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偏远的小村庄里,日子像那缓缓流淌的溪水,平静却又带着一丝无奈。
庄户人家的生活,全靠着几亩薄田,收入寥寥无几。
元正一家也不例外,一家人都是在土地里摸爬滚打的泥腿子,每日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也没人有心思去探寻别样的出路。
元正心中满是对生活的无力感,而他又不自觉地将这一切归咎于采老头。
虽说当着采老头的面,他总是把话咽回肚子里,可私下里,却常常满腹牢骚,埋怨采老头没能给家里带来更多的财富和地位。
这日,阳光斑驳地洒在院子里,元正坐在果树下,手中拿着修剪树枝的剪刀,眉头微皱,眼神中透着一丝疲惫与烦躁。
二丫在一旁忙碌着,晾晒着衣物。这时,青青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了院子,来找娇兰。
“听说你家婆要给你们盖房子了?”元正放下手中的剪刀,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抬眼看向青青,眼中带着一丝好奇与羡慕。
青青笑了笑,微微抬起头,说道:“我家婆有三个儿子,这么一大家子人以前都挤在一块儿。如今我们都各自成了家,孩子也有了,总不能一直这样,分家也是迟早的事儿。”
“那你家婆打算咋给你们分呢?”元正往前凑了凑,急切地追问。
“家婆说了,先帮衬着把房子盖起来,其他的东西以后慢慢再添置。”青青双手随意地摆弄着衣角,语气显得有些漫不经心。
元正轻轻叹了口气,说道:“那也挺好,这样你们的压力能小不少。”
“这两年我家那口子出去干活,也挣了些钱,差不多够了。再说了,有个房子能住就行了。”青青的目光望向远方,似乎在憧憬着未来的新生活。
元正的脸上瞬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就像平静的湖面上泛起的一丝涟漪。他微微低下头,掩饰着自己的情绪。
娇兰在一旁听着,不住地点头,说道:“这平原住着就是舒坦,不用再担心山坡路不好走。我听村里说要打井了,以后吃水也不用大老远跑到沟里去挑了。”
青青的目光在院子里扫视了一圈,疑惑地问道:“咦,怎么没看到小阿末?可别光顾着说话,把孩子给忘了。”
娇兰的眼神微微黯淡了一下,沉默片刻后说道:“我婆婆带着出去玩了,有人看着呢。”
这时,元正拿起锄头,准备出门。
青青见状,凑近娇兰,压低声音说道:“你啥时候回娘家?给我捎点东西给我奶奶。”
娇兰微微一怔,随即笑道:“你搞得这么神秘,我还以为啥大事呢,就这点事儿啊?”
青青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与哀伤,小声说道:“我家那口子,我发现他防着我呢。我奶奶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容易吗?”说着,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娇兰轻轻拍了拍青青的肩膀,安慰道:“别难过。我最近也没钱回去,我问问有没有人从那边过来,看看能不能帮你捎东西。”
青青感激地点点头。
就在这时,采婆婆带着小阿末回来了。
还没进门,就听到采婆婆那尖锐的嗓音:“你个小馋猫,见啥都往嘴里塞,跟饿死鬼投胎似的。快走,不然别人还以为你没爹没妈,没人管教,脏兮兮的。”
娇兰尴尬地看了青青一眼,说道:“青青,我家婆带阿末回来了,我去看看。”说着,急忙向门口走去,青青也跟了上去。
采婆婆看到院子里的娇兰和青青一起走出来,顿时闭上了嘴,把阿末往地上一放,转身回了自己屋子。
青青看着这尴尬的气氛,赶忙说道:“娇兰,我还有点事儿,先走了。”说完,便小跑着出了院子。
娇兰抱起小阿末,也回了屋子。
不一会儿,采老头也回来了,背上背着一捆柴火,脸上带着一丝疲惫,走进厨房把柴火放下。
没多会儿,采婆婆的屋子里传出了激烈的争吵声。
采婆婆扯着嗓子骂道:“你个老不死的,整天就惦记着二丫那点彩礼钱,你怎么不去挣啊?”
采老头坐在床边,低着头,闷声说道:“二丫迟早是要嫁人的。你也把嘴闭上,赶紧给二丫找个婆家吧。”
采婆婆气得跳了起来,指着采老头的鼻子骂道:“你个死鬼,你这大半辈子都干了啥?挣的钱呢?出去一趟也没个声响,怎么没干脆死在外面?你回来干啥?你给这个家做了啥贡献?你兜里有几个子儿,你自己心里不清楚?儿子娶媳妇的时候你在哪?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儿你管过吗?我们娘几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时候你又在哪?现在回来了,就天天盯着二丫的彩礼,就算她嫁人了,那点彩礼能让你花一辈子吗?”
采老头被骂得狗血淋头,却一句话也不敢说,默默地拿起放在墙角的老旱烟,走到院子里,在靠近墙角的地方蹲下,吧嗒吧嗒地抽起烟来。
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一丝凉意,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家庭的无奈与悲哀。
在看似平静的家庭生活表象下,隐藏着的矛盾和挣扎,就像这风中的落叶,无处可藏。
采婆婆在这个家里掌管着财政大权,自认为劳苦功高,因此总是显得有些盛气凌人。
她看到娇兰出门后,连忙向元正招手。
元正无奈地走过去,说道:“妈,在一个院子里,喊一声就行了。”
采婆婆皱着眉头,一脸愁苦地说道:“儿啊,眼瞅着麦子下地的时间就快到了,咱家可没那么多钱买肥料啊。妈手里也没几个钱了,你那个爹就是个废物,这日子可怎么过哟。”
元正听了,心中一阵烦闷,抱着头蹲在门槛边上,眼神中满是无助。
采婆婆探头看了一眼院子,压低声音对元正说:“你那老婆挺听话的,之前让她要回彩礼,不也做到了,房子也盖起来了。现在实在没办法了,你跟她说,咱们家现在难,看看能不能让她娘家接济接济,咱们以后肯定会还的。”
元正低着头,沉默不语。
采婆婆继续说道:“儿啊,你听到了没有?你爸要是能有点用,咱们也不至于这样。实在不行,给你找个附近的媳妇,还能帮衬家里。娇兰娘家是山里的,太远了,啥都帮不上,要她有啥用?”
元正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像阴沉沉的天空。
一阵风吹来,带着采老头抽旱烟的味道,那味道钻进元正的鼻子里,不知触动了他哪根敏感的神经。
他猛地站起来,走到院子里,望着墙角的采老头,大声喊道:“天天就知道抽,早晚抽死你,啥活也不干。”
采老头依旧没有抬头,只是默默地抽着烟,烟雾在他头顶缭绕,仿佛将他与这个世界隔离开来。
快到饭点了,娇兰带着小阿末回到院子里。
元正看到娇兰,不耐烦地喊道:“赶快做饭,都几点了。”
很快,烟囱里升起袅袅炊烟,厨房传来拉风箱呼呼的声音,像是这个家庭沉重的呼吸。
晚饭过后,娇兰刚想歇一会儿,元正走了过来,看着娇兰,犹豫了一下,说道:“麦子下地的时间到了,家里还差买肥料的钱。你能不能跟你娘家说说,咱们以后会还的。你看看,天天吃玉米面,一看到玉米面我就胃酸。大人还好说,孩子可受不了啊。”
娇兰坐在凳子上,手里拿着给家人做鞋的样式,听到元正的话,她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但她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比划着鞋样。
元正看着娇兰不说话,心中有些着急,眼睛紧紧盯着娇兰的一举一动。
娇兰拿起剪刀,准备裁剪鞋样。元正等得不耐烦了,一把夺过娇兰手里的剪刀和鞋样,提高声音说道:“你到底说不说?”
娇兰吓了一跳,大声说道:“你干什么?鞋样都弄坏了。”
元正把剪刀和鞋样扔到一边,情绪激动地说:“种不了地,没收成,都饿死算了,还穿什么鞋子。”
娇兰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愤怒,说道:“我张不开嘴,我娘家姊妹也多,也要吃饭。彩礼都要回来了,你还想怎么样?”
元正被娇兰怼得哑口无言,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过了一会儿,娇兰看着元正,无奈地说道:“我晚点写一封信吧。”
元正听到这话,脸上的表情缓和了一些,心里虽然不太满意,但也只能默默坐在旁边的凳子上。
信寄出去半个月了,却一直没有收到回信。
元正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像锅底一样黑。
采婆婆又开始指桑骂槐起来,家里的气氛变得更加压抑。
采老头则默默地照看起阿末,仿佛想在这个家庭的纷争中寻找一丝慰藉。
这天,门口小道上,村民们都拿着凳子坐在那里拉家常,男男女女,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突然,采老头两手摊开,抱起穿着开裆裤的小阿末,大声说道:“这是什么?这是什么?”一边说,一边低头看着小阿末开裆裤的开裆处。
一时间,大家的目光都被采老头的举动吸引了过去。
渐渐地,大家明白了采老头话里的意思。
女人们纷纷害羞地拿起凳子,转身离开,背对着采老头窃窃私语,骂他:“老不正经。”
有几个和采老头年纪相仿的老头,却在一旁哄笑起来。
其中一个老头咧着嘴,附和着采老头说道:“那是什么,你没见过呀?”
另一个老头满脸堆笑,眼睛眯成一条缝,说道:“那就是个鸡套子而已。”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娇兰也听到了别人的窃窃私语,还有大婶好心地提醒她照顾好孩子。
娇兰回头看了一眼,嘴角泛起一丝冷笑,语气冷漠地自言自语道:“那是他们采家的种,和我有什么关系。”
此后,采老头的行为越发张狂起来。
甚至在村里人格外多的时候,他当着所有人的面,拉开小阿末的裤子给别人看,嘴里还念念有词:“你们看,她还有那个,快看呀。”说着,还伸出手指比划着。
大家都把这当成一场闹剧,围过来瞧热闹,但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采老头在村里实在是没有什么人缘。
没过多久,元正知道了采老头的这些行为。
他虽然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从他的眼神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那满满的厌恶。
小小的村庄里,如同一团乱麻,继续缠绕着每一个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