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先生,数学是严谨的学科,不可因循守旧,导致书写和学习不便,故我建议按横向排列。”

冯瑞科知道,数学越往后学习,将会更加高深,数学计算公式会更长,如果用竖版排列,根本南辕北辙;

所以他直接拍板了,不给商量余地。

李善兰松了一口气,他是数学大家,知道横版有益,回答道:

“如此甚好。”

“初等教育的算学旨在培养兴趣,以及能够解决生活中的日常计算即可。”

“众位先生编撰的这份教材非常好!”

冯瑞科对他们拱手行礼,继续说道:

“众位先生,也要适当休息,不可操劳过度;我已派人去请的顾观光、张文虎、汪曰桢、吴嘉善等数学大家,相信很快就能来助众位一臂之力。”

他知道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那才是重点,需要数学大家。

而中国的历史上,最不缺的就是数学牛人;

他们就像那爽文都的男主一样,似乎有外挂;

冯瑞科相信,集合这个时代的所有民间大能,必定能够让中华文明之光,在这南美大陆绽放。

——

随后,他又来到‘国文’组;

这是由魏源亲自牵头编撰的,这个时代的文人,都是国学大家,相对来说国文编撰,相对简单。

“魏先生,国文编撰可还顺利?”冯瑞科对魏源,时刻保持尊敬。

魏源点点头,拿过一册书,介绍道:

“古已有启蒙教材《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书;吾等挑选三千常用字,分十二学期,每期约二百五十字,分五十篇文章,每篇约五个必学字。”

“每篇内容以识物、典故、诗词、成语和文章等组成,配以插画,当可成为课内之教材;”

“课外则辅以传统《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二十四孝》、《百孝图》、《女二十四孝》等书,当可无虞。”

冯瑞科吃惊了,这么完美丰富吗!

这应该是集中国数千年教书育人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套成熟体系了。

“如此,识字、识物、明理相辅相成,先生真乃大才。”

冯瑞科逐篇翻过,觉得已经非常完美,但就是感觉差点什么!

他一时也想不起来;

“先生,您费心了!”

随后,冯瑞科非常郑重的向在座的人,说起一件事情:

“众位先生,一直以来,汉家文字虽早已统一,但各地语言不通,交流不便;我意在‘国文’中,加入通行发音标准作为官话,为此,需确定一套切韵标准。”

魏源等人陷入思考,这事,他们还真未考虑过。

随后,魏源疑惑询问:“历朝历代,新立朝廷都有颁布韵书,如《洪武正韵》,殿下之意重新确立标准?”

中国古代的韵书,基本都是每字单独注音解释;

注音方法有很多种,如直音法、读为法,以及最重要的反切法;

都比较复杂,各有弊端,不便大众学习,也不便传播。

冯瑞科摇头回答道:

“非也,我意参照隋代陆法言《切韵》一书中,定下的声母、韵母和音调,都用相应的符号代替,简化数量;”

“能很快学会简单的声母、韵母和音调的符号,便可拼出标准读音。”

“殿下想必已经有腹稿了吧?”魏源询问道;

他对冯瑞科所说的内容,深有体会;

冯瑞科自信一笑,对着随从打了个眼色,一卷巨大画报缓缓展开,悬挂墙壁之上;

直接照搬了前世的拼音,这是从晚清到新中国一百多年,很多代大才的大智慧积累的成果,直接拿过来用刚好。

冯瑞科指着上面的各种符号,一一给大家解释。

他们每个人提出一些生僻字,都能用上面的声母和韵母拼写出来,让他们大为神奇;

几乎半个时辰后,他们才重新落座,对着冯瑞科赞叹道:

“大人,我如今才知道,世上真有生而知之者,想必就是你这等人吧。”

“众位先生过誉了,后续的官话注音,还需众位群策群力,拟定一个发音标准,并在国文教科书上体现。”

冯瑞科心里相当惭愧,这可不是他的功劳。

“目前官话分为北京音和南京音,不知大人倾向采用哪种作为官话?”魏源问道;

这就到了冯瑞科的知识盲区了,他问道:“不知两种音有何区别?”

在众位博学者的介绍下,冯瑞科才知道:

在南北朝时期,因为衣冠南渡,洛阳雅音和吴音融合而成的金陵音。

明朝立国后,鉴于中原地区更多融合了北方少数民族,就以金陵音演化而来的南京音为基础音系确立官话;

这便是通行直至这个时代的南京官话。

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北京官话也逐渐产生;

明代北京话是在北平话的基础上,和移居北京的南京移民的南京话融合后形成;

在整个明代,通行南京官话,北京官话范围小、地位低。

清朝雍正皇帝,从官方上确立以北京官话为国语正音,受到满语影响的北京官话,地位迅速抬升。

到现在,北京官话的影响力逐渐赶上南京官话;

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北洋政府时期以北京话为基础确立国语,南京官话就在民国时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冯瑞科想了想,如果按照他自己的习惯,当然是北京话最方便(普通话);

但是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情况,还是要看这个时代的文人怎么决定。

于是冯瑞科问道:“众位先生以为呢?”

魏源作为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的人,思考片刻,说道:

“目前大清十九省之中,除广、福、台而外,其余十六省,包括广大的西南地区,语言大多靠近南腔。”

“南京地处南北交汇,北方人南方人学起来都较简便,当以南京音为宜。”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在座的人,大多属于冯瑞科从江浙和两广招募而来,当然偏向于南京音。

当然,魏源所说也颇为合理。

于是,冯瑞科拍板道:

“就以南京音为准,还需辛苦众位先生为其注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