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老大陈建华一脸笑容地找到了在街道办事处工作的林翠兰。此时的林翠兰正在织毛衣,抬眼正好看到陈建华走进来,微微皱了皱眉头,心中涌起一丝疑惑。
陈建华一见到林翠兰,脸上笑容不减,开口说道:“妈,我跟你说个事儿,我找到对象了,准备结婚。”
林翠兰听闻此言,心中并无太多波澜,淡淡地应了一声。然而,当陈建华接着说出女方是谁时,林翠兰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原来,他找的对象还是上辈子那个让林翠兰头疼不已的“白眼狼儿媳妇”刘梅。想起上辈子为这桩婚事操碎了心,不仅出钱出力,最后却换来儿子儿媳的冷漠与不孝,林翠兰心中满是厌烦,当下更是懒得管。
她冷冷地看着陈建华,直言道:“家都已经分了,你自己的事儿自己看着办,反正我是不管去她家帮你见她父母的。彩礼也一样,你愿意出多少彩礼就出多少彩礼,反正我是一分钱不出的。”
陈建华一听这话,顿时瞪大了眼睛,脸上的高兴迅速转化成难以置信和愤怒。他原本还指望母亲能像老二结婚一样,帮衬着操办婚事,出些彩礼钱撑撑场面,没想到母亲竟如此决绝。
“妈,你这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当时老二结婚的时候,你是劳心劳力。我还是你大儿子,刘梅也是城里人,你倒是撒手了。我就不明白了,哪有儿子结婚,当妈的不管不顾的?”陈建华气得声音都有些颤抖。
林翠兰不为所动,平静地回应道:“我什么意思你还不明白吗?以前我为你们付出那么多,得到了什么?你自己好好想想吧。现在我不想再掺和你们的事,你好自为之。”
陈建华气得脸色铁青,嘴唇哆嗦着,却又无话可说。最终,他狠狠地瞪了林翠兰一眼,转身气呼呼地走了。
离开母亲这儿后,陈建华无奈之下,只能独自面对彩礼的问题。很快,双方见面商讨婚事,地点定在了刘梅家。那天,陈建华特意穿得整整齐齐,怀揣着紧张又期待的心情来到了刘梅家。
刘梅父母早早就坐在客厅,表情严肃。寒暄几句后,话题很快就转到了彩礼上。刘梅父亲率先开口,语气强硬:“小陈啊,我们家三个孩子,就刘梅这一个女儿,含辛茹苦养大不容易。如今这社会,结婚可得慎重。我们也不多要,三百块钱彩礼,另外再加上一辆自行车。”
陈建华一听,心里“咯噔”一下,顿时感到一阵头大。三百块钱彩礼,如果放在分家前由林翠兰出是不多,可是让自己出,无论如何也舍不得。而且,一辆自行车在这个年代也不便宜,不仅要钱,还得要自行车票或者工业票。自己哪有自行车票,每个月发的工业票就那么两张,哪里够换自行车的,到时候还得花钱找人换。还有婚礼酒席,一桩桩一件件哪里不是钱?
“叔叔,阿姨,三百块钱彩礼实在是太多了,我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啊。我每个月工资有限,还要应付各种生活费用,实在是有心无力。自行车的事我也考虑过,确实太贵了。您看能不能通融通融,少要点彩礼?”陈建华满脸为难地说道。
刘梅母亲一听,脸色立刻变得阴沉起来,不高兴地说:“小陈,你这话就不对了。我们把女儿养这么大,付出了多少心血,这点彩礼算多吗?别的人家嫁女儿,彩礼可比这多得多。而且,这自行车也是给女儿的一份保障,以后她出门也方便。你要是连这点彩礼都舍不得出,以后还能指望你对我女儿好吗?”
话说的好听,刘家人也知道这彩礼要的是多,自行车也不会给刘梅用。
陈建华赶忙解释:“阿姨,我不是不重视刘梅,也不是不想对她好,我是真有难处。要不这样,彩礼我给一百块钱,自行车我也尽量想办法,您看行不?”
刘梅父亲皱着眉头,说道:“一百块钱还是太少了,这话本应该让你父母过来说,你说这些不合适。但是你母亲不懂礼数,我们也认了,谁让小梅喜欢你。总之,两百块钱彩礼和一辆自行车,这是底线,不能再少了。”
刘梅在一旁也帮腔道:“建华,我爸妈养我不容易,这点要求并不过分。你要是真心想娶我,就别在彩礼上斤斤计较。”
陈建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不想因为彩礼谈崩了婚事,另一方面又实在舍不得拿出那么多钱。他咬了咬牙,硬着头皮说道:“叔叔阿姨,我再努力努力,一百八十块钱彩礼,这已经是我能承受的极限了。自行车我答应给买一辆,您看这样行不行?”
刘梅父母对视了一眼,刘梅父亲缓缓说道:“行吧,看在你态度还算诚恳,就按你说的办。小梅也老大不小了,你们早点结婚也好。不过咱们可先说好了,小梅的工作婚前就转给她二弟,可不会带过去。”
陈建华心里虽有些不情愿,但想到好不容易谈拢了彩礼和自行车的事,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能点头同意:“叔叔阿姨,我都听您二位的安排。”
然而,陈建华回去后思来想去,觉得这自行车还是太贵,自己实在难以负担。就在这时,他忽然想到林软不是买了一辆自行车?
他心里打起了主意,心想再怎么样自己也是林翠兰的亲儿子,再怎么样不比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媳妇强?找个时间好好跟林翠兰哭一哭穷,卖一卖惨,让林翠兰做主把自行车给自己当彩礼,这样既能满足刘梅家的要求,自己也能省下一笔钱。
于是,陈建华再次找到林翠兰,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笑容:“妈,我听说林软买了辆自行车啊。你看我这马上要结婚了,能不能把林软那辆自行车先借我用用,撑撑场面,等结完婚我再把自行车还给她,行吗?就当帮儿子一把。”
林翠兰一听,哪里不知道陈建华的想法。顿时火冒三丈,怒目圆睁地骂道:“老大,你还有没有一点廉耻之心!林软的自行车是她自己买的,我凭什么借给你?再说,你那是借吗?借给你的话,还能回来吗?养你二十几年,你把你妈当成傻子糊弄?我告诉你,这婚你爱结不结,爱有面子没有面子,借自行车?没门儿!”
陈建华被骂得满脸通红,还想辩解:“妈,我真会还回来的,我没糊弄你。。。”
林翠兰根本不听他的,林转身就走,留下陈建华一个人呆立在原地,没说完的话也说不出来了,脸上青一阵红一阵。
尽管满心郁闷,但陈建华也毫无办法。为了凑齐买自行车的票,他不得不四处找人换工业票。
到了结婚那天,陈建华还是碍于名声,不得不请林翠兰过去吃饭。毕竟在这个小城里,婚丧嫁娶讲究个阖家团圆、热热闹闹,如果自己亲妈都不到场,难免会遭人非议。
林翠兰接到邀请时,心中暗自冷笑,她早就听说了刘梅家要了一百八十块钱的彩礼加一辆自行车。这要的还比上辈子少呢,上辈子他们家要三百块钱,自己往下压价大儿子还觉得不体面,落得不少埋怨不说,刘家还咬死了三百块。
这辈子陈建华倒知道自己往下压价了,也不觉得不体面了。刘家也知道往下降价了,也不死咬三百块了。
合着都算计在她林翠兰的身上!
不过哪怕心里再生气,本着不吃白不吃的原则,还是准时赴宴。婚礼现场张灯结彩,宾客们欢声笑语不断。林翠兰找了个角落坐下,自顾自地吃着桌上的饭菜。她吃得不紧不慢,丝毫不在意周围人的眼光。
宴席结束后,林翠兰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并不存在的灰尘,然后径直往外走去,完全没有要帮忙收拾的意思。这一幕被陈建华的亲家看在眼里,不禁皱起了眉头,小声嘀咕了几句。周围的一些亲戚也纷纷投来异样的目光,窃窃私语起来。
陈建华听到这些闲话,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心中对林翠兰的不满又增添了几分。本来他这婚结的就不痛快,刘家别说自行车了,彩礼都没让刘梅带回来,新娘子的嫁妆只有两身旧衣服。就连结婚穿的新衣服,也是让陈建华买的。
再加上他觉得母亲此举实在是让他在众人面前丢尽了脸面,原本就紧张的母子关系更是降至冰点。
然而,林翠兰根本不在意这些。她迈着轻快的步伐往家走,心中暗自思忖:上辈子自己掏心掏肺又掏钱,累死累活地为儿子操办婚事,满心期望能换来儿子的孝顺和家庭的和睦。可结果呢?儿子从钢厂辞职以后,不仅没有给过她一分钱,对她的生活更是不闻不问。既然所谓的“满意”都换不来孝顺,那又何必在意他满不满意。从今往后,她只为自己而活,不会再为这些不懂感恩的子女耗费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