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于转基因作物的民间讨论中,有一种观点甚嚣尘上:当前转基因作物主要是让种子公司和种植者受益。
前段时间,网络上针对这一观点掀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尽管争论的热潮已然退去,但观点的分歧依旧顽固地存在着,因此,有必要对此问题展开更为深入的剖析。
在自由竞争的商品社会里,一只无形的手——市场规律,在默默地调节着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使两者基本维持在一种平衡状态。当某一种产品能为生产者带来更为丰厚的利益时,部分具有竞争意识的生产者就会主动采取降价策略,期望借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打败其他同行。毕竟,即便降低了价格,他们仍然能够获取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同行们迫于竞争的巨大压力,也不得不纷纷跟进降价。如此一来,消费者便能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该产品,获利显着上升;而生产者的利润空间则被压缩,获利逐渐下降,直至达到一种新的市场平衡。反之,如果某种产品对消费者的利益更为突出,一些生产者就会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市场信号,转而投身于其他更有利可图的产品生产中。随着生产者数量的减少,剩下的生产者由于竞争压力的减弱,便可以适当提高产品价格。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节,又会形成新的利益平衡。
对于农作物的新品种而言,很难简单地判定它究竟对谁更有益处。就拿无籽西瓜(需要明确的是,无籽西瓜并非转基因作物)来说,它含糖量高,食用时无需吐籽,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愉悦的食用体验,乍看之下,似乎主要是消费者从中受益。然而,我们不妨深入思考一下,农场为什么也热衷于种植无籽西瓜呢?原因其实很简单,消费者的喜爱造就了广阔的市场,而良好的市场前景意味着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农场主自然也会对其青睐有加。这表明,看似主要让消费者获利的无籽西瓜,实际上对生产者也有着不容小觑的好处。或许有人会提出,消费者得到的是直接的好处,而生产者得到的是间接的好处。但细究起来,这种区分在实际意义上并不大,因为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最终两者都从产品中获得了切实的利益。
再以抗草甘膦大豆为例,它最直接的作用便是降低种植成本。种植成本的降低,反映在市场上就是产品价格的下降。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选择商品时,最为关注的因素一是性能,二是价格。便宜的价格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优势,至于专家将这种因价格下降而获得的好处定义为直接受益还是间接受益,恐怕并非消费者所关心的重点。消费者更注重的是实实在在能够节省开支,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所需的商品。
即便仅仅从所谓的直接好处来考量,现有的转基因作物也毫不逊色。例如bt抗虫玉米,它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农药残留,降低消费者摄入农药的风险,保障身体健康;还能减少霉菌寄生,因为虫咬往往会传播霉菌,而霉菌可能产生有害毒素,对人体造成潜在危害。这些优点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实实在在的巨大好处,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保障和生活品质。
实际上,转基因并不可怕。
现阶段,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普遍存在抵触情绪,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蛊惑。这些人出于各种目的,肆意传播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不实信息,夸大其潜在风险,误导公众认知。然而,一旦消费者能够消除这些被误导而产生的疑虑,以理性和科学的态度去认识转基因食品,就会发现其诸多好处,聪明的消费者是不会对这些实实在在的利益视而不见的。
在环保方面,转基因作物所带来的好处更是难以简单地划分出究竟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受益更多。例如,郊区农田喷洒的农药,可能会随着空气流动飘到市区,对城市的空气质量和居民健康造成影响;农药污染了稻田的水,水中的鱼类会摄入农药,最终这些受污染的鱼又会被端上城市居民的餐桌,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而转基因作物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从源头上降低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潜在危害,无论是对于生活在农村的生产者,还是生活在城市的消费者,都能从中受益,改善生活环境和健康状况。
当然,在非自由竞争的经济环境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确实可能出现严重的不平衡。以中国早期的情况为例,存在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区分,农业户口的人在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成为天然的农民,并且在早些时候不能自由迁徙到城市打工,粮食由国家统一收购。这种体制导致农业产品的消费者在价格等方面获得了比生产者更大的利益,生产者的劳动价值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又比如,在某些市场中,少数处于垄断地位的商家操纵一些生活必需品(如住房)的价格。他们通过控制市场供应和价格,获取高额利润,使得生产者(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开发商可视为住房的生产者)获得的利益远远超过消费者获得的利益,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但需要明确的是,这些都是经济体制和市场垄断等方面的问题,与农作物的育种技术,包括转基因育种技术,并没有直接的关联。
“当前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让种子公司和种植者受益”这种说法,我曾多次见到不少人提及,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当中很多人还是支持转基因的。他们对未来的转基因作物满怀期待,希望其更具营养,口感更好,这无疑是美好的愿景。然而,他们却低估了目前转基因作物给消费者带来的诸多好处,这种观点是不客观、不全面的。而持有这种说法的人们来自不同的“阵营”,背后涉及的问题远比简单的争吵复杂得多,它关乎科学认知、市场利益、公众舆论等多个层面。
因此,我撰写这篇文章,绝非为了参与无谓的争吵,而是秉持着追求真理的态度,希望通过理性的分析和探讨,揭示事情的真相。事实上,我们与那些坚决反对转基因的人进行争论,也并非出于好斗的本性,而是为了还原转基因的真实面目,让公众能够正确、客观地认识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争论只是在面对错误认知和误导性言论时,不得已而采取的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科学知识的普及,促进社会对新技术的合理接纳和应用。
(作者:郭雅彬,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写于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