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飞升失败后成了小白皇帝 > 番外:公孙弘的退休生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昭明十四年春,已经八十岁的公孙弘卸下了丞相之职,要从长安回到洛阳养老了。

人到七十古来稀,公孙弘都活到了八十,并且还做丞相做到了八十岁,真称得上是古往今来第一人了。

他走的这天挑的是休沐日,家里儿孙没课也不用去衙门,都在家里给他张罗行李。

昭明十年,长安城终于修建完毕,这座由陛下做主设计的城市,也开始履行它的政治职能。

公孙弘作为丞相,于昭明十年秋着百官迁往长安,就此,大晋的政治中心彻底定在了长安。

昭明五年,洛阳学宫正式招生开课,公孙弘家里三个天才儿童都跟着入了学宫,跟在天子身边修了天子的课,剩下的孩子都依旧在长安上小学,年纪大的在长安给陛下干活,公孙家可谓是哪哪都有人。

现在过了好几年,公孙弘退休了,洛阳那三个争气的孙儿依旧在学宫,虽然因为年纪太小不能任教,但是已经在不同的学科上成了天子助手,帮天子带团队带学生,组织什么项目研究。

所以公孙弘回洛阳,也不是老头一个人住。

他弓着背,拄着拐杖,抬头看着天上的燕子,听着宫城里的八声钟响,点点头,也到了八点了。

这钟楼是陛下拉着鲁氏一起研究出来的,能精准的显示时间,还能准点报时。

有钱的贵族人家会购买小巧的座钟,而在长安和洛阳的城市里头,都有一座高高的钟楼,长安小学、洛阳学宫以及现在的新长乐学宫里,也会为学生上下课而修建一座小些的钟楼。

钟楼的修建非一朝一夕的事,在完成两座重要城市的钟楼修建后,由鲁氏弟子带的团队,会和琅琊邹氏的弟子一起去大晋其他城市,一边修建钟楼,一边修建其他的气象观测设施。

虽说陛下在位,大晋前面五年都风调雨顺,但第六年,老天也终于开始恢复成大晋人习惯的样子了。

为了方便百姓看时间,钟上的时间都是那些简单的符号数字,大家看久了,也会开始更改一些习惯,说什么时辰的少了,说几点钟的多了。

所有人都在忙着给家里老爷子收拾东西,公孙弘自己就搬个小马扎,晒晒春日的太阳。

没几分钟,相熟的老熟人们纷纷过来,要来送送他。

六十八岁的朱平给他拿来自家蒸的馒头,让他路上掰碎了泡汤喝,一边抱怨他八十岁才退休,导致他这个下任丞相等到了今年才上任。

陛下拉着长安农学基地的人一直倒腾种麦子的学问,麦子逐渐多起来了,陛下又开始倒腾把麦子磨粉做成细粮面食,现在在长安洛阳一带也很流行。

只是陛下一直还不满意麦子的产量,磨成面粉是顶级细粮,能吃得起的人不多,朱平给他送这些馒头,这还真是送了好东西。

公孙弘笑着收了馒头,说:“那没办法,谁让我深受陛下信任,又跟着陛下学了一套养生之法呢。”

别的不说,他们陛下教的养生法子那是真好啊,公孙弘就是天子养生之道的一号代言人。

二号代言人是求道真人,不熟的人可以叫他前齐王。

之所以是前齐王,是因为他第五信之已经不管齐国了,诸侯王退位给儿子,跑到天子身边要做弟子跟他学道的,这真是古往今来第一个。

只是人寿命有限,八十的他觉得自己就算还能活,身体其他机能也跟不上工作需要了,不能不退休了。

朱平表示:“你跟着陛下学养生的时候都多少岁了,我学的时候更年轻,以后在这丞相位置上,最少要做到八十一,再回洛阳。”

公孙弘做丞相这些年,朱平一直就还管着盐铁司。虽说其实品级上都是同级,位列五公,不过这下任丞相他可是从武帝朝一直等到了现在,十多年了,是真有怨念。

公孙弘哭笑不得,“这有什么好比的,你现在跟我抱怨,也不怕以后被下个丞相抱怨。”

朱平还没走,杨珺又来了。

“前些天有蜀商给我带来了不少蜀地特产,我送些给公孙丞相路上带着吃。”

大晋昭明八年,蜀地都江堰终于修好,这两年蜀地的粮食产量节节攀升,除了本地人吃喝,都能还有多的供应其他地方了,除了蜀道难走些,蜀地现在可算是滋润起来了。

杨珺这个蜀郡郡守也在蜀人的不舍中,回朝做起了自己的司空,管全国水务,这两年都带着人在长安修建小型水利设施,他几个儿子也去了南边给大晋的新地盘规划水网。

蜀人长情,感念杨珺这些年为蜀地做的事,来到长安的蜀商都会带些蜀地特产给他。

杨珺回朝后和朝中诸公慢慢熟络起来,对公孙弘他们这些给陛下守场子,好让陛下能放心外出的老臣,他都很是敬重。

尤其是他来长安之后,要修个什么东西,给陛下上报通过了,朝廷其他部门都不卡他,人和钱都给的很足。

杨珺来了以后,其他官员也陆续过来送他,公孙弘通通不客气的收了。

该装的东西都装好车了,日上三竿,公孙弘也终于要走了。

公孙弘上了车,坐在车里撩开帘子,看着以后再也不会回来的长安城。

长安城所有的宅子和土地都是陛下的,公孙弘和家人住的公孙府也是陛下给他们分的房子,现在公孙弘决心回洛阳,这房子陛下也没收回,而是以公孙家还有子孙在朝中任职为由,继续给公孙家住。

宫城之外,通往官员住所的那条最笔挺宽敞的是贤相街,陛下为他而修的,不知走了多少次了,每次想名字起公孙弘都还是会不好意思。

出了官员们所住的街区,前头是贵族们住的地方。

不同于有房分的官员,贵族们想过来住那就交钱租,不少都是为了陪孩子读书的贵族特意过来,长安小学旁边的房价已然是全大晋最高价格。

再往外走,就是普通百姓最多的街区了。

这些百姓有大晋各地商人甚至大晋以外的商人,更多的是负责长安城正常运行的各行各业手艺人。

看着路边的树,公孙弘感叹:“长安虽新,气象却比洛阳还要盛大,念了书的百姓,也就长安最多了。”

而洛阳,能识字的都是贵族和各地贤才。

车夫答道:“以后大晋每个城市都会更好的。”

这话就不是家里车夫能说出来的,声音更是让公孙弘熟的不行。

老人脑子一嗡,赶忙撩开车帘,惊道:“陛下!”

盘腿坐在车前的青年回首,依旧年轻的脸转了过来,对着公孙弘一笑。

“丞相退休了,我也又要去洛阳学宫给学生们进行期末考了,顺路,送丞相回去。”

饶是已经习惯了他们陛下时时刻刻都有不同的惊喜等着他们,公孙弘还是觉得这个惊喜太大了。

顺路送我有很多的方式,不必您亲自为我赶车,真的。

公孙弘抬手摸了把脸,深吸口气:“陛下,您快进来,别坐在车外头了。”

回了洛阳,公孙弘就是住回公孙府里,时不时关心关心学宫里的情况。

自从昭明五年,学宫考试招生,大贤们和学生们都忙得要命。

大贤们本来就要修书,现在还要教课,偏偏这书他们不能不参与编修,学生也不能不教,每天本就忙得连轴转,后面有空闲了还要去听天子的课。

那些研究世间万物运行之理的学科,这谁能拒绝啊,文科大佬们也会好奇的。

陛下在学宫连续待了好几年,一点点给学生从基础开始教课,各种课程让他这几年都忙得很,每年还会两个都城来回跑。

后来平原公主在长安小学毕业了,想去考洛阳学宫,却被不少学宫中人言她不该有此想法,气得萧皇后牵头,昭明八年在长乐宫也召集天下有才学之人,给女子也修建一所能进阶学习的学宫,昭明九年正式开学。

那时候长安城都还没彻底建好呢。

萧皇后这一牵头,长安和洛阳人首先就哗然,关于应不应该成立长乐学宫,女性也能获得高级教育的事,知识分子都展开讨论。

就在此时,杨珺带着家眷从蜀地回来,杨珺妻子牵头邀请鲁氏弟子改进的纺织机被献给天子,天子大喜,封了杨珺妻子为织缣夫人,织缣夫人应萧皇后邀请,入了学宫教授纺织学。

衣食住行,衣是第一位,纺织对国家重要性不言而喻。

长乐学宫邀请织缣夫人为老师后,学宫调性就已悄然定下,天子把长安农学基地也并入了长乐学宫,所教所学的,是不同于洛阳学宫那些传统的、为朝廷服务的知识,更多都是可以用来改进、发展大晋百姓生活。

为了嘲讽之前洛阳学宫反对公主入学之事,萧皇后放话,长乐学宫不拘男女身份,甚至考试也会更人性化,文化课差点,但是某些学科特别擅长者,皆能入学。

洛阳学宫可以说是垄断了大晋的文化发展方向,但是长乐学宫另辟蹊径,在洛阳学宫学生还等着考试去地方上任的时候,她们就钻研农学、纺织、妇产科,靠着世人无法否认的功绩,来找陛下要朝廷上的位置。

增产的肥料,能灭虫的农药,各种植物的疫病,高效率的纺织方式,桑、蚕的养护,生产知识……

这每一项拿出来,谁能说不重要。

关键是陛下并不反对长乐学宫的建立,后面年年在两个都城来回跑,也是在两个学宫来回跑,一起上课。

这就给洛阳学宫的学生们很大的压力了。

一些综合素质差点,因为偏科考不进洛阳学宫的士人蹭的就眼睛一亮,找到了新的机会。

洛阳学宫上不了,我们还不能去长乐学宫吗,进去就找个学科钻研,钻研出成果了,不靠洛阳学宫的选才考试,一样能入朝廷啊!

而洛阳学宫的学生们,除了医学生,其他学生不少都是学的天文、化学、物理之类的学科,看见长乐学宫的发展方向,他们恍然大悟,自己所学的东西,除了加入天子的各个研究团队,也能有其他向上发展途径。

就这样,两边学宫都开始卯足马力学习,在长乐学宫的影响下,长安学宫学实验的人数骤增,连原本在学宫的各学派弟子们都选修科学去了。

随着长安建成,丝路开通,洛阳虽然不再是大晋的政治、经济中心,但还是文化中心,还有旧贵族们住在这里,长安退休的官员也会选择回洛阳养老。

公孙弘回了洛阳,也就是长安的政治消息会听的慢些,每天还都能听见三个孙子说起洛阳学宫里里头的趣事。

什么跑到钟楼上去做实验啊,什么小组想去洛水边搞个引流,结果因为想非法改动河道被姜茂发现给逮了,还有谁家子弟为了追女郎跳去了长乐学宫把老师们气的半死……

有这些趣事在,公孙弘在焕发起活力的洛阳也过得很是滋润,闲来无事,听了陛下的建议,在家写回忆录。

公孙弘出生的时候,郑国已经灭了,他生来就是大晋郑地人。

郑国这个小国也没什么厉害的国君和人才,被并入到大国里,从贵族到黎庶都没什么反抗的。

他年少时就在家里的安排下读书,也去过不少学派求学,但都是听了几个月的课就不感兴趣的走了,宁可在家自己看书。

后来他就在家乡做了个主簿,二十岁那年觉得自己的才能只管一县委屈了,收拾行囊去了晋国首都。

那时候大晋的都城还是不是洛阳,还在原晋国的?曲沃,公孙弘很舍得花钱,一下就给自己买到了个面见君王的机会,从此成了君王心腹。

后来他稳步上升,在大晋统一诸国后,接了严相国的班,成了大晋宰相,辅佐君王治理天下。

武帝是雄才大略的君王,而且很听劝,为了能让大晋坐稳天下,甚至愿意放弃大晋的文字语言,改换周的,甚至迁都到洛阳。

皇帝英武,太子仁德不缺威仪,皇孙又聪慧,大晋三代的发展不用担心。?

只是谁也未曾想过,太子会因为意外英年早逝,好在还有皇孙。

然后在公孙弘六十五岁的暮年,被先帝和朝廷百官寄予厚望的皇帝会突然身体抱恙,接着一病不起。

第五求定最后卧病在床的那几天,心中想的仍然还是大晋,眼睛一睁,第一件事就是派心腹召梁王回洛阳,然后让陈冬带着禁军守好宫中和洛阳,在梁王回宫前,决不允许任何消息走漏。

公孙弘带着百官,在萧皇后拿出遗诏后,遵梁王为帝。

在看见棺前跪着的梁王时,丞相想起梁王仅有的那些事迹,心中一片悲恸。

打起精神的丞相收拾好心情,为了对得起武帝,还是坚强的决定辅佐新帝,不能让大晋在他做丞相时候乱了套。

只是后面丞相逐渐发现,梁王确实如先帝所说,他是真有才华(虽然才华和文章什么的无关),而且那些个才华过于挑战时下,不做皇帝是真可惜了。

更别说陛下还有天命加持了。

作为武帝多年事业粉,公孙弘也得说,武帝什么都好,对孩子那是真过分,不能一心只有太子太孙就不管别的孩子了,看看,养出了燕王和洪都王,给自己留了多大的污点啊。

关键是太孙他都知道皇叔的才能,您作为父亲压根不知道也不关心,你知道你耽误大晋多少年发展了吗!

昭明二十四年,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公孙弘躺在床上,孩子们纷纷在外赶了回来,围着他哭,吵得他大骂出声。

“我都活到九十了,这是喜事,你们要把我哭死是吧。”

子孙们被他说的不敢在出声,怕惹他生气。

公孙弘撑着让大儿子扶他起来,叮嘱道:“陛下提倡薄葬,我的葬礼也不必铺张。活人比死人重要,家中财产不必陪给我,你们自己分了。

但是一定要记得给陛下上书,天子的墓,再怎么简朴,也不能一口棺材了事。”

公孙弘都活到九十了,无所谓了,但是他就担心陛下的墓被他草草对待。

大儿子哽咽着点头,他爹说话都这么不顾及了,确实是时间不多了。

陛下在昭明四年严查各地淫祠邪祀后,接着就开始抓墓葬。

有殉葬的,一律禁了,不管殉的是妻妾还是奴婢,直接按杀人罪处理,并且记录在案,五代不得入任何官学。

在洛阳学宫声望如日中天的大晋,不让家里后代接受教育这个惩罚实在严重,为了后代,那也得改了。

抓了祭祀抓殉葬,抓完殉葬就抓墓葬。

天子声称从他开始,墓葬规格直接削减,什么金银玉器都不陪葬了,诸侯王一样,下面所有贵族也都必须依次递减墓葬规格。

公孙弘是天子的铁杆支持者,连自己的葬礼那都要支持天子的薄葬政策。

回想自己的一生,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名利都有,想实现的抱负也都实现了,可以说没什么遗憾了。

公孙弘满足的正要闭上眼睛,却听见子孙们的惊慌失措的呼喊,眯着眼睛,他看见了天子。

“丞相,孤来看你了。”

他已经不做丞相十年了,但是过去在这个位置上太久了,外人还会用丞相来称呼他。

四十二岁的天子也续起了胡须,穿着广袖长袍,腰间配着一柄新的长剑,若是有仙君,应该就是如此了。

公孙弘认出了天子,嘴角露出笑容,一字一字,慢慢说道:“陛下,又换了剑啊。”

他们陛下的剑,可算是大晋最有名的东西了。

斩了燕王的两仪剑被赐给柳珀,民间称为斩王剑;削了洪都王脸皮的剑被叫为分面剑;引天雷斩邪像的被喊诛邪剑;还有赐予姜茂上斩诸侯王下砍罪民的正法剑;赐予匈奴左屠耆王以彰显他正统王位的单于王剑;给南边种植园反百越侵扰的镇南剑……

现在陛下陛下身边又换了一柄新剑,公孙弘在想这把剑会到谁手上。

小白坐到床边,回道:“二王兄提前找孤预定了,说他想要一把求道剑。不过孤觉得他的剑,以后可以自己铸造。”

虽然老二不是剑修,更多都是在修身养性,但是自己的剑,自己铸去。

公孙弘闻言就笑,“求道真人怕是失落的紧。”

然后他问:“陛下还未给剑取名字吗?”

“已经取了。”

小白把剑解下来,压在公孙弘手边。

“七星龙渊剑,剑身上孤亲手嵌了北斗七星宝石,赠与丞相,丞相去了地下,若是碰上恶鬼拦路,就拔剑斩之,无需惧怕。”

公孙弘撑着坐起,靠在床边,亲手拿起了七星龙渊剑。

天子协助他拔剑出鞘,他看不清剑身上的龙鳞暗纹,只看得清那七颗颜色各异的宝石。

公孙弘摸着那些宝石,开口便谢。

“臣公孙弘,谢陛下赠剑。有陛下的剑在,地下的恶鬼定不敢近臣半尺。”

他话说的极慢,话语也不是那么清楚,但他知道天子和自己的家人都能听得清楚。

抱着剑,公孙弘用尽最后的力气睁眼,想说点什么,但是嗓子已经说不出话来。

天子握住他的手,承诺到:“我知道丞相担忧什么。您放心,即使为大晋培养出了继承人,以后就算是退了位,我依然会看着大晋。”

天子在培养小辈第五家子孙时,就和少数大臣们说过,五十岁就会退位做太上皇,专心在两个学宫任教,把该教的东西都教完,六十岁退休,专心修道,不再过问朝政。

修道归修道,大晋是他花费数十年心力建设的国家,他怎么可能真的撒手什么都不管了。

一辈子都挂念大晋的公孙弘终于放了心。

他闭上眼睛,再也听不见家人的声音。

再一睁眼,抱着七星龙渊剑的公孙弘看着围着自己的一圈阿飘,瞳孔骤然一缩。

“陛、陛下、太子……”

武帝拍拍他的肩膀:“终于等到你了啊……”

第五小白教的养生太有用了,他们等这些人下来等了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