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西路,项声于数日前攻克大月氏后,命钟离昧率五万步军镇守此地,自己则率五万骑兵一路向东北挺进。

原计划是在拿下大月氏后继续向东,与三十万楚军主力会合,收复赵、代、燕三地。

然而,随着大月氏的顺利攻克,项声察觉到情况有变。

首先,大月氏的匈奴兵力并不多,约两万左右。

在消灭一万敌军后,其余匈奴人便向东北方向撤退了。

在追击过程中,楚军行动迅速,原地放牧的匈奴人未能及时撤离。

一路烧杀抢掠数百里,项声从被俘的原代国百姓口中得知,此前,曾有大批匈奴骑兵南下。

获此情报,项声大惊。

根据这一情报,他确定了一件事。

此时匈奴举兵南下,必定是为了援救赵、代、燕三地。

那里有楚军主力,还有匈奴人不舍放弃的赵、代、燕三处广袤土地。

既然匈奴大军已经南下,那么原先设定的向东包抄计划,便难以顺利实施。

此时若向东进军,匈奴兵力究竟有多少,他难以确定。

但根据被俘虏的代国百姓所述,那匈奴骑兵应是主力大军。

这些主力大军,再加上赵、代、燕三地的守军,其兵力规模之大,五万楚军根本无法进行包抄。

莫说包抄,只怕是稍有不慎,都将难以逃脱。

然而,计划中是要进行包抄的,若因此退回大月氏,不仅无法加封匈奴王,恐怕项上人头也难保了。

经过短暂的思考,他毅然放弃向东包抄的计划,转而决定向东北进发,企图将匈奴主力大军诱引回来。

主意已定,他即刻下令五万骑兵继续向匈奴王庭挺进。

此时,战前制定的计划因局势变化,已完全被打乱。

大战前夕,原本被当作诱饵的箕子朝鲜,由于率先激怒匈奴人,引诱战竟演变成了都城保卫战。

在四万匈奴骑兵的猛烈攻击下,箕子朝鲜一路向南败退。

一座城池被攻破,他们便立刻逃往另一座城池。

又一座城池遭到攻击,为了保命,他们再次弃城而逃。

当他们的都城陷入危急之时,无奈之下,他们只得拼命逃往深山。

此时,他们只恨自己没有多生几条腿,在暴怒的匈奴大军追杀下,懊悔得肠子都青了。

若不是轻信楚国的谗言,他们也不会主动去招惹那不可一世的匈奴人。

不过,箕子朝鲜境内山峦众多,因此,他们虽逃得狼狈不堪,但暂时并无大碍。

箕子朝鲜方向已成逃亡之战,中路的三十万楚军见匈奴骑兵匆忙撤退,项羽却表现得异常沉稳。

匈奴人的撤退,在他眼中,必定是西路项声的骑兵起了作用。

尽管明知匈奴人是因项声的出击而撤退,他却没有立刻下令大军追击。

他深知,匈奴骑兵极其擅长野战,而三十万楚军皆为步兵,骑兵全部部署在了西线。

一旦匈奴人杀个回马枪,在匈奴骑兵的追击下,一场规模浩大的决战势必难以避免。

即便决战能够战胜匈奴人,若想扩大战果,也定然是无法实现之事。

匈奴骑兵行动迅速,如疾风般来去自如,打赢了难以追击,打输了难以逃脱。

因此,他决定等待斥候的情报。

………………

一日后,打探消息的斥候终于归来。

在斥候的禀报中,项羽喜出望外。

或许是匈奴人过于担忧王庭的安危,亦或是不了解项声骑兵的规模,匈奴大军一路撤回赵地后,仅留下十万兵力驻守赵、代、燕三地,其余匈奴大军则迅速返回了草原。

获此消息,项羽先是心中一喜,紧接着又流露出忧虑之色。

令人欣喜的是,匈奴为了及时扑灭后院之火,在大部分兵力撤退后,仅在赵、代、燕三地留下了十万兵力。

令人担忧的是,如此一来,项声的五万骑兵将面临全军覆没的险境。

当初,战前制定的计划是东路、中路诱敌,由西路破局后实施包抄。

然而如今,东路、西路均陷入险境,而中路则成为了破局的关键。

尽管明知东、西两路形势不妙,项羽也不敢有丝毫耽搁,他急忙命令大军向邯郸城方向进军。

在继续派遣斥候前去侦察的同时,三十万楚军沿着之前撤退的道路,再一次奔赴赵地邯郸。

……………

历经艰苦跋涉,三十万楚军再度兵临城下,邯郸守军霎时陷入绝望。

上次驻守,尚有五万兵力,然现今,因匈奴境内遭袭,其兵力亦被抽调一万有余。

三万余匈奴人面对三十万楚军的进击,在这一比十的悬殊对决中,他们未作抵抗,径直弃城而逃。

顺利夺取邯郸后,项羽令大军原地驻防,并未派遣大军进攻代县和蓟城。

因匈奴守军不战而退,项羽心生疑窦。

若此时分兵进击另两地,一旦匈奴主力骤然折返,必将面临匈奴人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击破之险。

至于代县和蓟城,项羽并不急于攻取。

中间的邯郸已然收复,两侧的代县和蓟城,犹如嘴边之肉,只待局势稳定,便可逐一收复。

——————

项羽的忧虑不无道理,他令三十万楚军驻守邯郸,而未选择分兵进击其他代县和蓟城,此举措令冒顿气得跺脚。

代地以北的草原上,冒顿并未返回漠北王庭。

得知楚军骑兵攻占大月氏,又率军向漠北王庭进发的消息,他起初着实焦急。

然一路向北疾驰一段距离,他又察觉到异常。

火速返回漠北王庭,路途遥远,远水难解近渴,且一旦离开赵、代、燕三地,那三十万楚军主力必定随后压境。

对于压境的楚军,他并不担忧。

只需回身反击,必能确保赵代燕三地安然无恙。

保住三地的同时,双方之间的大决战在所难免。

三十万骑兵对阵三十万步兵,看似公平,然冒顿却不愿如此行事。

首先,楚国乃农耕文明,其在武器装备上,向来优于匈奴人。

除却带甲率与兵器强度稍逊,匈奴人在马匹方面,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然而,若进行决战,于同等兵力的状况下,欲在短时间内歼灭三十万楚军,实非易事。

时间拖延过久,那未知的楚军骑兵,势必会将匈奴老巢攻破。

为保赵、代、燕三地不失,为求一战灭楚,他决意一举歼灭三十万楚军主力。

只需剿灭此三十万楚军,即便漠北王庭沦陷,那匈奴骑兵亦可顺势南下,一举攻占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