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天天过去,大夏军有条不紊地调度着,而南宫守义却一直没有下定决心,每日不断派出斥候探子。
然而,当大夏二十万大军抵达玉州,北离探子亲眼看到玉州守将迎接乔镇那一幕,再也忍不住了。
“灵州和代州有何动向?”
南宫守义忍不住问道。
“启禀将军,两州全军出动向北而去,竟然一点兵力也没留下,将军所料不错,他们就是打着从我北离境内迂回,奔赴玉州!”
呼延连城在反复确认了大夏军的目的之后,心里也有些震惊,顾景之竟然真敢违背大夏朝廷的命令,准备放弃云州。
哪怕是赔上李晟和十五万大军,也要逼他们退兵。
玉州守将吴松和乔镇本就是擅战之将,尤其是吴松,在某些方面,他一身军事才华,比之乔镇还要优秀,现在有了乔镇那二十万大军,如果再让灵州和代州军和他们会合,那兵力加起来,差不多有三十万人。
琼华州不过五万人,以大夏边关如今的态势,只怕顾景之会不计代价下令攻取琼华州,到时候北离的南大门就将被打开!
南宫守义深深地吸了口气,道:“着令樊冲领军十万,驰援琼华州,务必要赶在大夏军破城之前赶到,琼华州决不能有失!”
“另外,让赵青峰带着他麾下五万人马,给我追击灵州和代州两路大军,决不能让他们在玉州会合!”
“将军!”
呼延连城迟疑道:“樊冲那边倒是没什么问题,大军一路疾行,倒也能及时赶到,可灵州和代州两路大夏军……恐怕没那么好抓!”
南宫守义皱起眉头,他细思了一会,道:“如果没有完成追击任务,那就让他直接驰援琼华州吧!”
“另外,告诉樊冲,琼华州不能失守,另外如果有机会,给本将务必要将大夏军留下!”
南宫守义的呼吸有些炽热。
顾景之虽然在算计他,可谁说他不能反向算计?
如果能在琼华州境内消灭大夏十几万人……又或者将他们全数歼灭,那这一战北离必将取得胜利,到时候大夏北方边关能战者,也不过就是留在北川府的那十多万人。
解决了李晟的云州军,他完全可以大军压境,直接攻打北川府。
顾景之想突入他北离腹地,他也想直插大夏中原,现在就看谁棋高一着了。
这一点他南宫守义却一点都不怕,临阵决断,他自认甩顾景之十条街。
想到大功即将告成,南宫守义嘴角不由地浮起一抹笑意,不过他很快就压下心里的窃喜,转而凝重道:“另外,你再调两路人马,让他们接管灵州和代州,人不用多,两州加起来三万人足以,直接从晋安城出兵吧!”
如今顾景之手上能用的兵马已不多,他完全可以改变原来的部署,无需在云山、晋安和通济三地摆那么多兵马。
晋安距离两州最近,从那里出兵是最好也最快!
“末将马上安排!”
呼延连城拱手领命,随后像是想到了什么,他忽然笑道:“将军,您之前让末将关注大夏朝那边,现在有消息了!”
“哦?”
南宫守义忽然来了兴致,道:“探听到了什么情况?”
“将军,大夏朝对顾景之进兵之事很是恼怒,他们的皇帝已经颁发了圣旨,要顾景之调回大军,并想办法解云州之围!”
“另外,为表示大夏朝廷的不满,他们的皇帝连下十二道金牌!”
“十……十二道?”
饶是南宫守义久经风浪,也暗自咂舌。
“他们难道是疯了?”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懂,大军领兵在外,皇帝随意干涉乃是大忌。
顾景之出兵攻打琼华州的目的虽然和大夏朝廷的意志相左,可说到底也并非什么错误的决定,要不然他南宫守义又何必迎击大夏军?
呼延连城道:“听说顾景之改变作战计划,置云州于不顾,李业在朝堂上大发怒火,就连他们的皇帝都被堵了好机会呢!”
“哦?”
南宫守义忽然笑了,他说:“看来这大夏皇帝也压不住那些个开国老将啊!”
对于这一点,他却一点也不怀疑。
李业作为跟随夏帝的老将,还是大夏第一帅,周权不过是个十六岁的娃娃,又才刚刚登基,压不住那些个骄兵悍将也实属正常!
“看来,那顾景之有的头疼了!”
南宫守义有些幸灾乐祸道:“本将倒是要看看,当十二枚金牌入北川府后,他会如何抉择!”
“呵呵!”
呼延连城道:“大夏皇帝连下十二道金牌,这举止虽然荒唐,可面对如此压力,他顾景之应该不会不管不顾吧?”
“眼下咱们大军还未出动,莫不如先看看情况,以免那顾景之反悔?”
呼延连城小心地说着。
南宫守义闻言,沉吟了一会,最后还是摇头:“还是按原定计划吧!那顾景之是大夏皇帝的老师,他一身功勋在某些程度上,即便是开国将领都不敢与之相比!”
“难保他心生骄狂,将周权的命令视如无物,咱们已经延后了许多天,要是再延迟发兵,到时候恐琼华州不保!”
虽然,南宫守义心里也大致觉得,顾景之在面对十二道金牌的压力下,很可能会改变作战意图。
然而大军已经出动,这时候再改变意图,攻略云州……显然是不可能了,他南宫守义就不会同意。
顾景之是聪明人,面对一个希望不大的结局,他说不得会选择孤注一掷!
南宫守义不得不防!
反正北离那边也没想过他能在大夏占到什么大便宜,但如果因为他改变策略而导致北离本土被突破,那他这个主帅就要承担全部责任。
这个时候绝对不能轻举妄动。
做了决定后,呼延连城也不再多说,只能领命道:“那末将这就去安排!”
南宫守义摆了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