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末战国 > 第85章 收甘宁,立锦帆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徐泽无奈,这甘兴霸太过警觉,劝降并不容易。

如今的局面,只能自己出面劝降了。

“甘将军,我乃梁主徐泽。将军当知我大梁绣衣卫刺探情报之能,故梁军虽声名不显,亦不为楚王所重。然将军之才,却早已传入我耳。远者不论,将军百骑劫营,视万军如无物,此等大勇,世之罕有也!”

甘宁听着徐泽的吹捧,心中不免有些自得。若是徐泽只是虚列辞藻,甘宁倒还不以为然。但这番夸赞,却正好挠在了甘宁的痒处。

“梁王谬赞了,匹夫之勇,还未能成功,何以言勇!”甘宁嘴上这般说,但那怎么也收不住的笑意却出卖了他。

“说起来,不知楚汉大将军蔡德珪何在?新野一战匆匆别过,可否出来一叙?”

甘宁闻言,脸顿时一黑。好好的吹捧老子不好吗,提那混球作甚!

“楚王急召,大将军已渡河而去!”甘宁淡淡道。

“如此说来,这有眼无珠之辈竟弃将军于邓城?”徐泽故作惊讶道,“千城易得,一将难求!楚王君臣如此轻视将军这等良将,早晚会悔之不及!”

“言归正传,孤今领兵六万请将军入梁,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甘宁本来还想发作一番,骂梁王以大欺小,胜之不武。但反复揣摩梁王话语,却惊讶地发现,似乎梁王对于蔡瑁去向并不在意。似乎这六万大军,当真就是为了威逼自己入梁!

“罢了,大王以诚待我,我若装聋作哑,反而落于下乘。我这人不喜拐弯抹角,敢问大王,若是我举城降梁,大王将如何待我?”甘宁似乎已经对言辞交锋没了兴致,直接来个图穷匕见。

徐泽对此自然早有准备:“按梁国制度,临阵起义者,功甚于破城!若是兴霸举城来投,论功可授爵第九级五大夫!至于官阶,则可授伏波将军之衔,兴霸以为如何!”

“伏波将军!”甘宁无视了有关爵位的承诺,梁国的二十等爵起步高升级慢已是定论,第九级只能算中规中矩。但这伏波将军的将号,却足以证明先前梁王之语并非虚言糊弄。

伏波将军虽然只是杂号将军,但自后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却成了众杂号将军中的荣耀将号。终后汉一朝,唯有马援一位伏波将军,可见后汉皇帝对此将号之重。

梁自诩承继汉统,对于汉朝制度多有损益,但也并未将伏波将军授出。今日允诺给甘宁,亦足见信重!

尤其是,伏波将军本意为降伏波涛,梁国征楚在即,以此将号授甘宁,可见对甘宁的期许。

甘宁心念如电,在片刻之间便已知晓了梁王心意。本就性子直爽他自然也不再遮掩,当即道:“甘宁愿举城投梁,来人,开城门,迎大王入城!”

此时的邓城,无论是原本就属于梁国的邓城人,还是慑于梁军威势的楚军,皆乐见这一幕。一时之间,邓城军民皆山呼“万岁”,原本颓丧的气氛一扫而空。

“我不喜得邓城,惟喜得甘兴霸也!”徐泽入城之后,执甘宁双手欣喜道。

甘宁注视着徐泽,随后便诧异地发觉,梁王之喜,乃是发自肺腑!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甘宁自然也不例外。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君!”甘宁脱口而出。

徐泽笑着颔首道:“兴霸可愿以邓城为基,为大梁练出一支纵横五湖四海的无敌水师!”

“固所愿耳!”

甘宁狂喜,恨不得立马着手此事。

“此水师,便唤作锦帆军,归伏波将军辖制。”徐泽笑道。

锦帆军!这熟悉的名号让甘宁心神瞬间回到了少年恣意,纵横巴郡的岁月。

这梁王哪都好,就是喜欢戳人肺管子、心窝子!甘宁泪流满面想道。

邓城既降,南面便是襄阳。

“来而不往非礼也,刘景升,你可知罪!”徐泽在心中默默道,“待锦帆军成之日,便是伐楚之时!”

……

邓芝进入汝南后,便表明了使者的身份。当地县令不敢怠慢,匆匆报与总辖汝南的左都督周瑜处。

初平十一年八月,邓芝一行在周瑜的安排下,终于抵达了吴国都城,寿春。

寿春为都,其实并非首例。早在战国末期,楚考烈王便以寿春为都,唤作寿郢。

寿春地处淮南,水网四通八达。东吴以此地为都,显然是欲彰显逐鹿中原之志。

故而,虽然寿春处于整个吴国的北端,甚至已经在接近吴国北疆。但本着王道不偏安的原则,孙坚毅然否决了张昭提出的“有王气”的秣陵,坚持定都寿春。

或许是受吴王尚武的影响,整个寿春城弥漫着浓郁的武风。不论是穿着深衣的士子,还是一身戎装的武官,皆一副轻言生死的游侠做派,当街比试者比比皆是。

“在下从未去过梁国,不知梁国世风如何?”周瑜苦笑道,“吴国边鄙州郡,如此民风,倒是让使者见笑了。”

“梁王亦尚武,然梁国法度森严,倒是并无吴国这般剽悍的民风。”邓芝侃侃而谈,“梁王曾言,一汉之所以能当五胡,甲坚兵利只是表象,真正能当五胡者,还是靠这份剽勇!所谓匹夫之怒,流血五步,天子之怒,血流漂杵。汉家天子便是以汉家法度,引导这些剽悍匹夫,方能攻必胜,战必克!”

邓芝言罢,方才想起对面这位俊朗如翩翩贵公子的年轻将军亦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遂又道:“邓芝才疏学浅,拾人牙慧,倒是让将军见笑了。”

“邓使君过谦了。”周瑜摇头道,“昔日瑜曾闻梁王乃是仙人弟子,得仙人授学。本以为是无稽之谈,今日闻使君之言语,当能窥见梁王风采。区区庶民子弟,若非仙人之力,安能有今日成就!”

邓芝不解的看着周瑜,等待对方的下文。

“法家有言,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梁王却以儒法之道,使侠者以武卫国,使儒者以文安邦。”周瑜言至于此,突有所悟,“此乃治国大道也,使君且安心在驿馆住下。”

周瑜将人领到驿馆,便火急火燎赶去王宫求见吴王孙坚。

吴国立国后,虽然在曹操手中夺下了汝南郡。但是,随着吴国声名日盛,内部的掣肘也日渐增多。

究其原因,无非就是世家与寒门之别,江东与江北之别。立场不同,自然所思所行,也千差万别。

孙坚最初是笑着听周瑜陈述,但越往后听,孙坚的表情就越发沉重。

“老夫总以为有天命在身,今日听闻公瑾所言,方知梁王才是那天命之人!”孙坚感叹道。

“大王既已立国,自然便能逆天改命!”周瑜坚定道。

“也是,他梁王天命只要不在此处,那老夫便可掌此地天命!”孙坚笑着道,“公瑾可知晓南阳最后的战况?”

“想必梁王已大获全胜了!”周瑜肯定道,“梁国在南阳根基甚厚,若能利用一二,则不论是陈汉,还是楚汉,结局皆已注定了!”

“那这使者来此,所为何事?”

“无他,远交近攻耳!”

“听公瑾这么一说,老夫倒是能够想象几分梁王思虑。”

“大王是见,还是不见?”

“听公瑾言,此人弱冠出使,分明便是天生的纵横策士,不见岂不是可惜。明天领其在偏殿一见。”

“诺。”

翌日,邓芝在王宫一处偏殿见到了深居简出的孙坚。

“外臣邓芝,拜见吴王!”邓芝不卑不亢行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