人身材高大威猛,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而决绝的光芒。他手持一把锋利的匕首,毫不犹豫地向余祭刺去。余祭惊恐地瞪大了眼睛,但由于距离太近,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旁的侍卫迅速出手,将那名越国人击倒在地。余祭被吓得脸色苍白,心跳加速,他从未如此近距离地面对过死亡。

事后,经过调查得知,这名越国人是因为对吴国的仇恨和对自由的渴望,才冒险行刺余祭。余祭身中数刀,不治而亡!。

同时,这件事也让吴国的上下国民深为震怀,悲愤之余,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他们明白,只有不断提高警惕,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于是,他们更加投入地致力于打造一支强大的水军,以确保国家的安全。

此时的季札还在中原巡访,他原本想在缓解吴国与中原各国的关系后,劝余祭放弃强军扩张路线的,可是余祭没等到他回去就死了。

余祭遭刺杀身亡,三弟余眛上位,但他想到父王寿梦在位期间就曾想把王位传给小儿子季札,但季札坚决推辞,于是便立长子诸樊为太子。诸樊即位后,又要将王位传给季札,季札还是推辞不受,无奈之下,诸樊只好继续执政。后来诸樊去世,他留下遗言,要求弟弟们依次继位,一定要将王位传给季札。余祭即位后,按照兄长的遗嘱行事,将王位传给了三弟余昧。余眛即位后,也一直想把王位传给季札,连登基仪式也不做,就是要季札继位。

尽管如此,季札回到吴国后,还是不愿继位。他只希望吴国能够保持稳定和繁荣,向余眛提出了一些治国理政的建议,希望吴国能够休养生息,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余眛听取了季札的意见,在他的任期内,吴国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得到了较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