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东北地区的辽宁省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多样的气候条件以及肥沃广袤的耕地,成为我国粮食生产的关键区域,在转基因作物推广领域也走在前沿,引领农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辽宁地势平坦开阔,耕地集中连片,机械化作业程度高,为大规模推广转基因作物种植提供了天然的优势。省内农业科技实力雄厚,农业科研院校和技术推广机构众多,为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普及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自国家推进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试点工作,辽宁省迅速响应,积极布局。2024年,全省全面放开转基因玉米种植,在农业领域掀起了一场革新热潮。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达1000万亩,辽宁省作为主要种植区域之一,种植面积也实现了大幅增长 ,虽暂无全省精确统计数据,但部分地区的种植比例显着提升,如大连市在2024年计划种植转基因玉米3000亩,且后续随着推广深入,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众多农户,尤其是种植大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踊跃投身其中。
在锦州,种植大户赵大哥承包了上千亩土地。以往种植普通玉米时,他每年都要花费大量资金购买农药,人工喷洒农药的成本也不低,即便如此,还是难以完全避免病虫害带来的损失。去年,在农业部门的宣传和鼓励下,他尝试种植了转基因玉米。“刚开始心里也犯嘀咕,毕竟网上各种说法都有。但想着试试也无妨,就种了200亩。”赵大哥回忆道,“结果太让我惊喜了!整个生长季,基本没怎么打农药,节省了一大笔开支。而且产量大幅提升,比普通玉米每亩多收了100多公斤。”赵大哥尝到甜头后,今年毫不犹豫地扩大了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他感慨地说:“现在我是实实在在感受到转基因的好处了。以前网上那些反对转基因的言论,我看就是因为大家不了解。中国政府以前推广力度不够,很多人没机会接触,自然就容易相信谣言。但真正种了之后,才知道这是实实在在造福我们农民的技术。那些反对转基因的人,根本就没为我们农民的利益考虑。”
在朝阳,种粮户孙大姐也有着同样的感受。“以前一到病虫害高发期,我就愁得睡不着觉,就怕辛苦种的庄稼毁于一旦。”孙大姐说,“自从种了转基因玉米,再也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而且收获的玉米颗粒饱满,品质好,卖价也高。现在我逢人就说转基因的好,让大家别再被那些谣言误导。”
转基因作物在辽宁的推广,得到了农业领域众多专家院士的认可与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作物遗传育种专家万建民表示:“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在提高作物产量、增强抗逆性、改善品质等方面优势显着。在辽宁推广转基因作物,契合当地农业发展需求,对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竞争力意义重大。”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团队长期跟踪研究转基因作物在本省的种植情况。研究表明,转基因玉米在辽宁的生态环境中适应性良好,不仅有效抵御病虫害,还能更好地适应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产量稳定且品质优良,蛋白质、淀粉含量等关键指标均优于普通玉米。
为确保转基因作物安全推广与科学种植,辽宁省农业农村部门强化监管与服务。一方面,加大对转基因种子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销售行为,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与科普宣传。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组织实地观摩等形式,向农民普及转基因技术知识、种植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消除农民的顾虑。
在政策支持上,辽宁省政府大力扶持转基因作物种植。对于种植转基因玉米的农户,给予经济补贴。2024年,辽宁地区玉米生产者补贴在51到70元\/亩 ,切实降低了农民的种植成本,提高了他们的种植积极性。
同时,辽宁省允许农民自由留种,且不收取任何专利费。这一举措不仅为农民提供了便利,还进一步降低了种植成本,让农民能够更放心地种植转基因作物。例如,在一些农村地区,农民可以将收获的转基因玉米留下一部分作为来年的种子,既节省了购买种子的费用,又能保证种子的适应性。
随着转基因作物推广,辽宁省一些农业企业加大在转基因种业研发和生产的投入。辽宁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沈阳农业大学,在玉米、水稻、大豆基因工程育种方面成果丰硕,尤其是将分子标记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结合选育玉米高密品种,为省内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部分种业公司与科研机构合作,针对辽宁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条件,研发并推广适应性更强的转基因作物新品种,为农户提供了更多优质选择。
辽宁省在转基因作物推广方面成绩斐然。从农户的亲身认可到专家的专业支持,从政府的政策扶持到企业的积极参与,全省形成了推动转基因作物发展的强大合力。展望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推广工作深入,转基因作物将在辽宁农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助力辽宁农业朝着高效、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贡献辽宁力量。
(写于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