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转基因技术作为一项前沿的生物技术,本应为人类的发展带来诸多益处,然而,围绕它的争议却从未停止。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董汉松指出,生物学界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基本不存在争议,可国内关于转基因的谣言却甚嚣尘上,而这些。
从历史事件来看,许多针对转基因的谣言有着明显的境外操纵痕迹。1998年,英国苏格兰Rowett研究所的普斯泰声称用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马铃薯喂大鼠,导致大鼠体重和器官重量严重减轻、免疫系统受破坏。这一事件经绿色和平组织、地球之友等反生物技术组织的传播和炒作,引发了国际上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争论 。绿色和平组织等将这种马铃薯说成是“杀手”,还策划了焚烧破坏转基因作物试验地、阻止转基因作物产品进出口、示威游行等活动。但英国皇家学会的调查显示,普斯泰的实验从设计、实施到分析都存在严重缺陷,结论毫无意义。这些反生物技术组织背后不乏一些境外势力的支持,它们试图通过传播不实信息,扰乱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秩序。
在国内,一些谣言也与境外组织脱不了干系。有谣言称“转基因导致不孕不育”“转基因是美西方的阴谋”,这些谣言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误导公众认知。据调查,很多谣言的源头来自境外反华组织和它们培养的公知。这些组织和个人编造谣言的目的是反对中国政府,破坏中国的稳定发展。他们与境内的极左力量互相配合,境内极左力量对境外谣言进行二次传播,仅在2012到2023年就集中发布多个谣言,绑架舆论,煽动民众与政府的对立情绪,严重破坏国家公信力。
就传播途径而言,境外组织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通过社交平台、自媒体等渠道大肆传播谣言。他们还收买和操控一些国内账号,按照统一内容发布谣言,误导民众。比如,在一些网络平台上,有人频繁发布“转基因实验导致小白鼠不孕不育”“转基因有毒有害”等谣言,这些谣言的传播严重影响了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正确认知。而事实上,全球众多权威科学机构,如美国科学促进会、世界卫生组织等,都通过大量实验和研究表明,经过严格审批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在安全性上等同,不存在所谓的危害。
境外组织传播转基因谣言,背后有着复杂的利益考量。一方面,一些传统农业利益集团害怕转基因技术冲击其市场份额,于是支持反转基因活动;另一方面,某些国家试图通过制造舆论压力,阻碍其他国家在转基因技术领域的发展,以保持自身在生物技术领域的优势地位。比如,一些西方国家的农业企业,担心发展中国家广泛应用转基因技术后,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从而影响自身的出口和市场利益。
国内关于转基因的谣言主要来源于境外组织,他们出于各种目的,编造和传播不实信息,误导公众。我们应保持理性,相信科学,通过权威渠道获取信息,不要被这些谣言所误导。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应加强对转基因知识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让公众正确认识转基因技术;加强对网络谣言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净化网络环境,防止谣言的传播和扩散,为转基因技术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写于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