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哈哈,元二郎这下可吃到苦头了……”

宇文衍嘿嘿一声坏笑。

想想元威在船上吐到要死要活的样子便觉得过瘾。

这小子冲锋陷阵眉头不会皱一下,却在海船上折磨得够惨。

“陛下,有了使团确切消息,您也可以放心了。”

墨言看到皇帝心情大好,也在一旁陪笑。

朝夕相处十数年,他已经不仅仅把宇文衍当主人服侍,内心还多了几分崇拜。

“是啊。”

“但愿季晟他们此行能够有所收获!”

宇文衍望着舆图上中南半岛和南洋诸岛的位置,眸光闪烁。

……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四。

皇帝颁布延长春节假期,过了今天就开始休沐。

原本大年三十祭祀太庙和英烈祠的活动,也提前到小年这天。

京城。

大大小小的街道上熙熙攘攘,车水马龙。

东、西两市也是摩肩擦踵,人山人海,到处充斥着过年的气息。

“华夏优选”百货超市更是人满为患,京城百姓为了抢购年货挤破了脑袋。

营生红红火火,日进斗金,商业司郎中苏威每天乐哈哈。

心中对皇帝的敬仰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年关将近。

“华夏车行”交付了第一批订购的四轮私家马车,总共十辆。

每辆售价高达一万贯,妥妥的奢侈品。

这是冶铸司机械署车工坊批量试产的第一款四轮马车。

在皇帝亲自试乘拍板后,再进行了一些局部优化。

大周第一条标准化、统一化零件加工及整车装配的流水线车工坊诞生了。

整个工坊产线宇文衍只是提供了思路。

具体操作全部由车工坊的负责人和工匠们摸着石头过河,一点一滴总结实干出来。

华夏百姓具备智慧的头脑,又有勤劳肯干的精神。

只要有一个让他们自由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与平台。

铁定能够创造一个接一个的辉煌成果。

奢华的四轮马车行驶在京城街道,以及长安至洛阳的水泥路上,引来众多目光的注视。

豪华装饰,新颖的车型,极为拉风,回头率百分百。

再配以一名昆仑奴车夫,彰显身份地位的逼格一下子直接拉满。

对于贵族世家,豪门巨贾来说,区区一万贯,绝对物超所值!

十辆实车带来的广告效应无与伦比。

短短几天,华夏车行就接下了上百辆的订单。

后续,车工坊将推出不同价位的四轮马车,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

等到造车行业发展成熟,普及到全国各郡。

单单是整车销售,每年都能带来成百上千万贯的收益。

国库收入将再次呈现大幅度上升势头。

腊月二十五开始休沐。

京城变得更加热闹非凡,一副欣欣向荣,繁华祥和的盛世景象。

在皇帝的授意下,设立的大周商贸货品展示馆,经过几次扩展后已经具备相当规模。

陈列其中的商品每年都在不断上新。

传统货物的品质也是逐年提升,愈加的精美。

在这里,见到最多的就是胡商、番商。

对于他们来说,中原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商品宝库,是发财致富的源泉。

如今聚居长安的域外商贾至少有五万以上。

他们有的是经河西走廊这条丝绸之路而来的西域诸国商人,以及更远的波斯,大食,罗马商人。

有些则是坐海船抵达港口,再北上京城的南洋诸国,天竺,狮子国的商贾。

也有东、西突厥,半岛三国,倭国的商人。

中原地区在完成统一,结束战乱后,经济复兴,各国商人闻风而至。

长此以往,必将发展成世界经济中心。

同时。

将会吸引更多的域外学子留学中原,学习华夏文化。

朝廷休沐。

皇帝难得抛开政事,于后宫陪伴家人。

淑妃萧婉儿已经显怀,小腹微微隆起。

她也成了后宫之中重点关照对象。

太后朱满月生怕出半点差池,将萧婉儿的服侍人数增加到五十人。

太医署的医官每天都会进宫为其把脉。

太医令甄权隔十天就亲自来会诊一次,确保万无一失。

皇太后朱满月听到宇文衎,宇文术两兄弟平安无事,悬着的心也算放轻松了些。

他们各自生母早逝,一开始是养在杨丽华宫中。

自从她被杨坚挟持出宫后,兄弟俩就由朱满月抚养,数年如一日,视如己出。

宇文衍闲着没事,每天去景仁宫和萧婉儿说说话,并进行一番胎教。

开场永远都是那句:

宝贝,我是你爹!

惹得萧婉儿花枝乱颤,开心不已。

一家人聚在一起用膳,吃火锅,喝酒,撸串……

到了晚上,他便摆驾华清宫,和木兰骑龙马,做运动,造小人。

夜夜春宵几回休,帝王生活乐逍遥!

今年回京过年的外官不多,一众王爷一个都没回。

宇文衍选择性接见了几位,其他时间都在享受假期时光。

不过,他收到了数十封的书信。

相对于书信,奏章显得太过正式,具有公文属性。

哪怕是请安奏,写的是些问好的话,可本质上还是奏章。

书信的出现给了一众官员一个非官方上书的途径。

但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给皇帝写信,就算写了也可能永远都到不了皇帝的御案。

因为他们不知道详细地址和收信人。

但凡写什么“京城大周皇帝、陛下收”之类的信件,各地邮所都不会投递。

皇帝的收件人是“穿越居士”,只有亲近的人才知晓。

在外的一众王爷,以及没有回京的总管、刺史都给他来了书信。

长驻雪域高原道县的越王宇文盛,还有神医孙思邈都有书信进京。

道县的设立,犹如中原插在高原上的一颗钉子。

对于雅隆部,苏毗部,象雄部三大部落,以及其他一众小部落形成牵制。

雅隆部向北扩张的道路被驻守逻些河谷的中原势力切断。

这几年来,道县发展迅猛。

作为雪域高原上的交通枢纽,商贸中心。

大量来自中原、蜀地、云南、吐谷浑、西域、泥婆罗、天竺的商贾在此落脚,又或长驻。

道县的人口已然突破十万。

除了四方商贾,还有高原各部的商人和牧民。

越王大力开荒屯田,兴办官学,设立孔子书院,华夏文明在此生根发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