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中,茫茫大海之上。
在那浩渺无垠、风云变幻的大海上,郑和身着威严的官服,头戴乌纱帽,英姿飒爽地屹立在龙国舰队的旗舰宝船之上。
他目光如炬,神情坚毅,犹如一座不可撼动的灯塔,引领着身后的二十二艘巨舰。
此刻,这支庞大的舰队正如一群勇猛的蛟龙,在汹涌澎湃的海浪中劈波斩浪,气势磅礴地向南航行。
旗舰宝船上,郑和稳稳地扶着船舷,那粗糙而厚实的手掌仿佛与这艘船融为一体。
他微微仰起头,目光越过波涛汹涌的海面,望向遥远的天际。
只见海平线上,堆积如山的积雨云如同一头头沉睡的巨兽,随时可能苏醒,带来狂风暴雨。
他的眼角布满了血丝,那是连续多日指挥作战、操劳过度的痕迹。
甲板上,残留的硫磺味与火器残渣在微风中飘散,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三天前那场惊心动魄的遭遇战。
当时,龙国舰队与白头鹰帝国的舰队狭路相逢,一场激烈的海战瞬间爆发。
战火纷飞,炮声隆隆,双方舰船在海面上你来我往,展开了殊死搏斗。
尽管龙国舰队将士们奋勇抵抗,但白头鹰帝国的舰队火力凶猛,龙国舰队还是陷入了困境,这场遭遇战至今依然悬而未决,如同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船队减速,落帆!”
随着郑和那沉稳而有力的命令,二十二艘巨舰如同被驯服的巨鲸,缓缓收起如鳍般的船帆,在墨色般深沉的波涛中逐渐放缓了航速。
船身在海浪中轻轻摇晃,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这场战斗的艰辛。
郑和转身,目光落在了随船工匠李童身上,他神色凝重地问道:“火器库还剩多少震天雷?”
李童擦去额头的汗珠,那汗珠顺着他黝黑的脸颊滑落,滴在甲板上。
他皱着眉头,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不足三十枚。那些白头鹰的战船吃水极深,船体包覆着厚厚的铁板,我们的火炮打在上面,就像挠痒痒一样,根本伤不了他们的筋骨。”
郑和沉默地注视着自己掌心的老茧,那老茧是多年航海和战斗留下的印记。
自永乐三年首次下西洋以来,他率领的舰队纵横四海,从未遭遇如此强劲的对手。
那些挂着白头鹰旗帜的风帆战舰,就像海上的钢铁巨兽,在船侧安装了数十门火炮,火力极为凶猛。
每一次炮击,都如同天崩地裂,让龙国舰队将士们心惊胆战。
这一次遭遇战,要不是郑和对海况极为熟悉,巧妙地利用风暴甩掉了对手,恐怕现在龙国舰队已经损失惨重了。
不仅仅是火力的差距,船速也有显着的差距。
白头鹰帝国的战船速度极快,在海面上如离弦之箭,让龙国舰队难以追赶。
郑和的目光投向东南方向,那里是此行的目的地。
本是要护送樱州与韩州使节归国,顺道探访传说中雷电频发的瀛洲岛,如今却不得不提前面对这场改变海洋规则的较量。
他清楚记得三天前的那个黄昏,当白头鹰舰队突然出现在海平线上时,那些怪模怪样的战船竟能垂直升起白帆,在死寂无风的海面高速机动,船尾拖曳的尾迹如同巨蛇游弋,让人不寒而栗。
“传令各船,改道琉球群岛。”郑和的手指在航海图上重重划过。
“寻找避风港整修,同时……”
他的声音突然低沉下来。
“张贴告示,寻找精通机关术的巧匠。”
现在龙国舰队草创,实力却远远不如当年他七下西洋的舰队。
如果有当年装有火轮机关的宝船,或许能在与白头鹰帝国的较量中占据优势。
琉球那霸港的晨雾中,郑和带着亲卫队穿过热闹的市集。
他的目光掠过摊位上陈列的琉球漆器与倭国刀具,那些精美的器物在晨光中闪烁着诱人的光泽,但他的心中只有舰队的安危。
最终,他的目光停在一座挂着“天工坊”匾额的木屋前。
门楣上雕刻的朱雀玄武纹已斑驳褪色,但那些机关兽首的雕刻手法,让他想起二十年前在昆仑山剿匪时见过的墨家遗迹,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
“可是郑提督?”
木门吱呀开启,走出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
他左眼戴着镶嵌水晶的铜眼罩,右手少了小指,腰间却悬着七把样式古怪的钥匙。
“老朽公输榫,等候多时了。”
郑和抱拳回礼时,发现老者身后站着七名形貌各异的青年。
有人赤着上身露出青龙刺青,有人戴着青铜面具,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位红衣女子,她发间插着十二支乌木簪,每支簪头都雕着不同的星象图。
“听闻提督在寻找能造蒸汽火轮之人?”
公输榫抚须微笑,那笑容中透着一股神秘。
“墨家机关术虽不外传,但对抗白头鹰人,老朽愿破例。”
随行的李童忍不住插嘴。
“蒸汽火轮?那不过是江湖传言……”
郑和抬手制止了手下的无理,目光中带着一丝期待。
“郑大人请看。”
红衣女子突然抬手,十二支乌木簪同时飞出,钉入十步外的木桩。
簪头星象图自行转动,组成一幅完整的周天星斗图。
“这是墨家‘星移簪’,暗藏二十八宿机关。而蒸汽火轮,不过是将地火之力与水流循环结合的机关术。”
郑和凝视着转动的星象图,想起舰队在印度洋遭遇的暗流。
那时宝船被卷入漩涡,船上的罗盘疯狂旋转,水手们惊恐万分地谈论着海底巨龙翻身。
如果这种自然现象能被机关术驾驭……他的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请!”
公输榫让开身位。
“老朽的孙儿在琉球海底发现了前朝墨者留下的‘巨鳌舟’残骸,或许能给提督启示。”
天工坊地底三十丈,郑和举着火把穿过布满铜锈的甬道。
潮湿的空气里弥漫着桐油与硫磺的气息,石壁上每隔十步便镶嵌着夜明珠,将墨家机关术的精密展现得淋漓尽致。
“到了。”
公输榫停在一道青铜闸门前。
七名弟子同时取出腰间钥匙,插入门上的北斗七星孔。
“这是墨家祖师爷留下的‘天工锁’。”
随着石门轰然开启,郑和看见了一具横卧在海水中的庞然巨物。
那具残骸形似海龟,背甲上布满齿轮状的铜片,四肢位置安装着四具直径丈许的转轮。
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头部——那里镶嵌着一颗人头大小的夜明珠,正散发着幽蓝光芒。
“此物名为‘巨鳌舟’,前朝墨者徐夫子所造。”
公输榫轻抚铜片上的海草。
“徐夫子曾想用机关术驾驭海眼之力,可惜这巨鳌舟未能完工,但其核心机关‘四海轮’保存完好。”
红衣女子跃入海中,游向巨鳌舟腹部。
随着一阵机关卡簧声,四具转轮竟开始缓缓转动,带动周围海水形成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