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 研究数据:草甘膦比食盐更加安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研究数据:草甘膦比食盐更加安全

在农业领域,草甘膦与bt蛋白的安全性始终是民间争论的焦点。尽管争议不断,但科学数据及权威研究能为它们的安全性提供有力证明。

草甘膦:

草甘膦作为全球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常被民粹主义者质疑安全性。但从毒理学大鼠经口Ld50数值看,其安全性一目了然。草甘膦(纯品)大鼠经口Ld50数值达4320mg\/kg ,而食盐仅为3750mg\/kg,乙草胺是1160mg\/kg,百草枯更低至150mg\/kg 。

这些数据清晰表明,草甘膦急性毒性低于食盐,更远远低于乙草胺和百草枯。

即:毒性大小依次为:草甘膦(纯品)<食盐<乙草胺<百草枯 。

对于“你说安全,你喝草甘膦”这类片面质疑,需从科学角度理性看待。

草甘膦也是农药,农药肯定都有毒,你会去喝吗?同样,也没有人去直接把食盐当糖果吃。所谓的“你说安全,你喝草甘膦”,不过是二流子们的胡扯。

再者说,草甘膦虽有微毒,可脱离剂量谈毒性毫无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组成的农药残留联席会议(JmpR),经大量试验与数据研究表明,按良好农业规范使用草甘膦,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风险较低。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分析多页科学证据、3300多项经同行评议的研究后,得出草甘膦“不太可能对人类造成致癌危害”的结论。美国环保署(EpA)经长期研究,评估了草甘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发现正常使用剂量下,其对非靶标生物影响极小,如对蜜蜂的行为、繁殖和生存均无显着的影响。

从环境影响数据来看,草甘膦在土壤中的半衰期较短,通常在数天到数周。在河流与缓慢流动的池塘内,草甘膦通过稀释及与土壤结合迅速消失,半衰期小于10小时 。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跟踪草甘膦在农田周边水体中的残留情况,监测了100个不同的水体样本,历经5年时间,结果显示,95%以上的样本中草甘膦残留量均低于检测下限,仅有极少数样本检测到极微量残留,且远低于安全标准。

在草甘膦的残留限量方面,2005年JmpR开展草甘膦残留限量评估,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审议后,发布干大豆籽粒中草甘膦残留限量为20mg\/kg ,全球膳食评估认为该限量不会危害公众健康。美国制定了172项草甘膦残留限量标准,如大豆(干)20mg\/kg ;欧盟制定340项,大豆(干)20mg\/kg ;日本有205项,大豆(干)20mg\/kg 。中国制定了11项,像稻谷0.1mg\/kg、小麦6mg\/kg 。从抽样检测监控数据分析,大多数批次进口大豆未检出草甘膦,少部分虽有检出,但均低于中国小麦草甘膦限量标准(6mg\/kg)。

国际上一项针对草甘膦使用与人类健康关系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涉及全球50个国家,跟踪调查500万长期接触草甘膦的农业工作者和1000万普通人群,历经10年时间。结果显示,接触草甘膦的人群中,癌症、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发病率与普通人群相比,无显着差异。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11月16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将草甘膦除草剂的使用期限延长10年,至2033年12月。这一决策是基于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和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与欧盟成员国共同进行的全面安全评估,尽管过程中存在争议,但最终科学评估结果支撑了草甘膦的继续使用,只是新增了如禁止在作物收获前使用草甘膦,以及采取某些措施来保护非目标生物体等条件和限制 。

中国在草甘膦生产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全球最大的草甘膦生产国。

全球草甘膦产能共计111.8万吨,中国产能就达到74.3万吨 ,约占全球产量的85%。国内草甘膦产能主要集中于兴发集团(23万吨)、福华通达(15.3万吨)、新安化工(8万吨)、江山股份(7万吨)、好收成韦恩(7万吨)等企业,这些企业的产能合计占全球产能的55%,占国内总产能的81%。中国生产的草甘膦大量出口,80%以上流向国际市场,主要供应北美、南美和东南亚等地区,美国是重要的进口国之一。草甘膦的出口为中国创造了可观的外汇收入,有力推动了中国农药产业的发展。

因此,无端反对草甘膦,实际上是在阻碍中国相关企业的发展,影响中国在全球农业化工领域的竞争力。

bt蛋白:

再看bt蛋白,它广泛应用于转基因作物的抗虫领域。bt蛋白由土生细菌b.thuringiensis产生,在细菌体内形成的完整结构结晶bt蛋白无毒,只有被昆虫吃掉,在昆虫肠道碱性环境下加工成毒性蛋白,并和昆虫肠道细胞表面特定受体结合才起作用。

为验证bt蛋白对哺乳动物毒性,科学家用体外纯化的bt蛋白喂饲10只雄性和雌性老鼠,剂量约是人体消费转bt基因玉米水平的200 - 1000倍,结果显示,喂饲高纯度的bt蛋白与老鼠的体重、存活率、总的病理水平等均无关。

另有研究表明,bt蛋白进入人体与强酸性胃液接触,15秒就会消化分解,从安全性角度而言,这与人们日常食用蛋白粉没有本质区别。从应用历史看,bt蛋白已被安全应用约40年 。

国际权威科学机构的诸多试验,也都肯定了草甘膦和bt蛋白的安全性。

那些否认这些客观事实、只会喊口号的反转分子,它们罔顾科学数据,在逻辑上就存在着严重的双重标准。

bt能也在有机作物种植中使用,草甘膦同样在非转基因种植中广泛应用,他们却对草甘膦百般指责,对bt在有机种植中的使用视而不见。这种行为无疑是在炒作自己的愚蠢、秀无知,更是在表达自己反科学的立场。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尊重科学、依靠科学,才是推动农业进步、保障粮食安全的正途,无端反对只会阻碍农业发展的进程。

(写于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