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悬案侦破之谜 > 第375章 城乡结合部的血案第5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75章 城乡结合部的血案第5章

12岁的孩子,估计也就一米四五的身高,体重三四十公斤,身体瘦小得很,怎么可能有能力对死者造成一击致命的伤害呢?

这一矛盾点让案件再次陷入了迷雾之中,办案人员的眉头又紧紧地皱了起来,他们必须尽快解开这个谜团,找到真正的凶手 。

在经过一番紧张的追捕与调查后,王鹏终于到案。

当他被带进审讯室的那一刻,在场的办案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惊得呆立当场。

只见王鹏身形高大,足足有一米八的身高,宽阔的肩膀和结实的肌肉彰显出他极为强壮的体魄,这副体貌特征与人们通常认知中12岁孩子的形象大相径庭,任谁也无法将眼前这个壮硕的少年与他的实际年龄联系起来。

面对审讯,王鹏眼神闪躲,起初并不承认自己杀了人,只是慌乱地辩解称仅仅将死者给打伤了。

随着审讯的深入,在铁证面前,他最终还是承认了凶器就是那个放在茶几上的小板凳。

王鹏开始交代当天的犯罪经过,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满是恐惧与懊悔。

他说,当天自己一时鬼迷心窍,偷偷潜入了死者家里,本想着能偷些值钱的东西。

然而,在他翻找财物的过程中,不小心弄出了动静,将正在熟睡的死者给惊醒了过来。

死者睡眼惺忪却又警觉地看向他,厉声质问他是什么人,是不是学校的学生,还声称要把他偷东西的事情告到学校去。

王鹏一听这话,顿时慌了神,内心的恐惧如潮水般涌来,在极度慌乱之下,他的目光扫到了茶几上的小板凳,几乎是下意识地,他一把抓起小板凳,用尽全身力气朝着死者头部砸去。

在他的设想里,只是想把死者砸晕,给自己争取一个逃跑的机会,好躲过这场即将降临的灾祸。

可是,王鹏毕竟只是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他根本没有拿捏住手上的轻重,这抡圆了砸出去的一板凳,带着他慌乱间爆发的巨大力量,直接砸碎了死者的颅骨,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为了进一步确认王鹏的作案能力,办案人员专门对他的力量进行了实验。

在实验现场,找来的许多成年人纷纷与王鹏掰手腕,可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成年人竟都不是王鹏的对手,他手臂上隆起的肌肉,蕴含着超乎常人的力量,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他完全具备造成死者致命伤的能力。

不仅如此,办案人员还顺着线索找到了王鹏案发时所穿的衣服和裤子。

技术人员运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在这些衣物上提取到了死者留下的微量血迹,这些血迹就如同铁证,将王鹏与这起命案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至此,种种证据相互印证,王鹏作为本案的嫌疑人已经毋庸置疑,这起扑朔迷离、历经波折的案件,终于在办案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渐渐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

这起离奇命案的破获过程,可谓是充满了无数的曲折与艰辛,宛如一场惊心动魄的悬疑大剧。

案件伊始,死者丈夫的种种反常行为,让他成为了首要怀疑对象。

妻子在家休息,他出门却不锁门,这一违背常理的举动,以及平日里夫妻间因死者异性交往问题产生的激烈矛盾,都使得办案人员将怀疑的目光紧紧聚焦在他身上。

大家纷纷猜测,是否是丈夫因妻子与旧客户重新联系,心生怨恨,从而痛下杀手。

随着调查的逐步深入,丈夫在案发时的行踪以及现场证据的比对,却又逐渐洗清了他的嫌疑,案件陷入了一片迷茫。

紧接着,与死者联系密切的喜子进入了警方的视野。

喜子对死者的热烈追求,曾是死者一家搬离伊犁的重要原因。

他那与案发现场附近黑衣男子相似的体貌特征,让他瞬间成为案件的重点调查对象。

办案人员马不停蹄地展开调查,却发现喜子在案发时有着充分的不在场证明,他参加婚礼的行踪被众多宾客证实,现场工具上的指纹也与他不符,线索在此处再次中断。

之后,刘某明的出现似乎让案件有了转机。

现场斧子和棍子上的指纹指向了他,他又有着盗窃前科,案发后还莫名失踪。

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刘某明解释了自己的行踪,他去死者家只是出于看热闹的偶然,也没有作案时间,案件又一次陷入僵局。

在无数次的走访、排查与分析后,终于,一个从小偷口中传出的消息,让案件有了重大突破,王鹏浮出水面。

当这个拥有着远超同龄人强壮体魄的12岁少年站在众人面前时,所有人都为之震惊。

他的供述,还原了那令人痛心的案发经过。

仅仅是因为死者的几句质问,害怕被学校知晓的他,慌乱之下用小板凳砸向了死者,却因力量失控,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这起案件的侦破过程,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每一条线索都像是微弱的光亮,引领着办案人员在重重迷雾中寻找真相。

它也给人们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

在生活中,我们随时可能遭遇危险,此时言语的刺激往往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当面对潜在威胁时,我们一定要学会冷静应对,保持理智,用智慧保护好自己,切不可因一时冲动,让简单的矛盾演变成不可挽回的灾难。

这起跌宕起伏的案件,以一种极为残酷且直观的方式,清晰而有力地向世人表明:

法律的红线是绝对不可触碰的,它宛如一道威严的界限,横亘在社会秩序与个人行为之间,神圣而不可侵犯。

在这个法治社会的框架下,年龄不再是违法犯罪的庇护伞,身份也无法成为逃避制裁的挡箭牌。

无论是稚气未脱的少年,还是历经世事的成年人;

无论是位高权重的显要,还是平凡普通的百姓,只要胆敢逾越法律的边界,挑战法律的权威,都必将毫无例外地受到法律那公正且严厉的制裁。

法律的天平不会因为任何外在因素而发生倾斜,它始终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准则,衡量着每一个人的行为,绝不姑息任何违法犯罪的行径。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句古老而又充满力量的话语,仿佛是对正义最坚定的承诺。

它意味着,法律编织的天网虽然看似稀疏,但却无处不在,没有任何罪恶能够在其笼罩之下遁形。

无论罪恶的行径隐藏得多么深,无论犯罪分子多么狡猾,时间或许会拉长审判的过程,但正义终将降临,任何企图逃脱法律制裁的想法都不过是痴心妄想。

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应当将此铭记于心,把法律的威严和道德的准则刻入灵魂深处。

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时刻保持警醒,在面对诱惑与抉择时,多一份思考,多一份克制。

要深知,一时的冲动、一念之间的偏差,都可能让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只有时刻坚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才能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行得稳、走得远,享受安宁、幸福的生活,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章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