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一种价值巨大的经济作物。
除了可以用于基本的棉布、棉线、纱布、绷带、被褥、服装填充物的制作原料。
棉花还可以用来制作纸质货币,它的棉籽可以用来榨油。
最重要的是,它能用于制作无烟火药,硝化棉。
在正式详细讲述棉花的制作工艺和具体用途前,还得从棉花的种植开始说起。
在此前视频中提到,棉花可以从西域获得。
不过棉花的原产地并非西域,而是印度和阿拉伯地区。
大约在公元前二世纪左右,棉花进入西域地区。
也就意味着秦汉以前的朝代并不能从西域获得棉花,但是从印度获取也是可以的。
棉花属于一年一熟作物。
一株棉花可以产十到二十个棉桃,每一朵棉桃有五瓣棉绒。
按照汉朝时期没有经过过多培育的棉种,土壤肥力也比较低下,一亩地大约可以产出三十到五十斤棉花,可产棉籽一百斤左右,可榨棉籽油大约十斤。
棉花是喜好阳光的作物,较为耐旱,日照时间越长,光照强度越大,产出的棉花品质就越好。
种植棉花的土壤需要疏松深厚,沙壤土是较为理想的棉花种植土壤,既透气又透水,有利于棉花根系生长和呼吸。
不过棉花不太耐寒,种子发芽需要十至十二度以上,苗期和花期需要在二十度至三十度之间。
棉花从发芽到成熟需要一百一十至一百四十天。
西域地区光照充足,拥有辽阔的沙壤土,大部分地方无霜期达到一百八至二百四十天,虽然气候比较干旱,但也可以通过丰富的雪山融水修建水利灌溉工程,足以满足棉花种植所需用水。
所以西域地区是种植棉花的绝佳选择。
后世中国的新疆(即西域)正是优质全国棉花最大的产地,产出的优质长绒棉也是世界上最好的棉花之一。
棉花想要高产也是需要足够的肥料的。
每亩地适宜使用磷肥五十斤、氮肥二十斤、钾肥二十斤。
每亩植株密度应在一万两千株左右。
在棉花的花蕾期,要进行去除叶枝,即果枝以外的其余分枝。
因为叶枝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大多用于整体植株生长,对棉桃的供给较少,且枝叶生长会强占棉桃的养分。
同时晚蕾、弱蕾等无效花蕾也会争夺正常棉桃的养分,也应摘除。
如此满足肥力、光照、疏果、合理密度后,棉花的产量便可以大幅提高。
棉花的采摘不像稻谷和小麦那样借助简单机械就可完成快速脱粒。
后世借助大型收割机可以完成快速采摘,古代没有条件,就只能依靠大量人力进行人工采摘,较为辛苦。
棉花采集后,棉籽会夹杂其中。
棉籽分离可以采用简单的铁轴轧棉。
结构很简单,主要是两根直径一大一小的铁轴,借助畜力和简单的机械组传动,让两根铁轴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使用时,将棉花放入两轴之间,通过轧制,棉籽就会被挤压出来,留在后面,而棉花则会被牵引向前,从而实现了棉籽和棉花的高效分离。
棉籽想要榨油,脱壳是一个有些麻烦的问题。
棉壳占棉籽总重的三至四成,且含油量很少。
后世有一种利用金刚砂材质的两个圆盘,将棉籽投入其中通过旋转磨制使棉壳破碎,实现与棉籽仁分离。
根据棉籽大致尺寸制造的磨盘,理应也可以实现这个效果。
得到棉籽仁后,进行蒸炒加热,使棉籽仁中的油脂更容易被榨出来。
下一步的压榨就可与大豆、菜籽、花生榨油的办法一样了。
将研磨好的油料用稻草编织包裹起来,用铁箍箍紧,再放入压榨槽中。
之后将木桩悬挂起来,借助重力势能一次次推高木桩并撞击油料,以此进行冷榨油。
而此时经过轧制分离获得的棉花还只是质地紧密,纤维相互纠缠的皮棉,还不能直接用于制作棉线。
需要通过弹棉花使其变得蓬松舒展。
弹棉花就是类似于加大号的弓,贴在弓弦上的棉花,在拨动弓弦的高速抖动中被击散,皮棉也就能变得蓬松了。
此时的棉花就已经可以作为保暖制品的填充物了。
比如在两层衣物面料中填充棉花,再用针线在衣物上缝制出方格,用于限制衣物在穿着使用时棉花移动。
这就是最简单的棉衣,如果衣服面料的防风能力足够好,那棉衣的保暖效果就更好。
远比古时候使用芦苇絮和稻草作为衣物填充更加保暖耐用。
棉被也是同理,填充棉花后再简单缝制定型就可以。
不过因为棉花沾水就会板结,这时就必须重新拆出棉花再弹制蓬松才能达到理想的保暖效果。
但衣服和棉被用久了总是要洗的。
可以选择将棉衣和棉被再套上一层衣套或被套,这样便可以只要拆洗外套就能延长使用时间了。
而要想棉花发展出纺织的可能,就得将棉花变成棉线。
将弹制蓬松的棉花进行梳棉。
不借助复杂机械的简单办法是,用细密且质地较硬的刷子,来回梳理棉花使其进一步变得直顺。
同时也将一些枯叶杂质和短纤维梳理了出去,提高了后续棉线质量。
经过梳理直顺后的棉花,用手将其搓成一条较粗的棉条,类似搓面条一样。
然后便要制作一个简单的木制手摇纺纱机。
(这东西实在简单,天幕播放一段视频后古人们一眼就能看明白,但用文字叙述起来就繁琐了。)
有了手摇纺纱机后,工人先行将棉条的线头缠在锭子上(就是一根通过传动连接轮子的细棍子,通过绳轮或齿轮,将手摇大轮子旋转变成锭子固定在一个位置旋转)。
一手牵着棉条,一手转动轮子带动锭子旋转。
锭子一点点从棉条中抽出纤维,并通过旋转加捻,逐渐形成纱线。
就类似于多股细绳子旋转合并在一起可以极大增加强度。
将多股细绳子理解成这里的棉纤维,棉绳便制作出来了。
明白了手摇纺纱机的基础原理,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将人力改成水力,并增加传动机组和锭子的数量。
当锭子数量增加到八个后,珍妮纺纱机就诞生了,并且后续仍然可以不断改良增加锭子。
有了棉绳,各种棉制纺织品就都能织出来。
单纯靠人的两只手编织布料实在效率低下。
想要将棉线更高效地变成面料织物,就得借助更加复杂的机械。
其中明朝时期的提花织布机便已经较为复杂和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