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这一刻正式确定下来开始实施。
改革先行,开放跟进。
首先进行改革的是农村。
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在严禁资本主义露头的时代尚未迎来决定性政策改变时,便大胆冒着风险率先实行“包干到户”,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先河。
这份秘密协议的原文内容为: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中国自革命伊始,就再不缺敢于逆行的抗争者。
他们的大胆既是基于实际问题敢于实事求是,延续了革命敢为天下先的伟大精神,也是在当时连温饱都犯难的情况下,不得不迈出的大胆一步。
其意义非凡的一个重要明证,就是小岗村秘密协议是11月24日定下的,而解放思想推动对计划经济进行改革的伟大决策,是同年12月会议讨论后确定下来的。
这一次,是人民走在了国家的前面。
这里要解释一下什么是包干到户,为什么在当时私自进行有那么大的风险。
包干到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取消了生产队的统一经营和分配。
每家农户自行安排生产和经营,只要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上交公粮好理解,留足集体的,则是指农村集体是大家共有,那么村里修建和维护道路、水利设施、学校、卫生所等公共设施,还有救助贫困家庭、老年人福利保障,以及村干部的办公费用等等支出就需要大家共同承担。
不过现在国家经济好了,有钱了,集体所需支出国家给承担了,新生代也就没有接触到生产生活原来还需要上交集体一部分。)
包干到户与集体化生产队最大的区别,就是农民可以有自己的剩余了。
农民终于可以再一次实现多劳多得的生产环境,被压制已久的生产积极性迎来堪比分田分地的巨大反弹。
包干到户的第一年,小岗村的粮食产量就达到了13.3万斤。
而1955年至1970年,小岗村粮食年均产量仅约8300斤,至于更近时间的数据则没有详细记录。
包干到户的效果非凡,逐渐带起全国兴起大包干。
但是思想纠正不是那么快就能扭转过来的,有些人还在观望,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直到1980年,确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他肯定了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打破了多年来把双包行为等同于分田单干、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
到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有了中央正式下达指示,家庭联产承包制开始迅速推行全国,到1984年,全国百分之九十三的农户就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000多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318.74公斤。
1984年达到8000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392公斤。
六年间提升两个千亿级台阶,涨幅达到足足百分之三十三,从此以后中国粮食总产量稳步提升,中国人民真正摆脱了普遍受饿的困境。】
看着后世百姓终于能真的吃饱穿暖了,古人们不禁感慨世事艰难,想要摸索出一条从未有前人做过的路,要承受的挫折实在太多。
身处近代的人,还在革命中艰难抗争的人,看着这一幕更是心头涌起万千思绪。
“49年建国,建国后没有了阶级剥削,没有了内战动乱,本以为百姓很快就能过上好日子,没想到一晃过去了三十多年,百姓才终于能吃饱饭了。”
“不幸有动荡,又万幸革命不是建国以后就完事了,还有那么多人实事求是,敢于质疑不合理,敢于不计个人得失去抗争,这才是革命真正要传递给人的意志。”
“革命……连长,你说人过惯了好日子以后,还会有人敢去革命吗?千百年后,还会有人记得革命吗?”
“千百年太远了,世事变迁不是你我能预料的,但只要还有人记得历史,记得曾经有那么多的人抛头颅洒热血地革命过,那只要未来还有不公,还有人想要骑在世人的头上作威作福,那就一定还会有后来人翻开革命的历史,振臂一呼,重新带着人们去抗争。”
看着身边每个凝望天幕的同胞,眼神都是那样的坚定,透露出的是与自己一模一样的热血。
年纪尚小,此前还对战友之间称呼同志不甚明了的小红军,不确定是从这一刻起,还是更早的不知不觉间,也已经彻底明白了何为同志……
【中国农业改革的同时,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也在摸索前进。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从这一刻起,那个圈中名为深圳的边陲小镇,肩负起了时代赋予它的伟大使命。
地处珠江口东岸,与香港接壤,又有着濒海贸易优势的深圳,成为了允许企业经营自主,吸引外资兴办产业,试行中国对外经济改革开放的最佳选择。
1979年,国家开始重点投资建设深圳的基础设施。
修建连接周边地区和香港货运码头的公路,同时建设供电供水,逐渐完善通信服务。
同年,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蛇口工业区诞生。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
此后深圳不断涌入国内外大量企业,各类制造业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闭塞已久的中国经济,在这里迸发出了无与伦比的盎然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