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混日子 > 第368章 老登!我对你的忍耐是有限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68章 老登!我对你的忍耐是有限的

第368章 老登!我对你的忍耐是有限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张献忠面对朝廷十万大军的强大压力,深知自己难以与之正面对抗,于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逃跑。

而他的逃亡之路并非漫无目的,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果断地决定进入四川。

与此同时,杨嗣昌察觉到张献忠的意图,决心乘胜追击,绝不给张献忠喘息之机。他毫不犹豫地率领大军紧跟其后,同样马不停蹄地进入了四川。

多年来,张献忠在与朝廷的反复交战中,逐渐积累了一些军事经验。

他开始懂得如何运用兵法来应对敌人,如何利用地形和环境来保护自己。不仅如此,他对人性的观察也越发敏锐,能够洞悉对手的心理和弱点。

也算无师自通,他采用“避实捣虚”、“以走致敌”的战略,领兵疾走不停。

从崇祯十三年(1640年)七月到十四年正月,在半年之内,转战达州、沪州、广元等地,几乎走遍全川,行程五、六千里,使明军疲于奔命,无法追及,仅尾随而已。

杨嗣昌的确有着节制各地大军的权力,但是那只是理论上的。政令再好,执行的也是人。

张献忠带着残兵败将四处游走,往往在官军形成合围之前就逃之夭夭。

杨嗣昌的“四正六隅”围剿策略过于僵化,未能适应张献忠灵活的游击战术,且四川多山,大部队行军往往不如小型队伍来的灵活。

且十万大军的粮草供应困难,导致军队士气低落,战斗力下降。朝廷缺钱缺粮食,众所周知,那么,这么大一群人要吃要喝,人吃马嚼一天都停不了,这笔钱谁出呢?

反正这笔钱肯定是要有人来出的。

不仅如此,明朝末年的官场本就腐败不堪,而杨嗣昌作为空降的领导,在各地将领眼中更是毫无威严可言。

这使得他在四川地区的将领中缺乏足够的权威,难以真正掌控军队。

尽管杨嗣昌手握皇命,但对于这些本地将领来说,他们对其命令的服从更多是出于无奈而非真心。

毕竟,别的不谈,杨嗣昌的地位就决定了,身为中央大员的他屁股和本地的将领永远坐不到一起,再者,杨嗣昌的军事指挥能力也在众人心里存疑。

更糟糕的是,张献忠这个狡猾的对手让杨嗣昌屡屡受挫。他像遛狗一样牵着杨嗣昌的军队四处奔波,却始终无法将其擒获。这种局面不仅让杨嗣昌颜面尽失,也让军队士气低落。

与此同时,由于利益冲突的存在,杨嗣昌与各将领之间的矛盾不断被激化。将领们对他的命令阳奉阴违,往往只是做做表面功夫,而实际上却各行其是。

这种内部的不和谐严重影响了军队的集群作战能力,使得整个军队陷入了混乱和低效的状态。

就在明军还在内部争吵不休、互相推诿责任的时候,张献忠却展现出了他惊人的一面。不得不说,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物,绝对都不是好惹的角色。

这个胆大包天的张献忠,趁着明军精锐部队都集中在四川之际,毫不犹豫地率领自己的军队从四川开县向东急速行军,如闪电般进入湖广地区。他的军队日夜兼程,马不停蹄,仿佛一刻也不停歇。

仅用了八天时间,行军一千多里,突然在襄阳城下出现,一举破城,杀死襄王朱翊铭和贵阳王朱常法,进破光州等地,时在崇祯十四年二月。杨嗣昌愤惧交集,自缢于军中。

当然,这是真实的历史。

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一只蝴蝶的威力都如此巨大,更何况多了一根搅屎棍呢,这情况自然大不相同。

在最初的时候,张定的力量相对较弱,并未引起明朝的足够重视。然而,当张献忠进入四川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杨嗣昌紧随其后也前往四川,而他作为最高军事长官,仅仅派遣了八千名病弱的士兵来对付张定。

这八千名士兵,其中大部分人目前仍忙于挖矿工作,而只有一小部分表现出色的士兵已经恢复了民籍身份。

可以说,这八千名士兵对于张定来说,完全就是送菜,张定要感谢杨嗣昌为了大唐的建设添砖加瓦。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大唐却宛如黑夜中一颗璀璨的星星,引人注目。它的光芒如此耀眼,使得明朝难以忽视它的存在。因此,毫无疑问,大唐成为了明朝的打击目标之一。

崇祯皇帝已经多次下达诏令给全国各地,尤其是那些手握重兵的将领们,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杨嗣昌。

他被崇祯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尽快消灭张献忠这个心腹大患。

崇祯对张献忠可谓是恨之入骨,不仅要求杨嗣昌将张献忠本人斩杀,还要将他的整个家族都赶尽杀绝,一个不留。这种决绝的态度显示出崇祯对于张献忠的极度厌恶和恐惧。

然而,张献忠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消灭的。他率领的农民军在各地流窜,给明朝的统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尽管杨嗣昌拥有强大的军队,但要想彻底铲除张献忠并非易事。

与此同时,另一个让崇祯皇帝夜不能寐的问题是“伪唐”的日益壮大。这个“伪唐”,不仅仅称王建制,甚至还公然举办科举考试,简直就是没把明朝放在眼里。

崇祯对于“伪唐”的存在感到如鲠在喉,仿佛有一根鱼刺卡在喉咙里,让他痛苦不堪。

每晚躺在床上,即使有美人相伴,他也无法入眠,心中的忧虑和烦恼始终萦绕不去。

杨嗣昌最近感觉自己的压力如同山一般沉重,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的手下人表面上对他言听计从,但实际上却阳奉阴违,甚至相互之间勾心斗角,这让他的工作变得异常艰难。

而粮草的供应也越来越困难,这无疑给了他更大的压力。

更让杨嗣昌头疼的是,张献忠这个对手实在是太狡猾了。

无论他如何制定策略,张献忠总能轻易地识破并逃脱。这使得杨嗣昌的努力都像是徒劳无功,让他感到无比的沮丧和焦虑。

在这种情况下,杨嗣昌原本茂密的头发也开始大把大把地脱落,他的额头变得越来越高,发际线也逐渐后移。他看着镜子中的自己,不禁感叹岁月的无情和生活的压力。

然而,最让杨嗣昌无法忍受的还是他那个没有耐心、喜欢一直叫唤的上司。

上司总是对他的工作指手画脚,稍有不满就会大声呵斥,这让杨嗣昌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杨嗣昌实在是忍无可忍了,他觉得自己已经无法再继续这样工作下去。

他心里暗暗想道:“这活谁爱干谁干吧,我是真的干不下去了!”要不是他还算个理智的人,恐怕早就拍拍屁股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