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毛毛这次回来不仅是带回来十车材料,还带回了皇上和燕铄的信。

徐焕把信放好,晚点再看。现在她要接待一下新成员。

毛毛这次回来因为要赶十辆马车,于是就带回来了十个受伤刚痊愈的老兵。

还好他们不是那种缺胳膊少腿的,眼下能帮着徐焕干不少活。

他们只不过是年龄都在三十五岁以上,常年征战导致新伤盖旧伤,实在不适合高强度的作战任务了。而且他们跟着皇上将近二十年,都是没有家人的老光棍。

皇上听说了徐焕搞的那个非诚勿扰相亲大会觉得挺好,就把这十个老兵先安置了过来,希望徐焕后期能给他们都娶上媳妇有个家再生个娃。

这是个老兵见到徐焕可激动了,就像见到失散多年的亲人一般。

“徐姑娘,有什么活计你尽管吩咐,我们脑子不行,但力气有的是!”

“徐姑娘,我们能成为第一批来这里安置的士兵,我们感到特别的光荣!”

徐焕:Σ(⊙▽⊙\"……是不是金大腿那边把我过于神话了呀?

毛毛说这样的老兵陆续还有,皇上的意思是先派一些能干力气活的过来帮着徐焕搞前期建设,后期等徐焕把说好的公司开办起来,再陆续调配退伍兵过来安置。

这十个人来得正好,正好帮着徐焕调配古代版的水泥。

说起这个水泥,作为一个化学生都会懂其原理。

可古代要啥没啥,所有的材料都要自己做,这就会有很多的麻烦。

就比如说,现代水泥的原材料包括石灰石、砂岩、硅酸盐矿物、铁粉和一些矿渣。

这里的硅酸盐矿物就不好弄,矿石需要精细的研磨,还需要调制出强酸浸泡矿粉做酸化反应,还要煅烧、沉降、过滤等一系列的操作,这些在古代是根本无法完成的。

这么说来,那这古代版的水泥不应该称之为水泥,应该叫混凝土。

毕竟古代做不到把所有材料粉混合到一个袋子里长时间的存放销售,购买者回去加水即可使用。

在古代就算是要做这方面的生意,那也是要把各种材料分开单装,而且要培养一批会调配水泥的大师傅到施工现场边用边调。

更何况水泥粉质细腻,涂抹于表面是光滑的,而混凝土则是定型用的很粗糙,表面要是不经过打磨就不太好看。

所以就眼下的材料来看,也就能做出混凝土这样的,盖房子修城墙一点问题没有,要是想要砌成溜光的墙面路面,那还是需要徐焕多多研究的。

徐焕记得老师说过,别看古代科技不发达,但是古代匠人十分聪明,他们利用煅烧贝壳制造出的石灰粉不仅含有水泥需要的氧化钙,里面还含有甲壳素和微量的氨基酸以及多糖。

配合着石灰粉使用就可以延缓混凝土在混合搅拌的过程中快速凝结这一缺点。而且还能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同时甲壳素有抑菌的作用,可以防止墙面发霉。

后来又有匠人发现城墙时间久了容易掉块,于是便想到了要增加混凝土的粘性于是就加了糯米汤,秦朝时期的长城便是最好的例子,只不过有点费粮食,基本不提倡。

再后来又有匠人发现混凝土容易返碱,加了桐油之后得以改善。

徐焕就是结合这些信息准备先做这种古代的混凝土,之后她再慢慢研究怎样才能将各种材料按比例混合到一起,不用去现场调配那么麻烦,最好连沙子黏土都给添加好,加水就能直接用,而且细腻光滑,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水泥。

但是眼下徐焕并不知道这些东西的比例是如何,需要多做实验去验证。

那么这十个老兵来的就正好,一个人一天最少能做出来五组配比数据,十个人就是五十组数据,按这样算,估计有十天左右就应该能从中找到合适的比例数据。

大伯徐山经过徐焕的一番讲解之后就明白了,“大侄女你说的这不就是三合土嘛,我还看过人家盖房子往里面加骨粉加猪血的呐,感觉挺吓人,也不知是何道理。

不过没听说有加贝壳的,也不像你说的铲一铲,稀溜溜的那种。

我帮着盖房子的那家请了一个大师傅配料,我们是小工,看不见他放了多少东西,但是我看到最后确实是泼上一盆糯米汤。

然后我们小工就赶紧用手就着米汤去团捏那三合土,捏得不粘手成团了,就赶紧用,动作慢了不行,这材料干的很快,而且泥团太干不行太湿也不行。

那房子也就是有钱人盖吧,费了不少的粮食,就那石灰粉都浪费老多了。”

徐焕这才知道,原来跟她想的完全不一样。她这回也算是明白了,为什么百姓家的房子都是土坯房或者外边糊上一层黄泥的木头房子,原来古代的混凝土这么费劲费钱呀!

难怪说秦始皇修长城是劳民伤财的暴政,那得用多少糯米呀?!工人一不留神就得浪费一些,那不就得挨揍嘛?!难怪难怪,不穿越根本不知道这些事。

徐山摆弄着材料,拿起细眼儿的渔网问:“大侄女,这是干什么用的呀?”

“这是在外墙表面挂网用的,防止墙面开裂。”徐焕说。

这个知识点还是她上辈子内蒙的姥姥家盖院墙,正好她看到过那外面就是挂了一层钢丝网,说是防止开裂的。

这里做不出来钢丝网,那就用渔网对付一下呗,总比没有强。

今天属实有点费脑子,她和大伯一番讨论古今水泥的对比之后,徐焕觉得应该先弄一个大一点的研磨工具,把这些材料弄得细腻一些,这样就能做出光溜溜的墙面和地面了,根本不用像他们以前那样铺什么砖啊石板的。

还得做一些砌墙的工具,最好能弄点铁签子,毕竟要盖小二楼还有塔,铁签子肯定要比竹子木头强。

对了还有防腐防锈防返碱的桐油,上次忘了说了,这东西用处大,用量也多,这回也一并让毛毛买回来。

刚吃了一顿好饭的毛毛又被派出去采购了。

何西贝也没闲着,徐焕觉得他一根筋,适合带人往东走,奔着海边去,一边挖沙子和黏土一边探探路线,于是让他带走的人最多。

一车贝壳运到了烧砖组那边,正好已经盖了四个窑了,这一大车贝壳一天就能全部烧完。

要说目前最好的研磨工具那便是石磨了,要是大一点的话应该是不太好买,估计都需要现做,那可就得需要耗时个把月了。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先买上十个常见的家用的那种,正好毛毛也带回来十匹战马,闲着没事就拉磨吧。

战马:她是不是让咱们干老牛的活?那岂不是让丰神俊逸的帅马沦落成叫花子了吗?

徐焕瞄了一眼那十匹冲她打鼻哼的高头大马,不错,马掌给配上了。

她顺嘴又问了一下马鞍和马镫的事,毛毛说军备铁匠那边日夜赶工,现在全部骑兵都配上了马掌,部分骑兵有了马鞍,精锐的骑兵三件套都有了。

十个石磨运回来可是大工程,这就又得派十几个人出去。

这一下子就把毛毛手下的十个人和她大伯二伯还有她爹以及杨家的护卫外带刚刚加入的十个老兵全都派出去了。

还有徐大宝二宝李财罗老二和赵二壮这几个大小伙子也全都派出去跟着何西贝挖沙子去了,他们几个现在最擅长的就是各种挖。

家里一下子就少了将近三十个吃饭的主力,徐老太还有点不适应了呐!做饭的量一下子就掌握不好了。

于是只好做了些简单的,猪肉蒸饺,韭菜盒子,葱花饼,豆沙包,红枣糕,再配上萝卜丸子汤、野菜蛋花汤、蘑菇粟米粥、鸡丝粥,南瓜粥。这样哪怕剩下了,下一顿热热还能吃。

这些人出门估计没个三五天的都回不来。

正好这些日子徐焕可以好好教一教俞博导数学、拼音和简化字。

徐焕还抽时间默写了简体字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这把她累的呦,中指的侧面都磨出薄茧啦!

俞博导、徐小宝、杨廷玉、杨廷恩、芳菲、杨心怡作为第一批学生先拜读了这三本书。

他们都觉得当年要是学的是这三本书,那就不会觉得学习难了。

徐小宝作为最强大脑,徐焕读了两遍《三字经》的前十句,他就背下来了。

“姐呀!你这教材简直太朗朗上口了,我喜欢!回头给我讲讲这些意思呗?感觉应该挺有意思的。”

“行,等我抽时间,把这三本先让你全掌握了,然后你就学着写字,你要是这样的进度,那你当个小先生还真可以!”

随后徐焕把徐老头、何光武、徐山、马俊、徐小妹、李秀、丫丫、马冬青找来当教学试验品。

他们代表着不同年龄段的人,先教教他们简化数字和简化的汉字看看接受程度怎么样?

何光武和马俊都是读过书的,多少有点因为繁体字先入为主的缘故,学起来并不如丫丫和马冬青快。

马青竹今年八岁,正是现代小学一二年级的年纪,正好是一张白纸,所以教起来最轻松。

丫丫可能是有些思想上的禁锢,总害羞,不好意思大声朗读,也不敢主动发言,没听懂的更不敢去问,所以比马青竹要落后许多。

徐老头是一边念着数字一边哈哈笑,总感觉自己黄土埋半截了还学什么学,就是来给大孙女帮忙的,属于学习态度不端正。

徐山数字学的还行,汉字那边学得费劲。

李秀和徐小妹倒是学得很兴奋,可惜脑子不行,赶着学赶着忘。

徐焕又把三岁的小毛和花花抓了进来,一个时辰后,两个小不点不仅认识了0到9,还能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么两句。

原来新教学的潜力股是三岁的小娃娃呀!

徐焕激动了,既然三岁的也能行,那就再编一本简单的适合幼儿识字的册子吧。

徐焕在纸上写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人口手,上中下,大小多少……

生活里能用到的笔画少的字都写了下来。

徐焕跟俞博导说:“这个到时候做成字卡,带着拼音和图画,那样学起来更快!”

徐老太因为没叫她进屋还吃醋了呐,好几次假装路过在门口偷听。

被徐焕发现了之后,郑重的把老人家请进了屋。

她简单教了一下徐老太数字,可能是因为徐老太本身就对金钱敏感,所以她学的确实比徐老头快,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她只学了五个数。

徐焕眼珠一转,鬼主意就来了,“奶奶,我觉得你可以跟我爷爷比个赛,看谁先学会这十个数字?我明天晚上考怎么样?谁赢了我就奖励他一两银子,输的那个人就扣他三天工钱,敢不敢比?”

徐老头心说我还能比不过老婆子?我学得比她时间长,于是立马爽快的答应了,“比就比!”

徐老太心说一天就能赚一两银子,天爷呀!这不跟捡钱似的吗?也立马爽快的答应了,“比!我有信心能赢!那什么,你扣你爷爷的工钱也都给我!奶都给你们攒着!老孙子,你晚上给奶奶开个小灶啊!”

徐老头一看徐老太竟然找了助教,他不甘落后也得找一个,“小恩呐,你晚上给爷爷开小灶行不?爷爷赢了分给你一半!”

过后徐焕跟俞博导说:“咱们俩看来还得编出分年龄段的教材,唉!咱俩有的忙喽~”

俞博导说:“我觉得还需要先培养一批先生出来,你教我,我教先生,先生教学生。”

徐焕觉得有道理,不然她以后事情越来越多,肯定是要分身乏术的呀!

“先生多了就可以组建学习小组,再搞个学习比赛,不仅热闹,还能让他们学习有动力。那还需要再编写一些考试的卷子……”

行了,往后是一点空闲时间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