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 > 第384章 外兴安岭的秋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今年全国普遍干旱,夏秋田赋加起来,只有往年的四成,张蔷不得不下旨免掉灾区的赋税,农民没有粮食卖,哪有银子交税?

鲸海里的渔获,纵然可观,但人不能只吃鱼,所以辽东的粮食,就是今明两年度过灾荒的唯一希望。

张蔷密切关注着辽东垦荒的进展,辽东左布政使杨嗣昌的折子,一月一报,不停地汇报着移民安置、荒地开发,粮食种植的进度。

好在辽东今年没有水旱灾害,到九月底,从西北两省迁往辽东的移民,达三百五十三万多,建立移民村七千零六十个,开垦荒地并种上庄稼的土地,有五亿多亩!

另外,各家大户开垦的荒地,有近三亿亩!其中有一半的土地,种上了庄稼。

张蔷放心了,要知道,后世的种花家,十四亿人口,也才只有十八亿的红线内耕地。

这时代的产量,肯定赶不上后世,但这时期的大明人口,加上隐户,也不到两亿。

辽东今年的粮食,掺上鲸海里运回来的鱼获,能保证大明两亿人口,明年不饿肚子了……

张蔷在心里默默地算了算这笔账,这才松了口气,她撸着阿宝的皮毛,开心地说:“阿宝,大明有粮了。”

阿宝闭着眼睛,慵懒地叫道:“喵……粮食在辽东,运输是个大问题。”

“是啊,”张蔷拿起毛笔,倒过来用笔尾点着桌子上的地图,“我看看,辽东的官道修到哪里了。”

她的笔从北京出发,一路往东北方身延伸,良久,将毛笔叭地拍到桌子上,失望地说:“唉,还没过山海关,还是太慢了。”

主要是今年没有那么多粮食,无法招募大量的民工来平整地基。

“明年,”她说,“明年一定要将水泥路的官道修到沈阳!”

“喵……等到上冻,关外可以用雪橇车运粮……”

“真想去辽东看看啊,”张蔷哼哼道,“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

外兴安岭,杨古安部族的营地。

年初,杨古安用三个女子,换回来三个其他部族的女子,部族里只有他一个成年男子,三个女子,就成了他的女人。

人家没有骗他,如今,三个女人都大着肚子,到明年春天,部族就有新生命诞生了,这是部族的希望。

“杨古安,河谷里的庄稼熟了,夏知府让咱们去收割庄稼呢。”一个高大健壮男子,骑着驯鹿从村外跑来,一见到杨古安,就大声喊道。

他叫乌伦,是杨古安救回来的,今年春天,杨古安带着考察队进山捕猎驯鹿,遇到他正被一头黑熊攻击,冬眠刚醒来的黑熊,异常凶猛,乌伦眼看着就要被熊掌拍倒。

考察队队长凌立开枪击毙了黑熊,救下了他,当杨古安听说,他的部族在前几年就被后金灭掉,族人都被抓走,只他一人逃时深山时,就热情的邀请他加入乌日力部。

“女人,”他说,“跟我回乌力吉部族,送你两个女人!”

乌伦一个人在山林里生活了七八年,如一头孤狼,十分渴望跟同类在一起,他扛起地上的黑熊,高兴地送给杨古安:“聘礼!”

夏允彝给这位野人取名“乌伦”,派人为他搭建了宽敞的木屋,杨古安果然送给他两个能生育的女人,乌伦就在乌日力部安下家来。

夏允彝带领护卫队,在基地周边开垦了四百多亩地,种上土豆、玉米、红薯、小麦、高粱等各种作物,这里离沈阳实在太远,他们必须自己解决粮食供应问题。

乌力吉部的族人不会种地,杨古安带着女人们,来基地跟着护卫队一起烧荒,播种,跟着锄草,看着种子生根发芽,长出茂盛的庄稼,都十分盼望秋天的收成。

七月中旬,外兴安岭的就秋天到了,北山府基地所在的三角州小平原,植被变得五彩斑斓,河水清澈平静,宛若一面镜子,倒映着天空和周围的山峦。

远处山峦起伏,层林尽染,漫山遍野的色彩斑斓,令人赏心悦目,夏允彝这位江南才子,一口气写了十几首诗,将北山秋色,吟诵了遍,要不是忙着秋收,他就要提起画笔,将这绝美的秋色,全都画下来。

杨古安和乌伦,带着族里十四个女人,其中有五位孕妇……来到北山府基地,准备参加劳动。

莫日根跑过来,指着庄稼长得最好的寻块地,对杨古安道:“夏知府说了,这块地给咱们部族,但要咱们自己收获。”

莫日根年少活泼,不想在山林里放养驯鹿,跑到金水河里与汉人们一起淘金,如今已经学会日常的汉语,成了部族与府衙沟通的桥梁。

近日要收购的是小麦,杨古安给每人发了一把镰刀,这些带着锯齿的镰刀,割起麦子来又快又省力,他指着正在劳动的汉人护卫们说:“学他们那样,先割倒。”

夏允彝指挥着护卫,抬来一只木头打制的大木桶,足有八尺见方,他招呼杨古安道:“杨,抱一捆麦穗过来,教你们如何使用。”

杨古安抱着一捆麦穗过来,护卫接过来放在地上,用手分出一小捆,用双手握着,叭叭叭地在木桶的内侧摔打起来,只几下,麦穗上的麦粒,就掉进木桶里。

乌伦上前,跟杨古安一起,各自拿起一捆麦穗,学着护卫的样子,叭叭叭地摔打起来。

这是南方人收割水稻的法子,夏允彝没有平整场地,而是利用满山的林木,打制了这种大木桶,这样收获的粮食,没有泥沙,磨粉的时候,不用再清洗一遍。

经过十来天的劳动,夏允彝的北山府衙,收获了两百来石麦子,乌力吉部,也收获了两千多斤麦子。

紧接着是玉米,收获了三千多斤,夏允彝分了两百斤给乌力吉部。

“明年的种子,”他说,“明年多开地,玉米比麦子长得好,秸秆可以喂驯鹿。”

产量最高的,是土豆,八十多亩地收了五万多斤!黄澄澄堆得跟小山似的,乌力吉部也分到了五千多斤土豆,一千多斤红薯。

夏允彝派了几名护卫队员,来到乌力吉部,教他们挖了一个大大的地窖,将土豆、红薯、全都存在地窖里。

外兴安岭的第一场雪下来的时候,乌力吉部与护卫队员们,一起收割了高粱,在粮食匮乏的时候,高粱是人类的粮食,现在有了麦子土豆,高粱就成了驯鹿的口粮。

杨古安的部族,包括乌伦原来的部族,从来没有在秋天贮存过如此多的粮食,望着满仓的粮食,听说今年冬天不会再挨饿,部族里的女人们,就忍不住痛哭……

乌伦竖起大拇指,对杨古安道:“杨,夏大人给咱们粮食,是安达,咱们送一头驯鹿给他!”

部族里的五头驯鹿,三头母鹿,是杨古安用盐巴换回来的,两头公鹿是用母鹿在山林里引诱回来的,是部族最珍贵的财产。

杨古安咬了咬牙,决定送一头公鹿给夏知府,以表达他们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