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八百章 抵达安南,锦囊妙计

之前,安南国跟大明的使者谈崩了,双方甚至开始动手,导致四个大明使者死亡,多位受伤,狼狈逃回大明的事情,在安南国高层这里,自然不能算是什么秘密了。

陈文忠作为统兵大将,比寻常人知道更多的细节。

其实那一次,大明方面的确是十分强势,压根没给安南国任何转圜的余地,霸道地要求开放港口,要求在这里驻军。

倘若全部答应下来,安南国就算还存在,也已经名存实亡了。

藩属国?

恐怕那时候,只能成为大明的安南布政司了吧?

但不管怎么说,陈文忠还是认为,当时的安南国王,太冲动了些。

杀大明使者?

怎么敢的呀!

果不其然,不过数月时间,大明方面已经集结了数十万大军,气势汹汹,直逼坡垒关而来。

守不住的……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

陈文忠就算对自己的本事有信心,但坡垒关里的守军只有两万人,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不可能挡住数十万之众!

唯一的希冀,只能是寄托给老天了。

陈文忠抬头看看天色。

时值盛夏,别说是远道而来的明军,就算是常年生活在这里的安南将士,在这样的鬼天气里,也都苦不堪言,即便是赤裸上身,都觉得汗如雨下,何况打仗的时候还要穿上重甲,那简直要活活闷死!

我们承受不了,明军更别说了!

陈文忠望着黑压压的恐怖大军,紧张地思忖着:若能支撑三个月……不,只要一个月就好!一个月的时间,足够让对面陷入疫病的困扰当中。

这里的瘴气,连我们安南士兵都难以抵御,别说外人了。

到时候,不战自溃,并不是痴人说梦的妄想。

坡垒关外,三十万明军列阵于前。

为首一人,黑衣黑马,远望去自有一股凛冽的威严散发而出。

但到了近处,才会惊奇地发现,这支恐怖大军的最高统帅,竟然是这样一位方才弱冠的年轻人。

朱棣望着坡垒关。

这次,他身边没有了那位无所不能的老师可以跟随。

此战是他建功立业的开始,但若是行差踏错,也可能酿成一辈子无法洗刷的耻辱。

坡垒关到了。

也终于到了可以打开老师第一个锦囊的时候。

朱棣不禁有些微微激动。

现在,敌国雄关就在眼前,应当如何攻克,他虽然掌握三十万大军,却谈不上太大的把握。

诚然,凭借三十万之众,猛攻坡垒关,就算是一头猪指挥,也没有打不下来的道理。

但是朱棣率三十万精锐到此,可不是光为了打一个坡垒关。

后面还有重重关隘,还有地势险要的富春江。

坡垒关不但要拿下来,还要用尽可能小的代价拿下来。

“大帅!”一个约莫有六旬年纪的将领近前来,望着远处的雄关,低声道:“区区坡垒关,不足为道,末将请以五万兵,今日黄昏前必可破城,否则愿军法从事!”

朱棣瞥了他一眼,不置可否。

众目睽睽之下,这位征南大元帅也不遮掩,直接探手入怀,取出一只轻飘飘的锦囊,上面的刺绣依稀是朱镜媺的手法,让从小跟着姐姐一起长大的朱棣,心中多了一层感慨。

但现在不是感慨的时候。

打开锦囊,里面果然只有一张简单的纸笺,上面寥寥数字,并不繁复。

朱棣微微皱眉。

四周的目光更是变得古怪起来。

锦囊妙计?

大家都听过类似的典故,最着名的莫过于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在民间流传甚广,只是那时候罗贯中还没出生,还没将其整理成恢宏巨制。

毫无疑问,大帅手中的锦囊,一定是来自国师大人!

国师!

古怪的目光渐渐炙热。

哪怕跟随南征的都是武将,但只要是有眼睛的,有耳朵的,谁不知道秦枫的大名,谁没听过秦枫的事迹?

原本跟随这位年轻的大帅跋涉千万里来到安南国,虽然兵势煊赫,但这一路上年轻皇子的带兵能力,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很多时候还是要依赖几位老将军的辅佐,这让很多人心中悄悄捏了把汗。

若是真到了战事胶着的时候,这位四皇子殿下,能经得起战火的考验么?

但现在,不知怎地,当看到朱棣取出那个锦囊的时候,所有的质疑和担忧,在转瞬间烟消云散!

这就是秦枫的威慑力!

有国师在,就没意外!

国师不在,但锦囊在。

朱棣目光落在这张薄薄的信笺上,凝神望去。

【此番出兵,只为吊民伐罪,解民倒悬,我大明天兵奉行天讨,不愿见生灵涂炭。】

【因此,有几桩告诫,望殿下遵行。】

【其一,除了战争所需,不要过多杀伤人命,尤其是我大明兵锋,不要指向安南平民。】

【其二,大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不可劫掠百姓,致使民怨沸腾。】

【其三,不可侵犯敌国女子,不论是百姓妻女,或是敌国将领家眷。】

【其四,除非战术需要,否则不要过多焚毁百姓房屋家舍。】

【其五,如非必要,不要践踏百姓庄稼。】

这?

朱棣看完信笺,不可置信地将那页薄薄的纸,翻了过来,却见背面空空如也,并没有字迹。

结束了?

就、就说了这些不痛不痒不相干的?

朱棣不由得大为失望。

这一路上,虽然还没抵达安南国,但行军途中已经遇到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朱棣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咬着牙坚持下来。

很大意义上,秦枫的三个锦囊,就是朱棣的精神支柱。

本以为到了安南国,这第一个锦囊,记载的是如何克敌制胜,如何先声夺人,先打一场漂漂亮亮的开门红,也好彻底树立自己在军中的威严威信……

可是不曾想,这至关重要的第一个锦囊,竟然完全与战略战术无关。

字里行间,谆谆教诲,都是让他尽量不要侵犯百姓,不要让国战发展成侵略战,解决安南之后,这里或许便是大明的领土,这里的百姓,也就是未来大明的百姓。

道理的确是这个道理。

但问题是!

仗怎么打,怎么解决这个看上去很不好对付的坡垒城,朱棣还是一头雾水的呀!

然而锦囊用过了,四周的将领看不到锦囊内容,只是用一种羡慕而且崇拜的目光望着自己。

朱棣知道,这目光不是对着自己的,而是对着他那位无所不能的老师。

呼!

朱棣神色不变,将信笺随手塞进身边一个将领的火把中,转瞬焚成灰烬。

现在除了他之外,无人知道锦囊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