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公府。
林婉儿一改上午生气的样子,此时正在自己的闺房中哼着小曲,逗弄着一只笼中鹦鹉。
鹦鹉,是贾平安送给她的,为的就是自己不在的时候,用来解闷。很多时候,婉儿无聊了,或是心情不好了,就会来看鹦鹉,往往心情就会有所改变。
就像是今天一早,再得知贾平安已经锁定了采花大盗的踪迹,并要动手抓人的时候,她便期望父亲和大兄能够助其一臂之力。
自己昨天晚上可是差一点就被坏人抓走了。
就算是为了自己的安危,也不能放手走坏人。
想不到的,一直很疼爱自己的父亲与大兄,竟然都沉默了。
不就是凶手躲在了贤王府中吗?他们就害怕了?
同样的事情,为何贾平安见了不会害怕呢?
有那么一刻,林婉儿甚至都有些怀疑,父亲和大兄到底是不是爱自己。
若是二兄林大猛在的话,他应该是会和贾郎一起去找八贤王的麻烦吧。
以前,林婉儿一直认为自己的父亲和大兄,在一些事情上的隐忍,那是有成府的表现。但现在看来,这似乎是没有血性的做法。
忍,并不算是错,但也要分什么事情。
连自家的亲人受侮,都可以忍的话,那就算是可以得到所谓的荣华富贵又有什么意义?
就像是贾郎平时所说的,一个人活着,总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既然是来到了这个世界走一趟,总是要留下点什么东西或是精神的。
看看贾郎,他就不忍,包括上一次自己在大司马府被伤,差点死去的事情。如果后来不是贾郎亲自出手,那一回,成国公府也是无人敢入的。
贾郎就带头做了,事实也不见有什么问题。
说到底,隐忍只是因为你的实力不够,还需要积累。
但贾郎才来昌都成多久,从宁古塔回来之后,满打满算连两年都不到。
他们卫国公府存在多久了,却还是需要隐忍。看来,父亲和大兄的想法未必就是正确的呀。
心中有气,上午林婉儿就与父亲和大兄进行了激烈的争吵。林大顺倒是没有说几句话,反而是林四海,感觉到被女儿瞧不起了,竟然罕见的反驳了几句。在眼看着说不过的时候,竟然还以父亲的身份,给林婉儿施压。
“看来是我从小太宠惯你了,以后你就留在院子里,没有命令不得出府。”
说不过,就有权力来压人,这或许就是林四海最后的倔强。
对此,林婉儿一时气不过,就想要继续的争辩。却被大兄给拦了下来,甚至还说出了一番宽慰自己的话。
在听到那句,“父亲不过是一时气怒的决定,小妹不要往心里去。再说了,如果安平侯知道了这些,执意想要带你出去玩的话,有谁能拦住吗?那位一发怒,可是连贤王府都拦不下来的。”
“嗯,大兄说得是,那我不该惹父亲生气,等我想出去,就让人通知贾郎来找我。”林婉儿心情瞬间就变好了起来。跟着便理也不理林四海,带着丫鬟水支回到了自己的院子里。
也就是刚刚回院,就有下人来说了另一件事情,安平侯为念儿小姐打抱不平,堵着文信侯府大门口骂了半天,最后还声明,以后席念儿就叫贾念儿,是他的亲妹妹,然后临走的时候,还一怒之下,把侯府的匾额给摘下来,砸烂了。
报信之人再说着这件事情的时候,那都是一脸解气的模样。听在林婉儿耳中,更是让她十分的提气。
这就让水支给报信的人二两银子,可是把那人乐坏了。但更高兴的还是林婉儿。她相信,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父亲也会知晓,那她倒要看看,如果贾郎来找自己的时候,他敢不敢拦着。
难道就不怕卫国公府的匾额也被摘下来砸了吗?
虽然贾平安是不会这样去做的,不看僧面看佛面。但到时候带着黑卫硬闯国公府还是没有什么问题,那一样是打了府里的脸面,这一定不是爱惜名誉的父亲想要看到的。
这可是一位连王府说闯就闯的主,一个国公府,还真拦不住他呢。
果不其然,没用多一会,大兄林大顺就来了,同时还带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关于对林婉儿的禁足之事,已然开解。
也就是说,只要林婉儿想,何时都可以出府。“小妹,你想出去可以,但晚上要回来住的,你怎么说也是卫国公府的千金,还是一个姑娘家,要矜持,要学会自我保护。”
“大兄,你想多了,小妹是那种不知礼的人吗?你放心,在我没有嫁给贾郎之前,是不会住到侯府里去的。”林婉儿秒懂了林大顺的意思。
“好好,就知道小妹最懂事了。”林大顺露出了尴尬般的笑容。
没法不尴尬,贾平安刚强闯了贤王府,这件事情现在皇上还没有处理呢,跟着他竟然又把文信侯府的匾额给砸了。
这...胆子也太大了吧。
难道他不怕死吗?
反正换成林大顺是没有这样的魄力。但经此事之后,他也担心,贾平安会来卫国公府耍浑,这就连忙找到了父亲,请示是不是收回上午的命令,给妹妹以自由。
林四海又何尝不担心呢。
贾平安现在的种种表现,早已经不是他一个准岳丈可以压制的住。尤其是他从一开始还不同意两人在一起,那这就等于是有了底火。
底火有了,再刺激对方,谁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卫国公府中虽然也有亲兵,但林四海并不认为可以压得住那些黑卫。一旦起了争执,多半吃亏和丢面子的还是自己。
想着女儿已经铁了心要跟贾平安,哪怕就是明知道对方活不了多久,认可守寡也是要如此,那他还能怎么办?
只能先拖着,最好可以拖到贾平安病死了,女儿只要还没有嫁过去,那就一切有解。
至于现在,还不是激化矛盾的时候,还要先隐忍。而这会儿子找上门来,分明就是给自己递来了一个台阶,他自然是要接着的,有些命令正好也就趁机收回。
林大顺尴尬,林婉儿却是一脸的自豪。嫁人就要嫁贾郎这样的,才不枉女人活上一世。
......
皇宫,景仁殿。
宣文宗休息之地。
他刚从皇太后寿康宫那里回来,一脑门子官司的模样。
果然,贤王被圈禁在了宗人府之后,皇太后就不干了,一着急,人就晕了过去。
上了年纪,尤其是入伏之后,皇太后还生了一场小病,现在更是受不得什么刺激。
可这么大的事情,就算是宗文宗想要隐瞒也做不到。平时自己这个皇弟可是时不时就会入宫向皇太后请安的。若是长时间不出现,傻子都知道有问题。
瞒不住,宣文宗就没有下封口令,然后皇太后就被气晕了。太医们好一阵的忙碌之后,人醒了过来,跟着在一旁伺候着的皇帝也就被骂了一顿。
皇太后要求皇帝放人。
宣文宗自然不能同意。皇室可不是只有他们两兄弟,还有端王和那么多的皇子呢。这一次贤王与天下教秘密勾结,那就是不安好心,要对付的目标很可能就是他们,现在把人放出去,就算是自己答应,其它人也不会同意的。
眼看着自己要求了半天,宣文宗就是不吐口,皇太后退而求其次,提出了两个要求。
第一,贤王做错了事情,是要受罚,但只能圈禁,不能剥夺了皇室的身份。如果敢向对待康王一般的对待贤王,皇太后就一头撞死在皇帝面前。
第二,严惩安平侯。
皇室不是有铁律吗?
任何人没有圣旨或是大宗正的同意,敢冒犯与冲撞皇族之人,都是大罪。冲撞府邸,更是死罪。
以此来对付贾平安算是有据可查吧。
看到盛怒之下的皇太后,宣文宗不想真把母亲给逼死,引得天下人说自己是不孝子,这就只好先点头应承了下来。
安抚了皇太后,让她暂时不借此生事之后,宣文宗是连朝政都懒得去处理,直接回到景仁殿休息。
但这边人刚刚躺下,那边影卫史张三就出现在他的面前,“皇上,安平侯把文信侯府的匾额给砸了。”
“嗯,有这样的事情,这是怎么回事?”宣文宗一听到又是有关贾平安的事情,不知为何,就是感觉到一阵的头疼。
当接下来张三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讲了一遍之后,宣文宗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好了。
说起来,两人都有错误。
文信侯胆小怕事,为了体面,连女儿都不要了,是有些过分。
贾平安呢,属于打抱不平。可你做事也要有个度呀,把人家的匾额都给砸了,那不就是在打文信侯的脸吗?他能善罢甘休吗?那是把人往死里得罪呀。
刚想到这里,那边值守在政务殿的太监,就把一道新的奏折送到了一旁太监总管布达春的手中。
正是文信侯弹劾安平侯的奏折,要请皇上替他主持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