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市场经济私有制下,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项根源性弊端就不多赘述了。

总之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条路线相对比,市场经济更有利于当下中国发展。

但是之所以改革新路线,且这条路线能够走通,与国际形势依然密切相关。

很重要的一大事件是1969年与苏联爆发珍宝岛冲突。

苏联在中苏边境集结了大量军队,包括陆军步兵师、坦克师、装甲师等,总兵力达百万之多,还配备了千余架战机、几百枚大型导弹、上万辆坦克。

但是占据绝对优势的苏联未敢挑起跟中国的战争,冲突的结果仅以苏军伤亡约230余人,中国军队阵亡71人,并缴获苏联一辆较为先进的t-62坦克作为结束。

中苏通过谈判缓和边境局势,此后中苏之间除了小规模磨蹭,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再未爆发。

这起事件虽然表面上是从外交敌对上升到了军事敌对,可却侧面证明了苏联不敢挑起全面战争。

基于此,中国的四位元帅经过六次研讨,做出重要战略判断,指出:

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苏美矛盾大于中苏矛盾,苏联是对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

在可预见的时期内,美帝、苏修单独或联合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可能性不大。

明确了这个战略判断,中国就有足够的底气将发展重心转向经济建设,而不过分担心全面战争的到来。

更重要的是这起冲突后不久,西方阵营对中国的态度发生重大转变。

美国有意调整亚洲战略,改善中美关系,拉拢中国一同遏制如日中天的苏联。

1969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在环球旅行途中,分别向巴基斯坦总统和罗马尼亚总统表示,美国政府有意缓和对华关系,希望他们将美国的政策意图传达给中国。

之后,罗马尼亚和巴基斯坦作为中美幕后沟通的传声筒,时隔二十年,中美首次有了沟通交流,相互传递了愿意实现关系正常化的信号。

1971年,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举办。

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美国乒乓球队也公开表示愿意在赛后访问中国。

这一举措改变了中美两国敌对了二十二年的关系,中美关系时隔多年首次破冰。

这一改变未来世界格局的事件,也被称之为“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1971年7月9日至11日,美国安全事务助理兼总统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

三个月后的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并立即把台湾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中国就此迎来了历史意义重大的良好发展环境。

终于不用处于“两个拳头打人”不利局面,终于可以摆脱巨大的军事压力削减庞大的常备军力开支,腾出手调整已经严重畸形的经济。

且拥有了更广阔的国际发展空间,得以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

有了政治上的条件成熟,借助国际市场高速发展的开放路线才有付诸实践的可能。

除了国际政治环境对推动改革开放的影响,还有经济上,中国的国家禀赋具体要如何利用外部市场进行发展。

1971年,美国单方面放弃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了金融资本全球化。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二战结束后美国为建立以美元为主的世界货币体系,推行的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它国家的货币则与美元挂钩的制度。

规定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美国政府承担按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如此全世界的交易就都需要用美元来进行,仅仅依靠增发美元就能掠夺全世界的资产和资源。

而美国现在放弃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因为增发美元太多,其它国家拿美元来兑换黄金时美国拿不出那么多的黄金,也不愿意拿出那么多的黄金。

于是宣布美元不能再兑换黄金,但是美国用自己的军事霸权,强迫各国购买石油时必须使用美元结算。

如果石油产出国绕过美元用其它货币进行交易,会被美国制裁封锁交易途径,甚至发动军事打击。

美国建立美元加军事的霸权,又间接推动了金融全球化和市场全球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其产业结构逐渐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倾斜。

而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是很高的,这里的成本高是指相对不发达的国家来说。

一方面是发达国家经济水平变高之后,便有钱去提高社会福利水平,高素质的教育、高质量的医疗、更全面更好的物质生活水平,这些因素都会间接推高劳动力成本。

因为工资太少的话都不够普通人生活。

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中国以后经济发展上去了,也必然会迎来劳动力成本攀升。

而不发达的国家,人民只要吃饱穿暖就差不多够了,高质量的教育、医疗、物质生活这些想建设也没有条件。

养活一个人的成本很低,企业也就只需要开很低的工资就能满足不发达国家劳动力的生活需求。

而受教育偏低的劳动力和受教育程度较好高素质的劳动力,在很多技术水平偏低的劳动力密集型领域,其所能创造的价值是差不多的,工作性质也不需要太高的受教育水平。

美国的劳动力成本高,中国这样的不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低。

生产成本低了,利润空间就大了。

逐利的资本自然会想将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到像中国这样的国家进行生产经营。

逐渐的,发达国家掌控占据垄断地位,利润也极高的高科技领域。

劳动力多又不发达的国家,但有足够的基础建设,便进行技术水平低,利润也低的生产,为全世界提供廉价商品获得利益。

而极端落后既不具备可投入生产的劳动力,又连基础建设都匮乏的国家,就只能靠允许他国开采本国资源来获利。

如此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定位,各国之间贸易与合作自由度不断提高的经济模式,就是市场全球化。

而中国这个具备庞大劳动力和较好基础建设的国家,正是资本最佳的中低端产业转移投资的对象。

在中国正式代入这个定位,走向改革开放之后,属于中国高速发展的时代,终于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