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虽不排斥祝长安,但听到祝长安想见他的父母,还是下意识警惕起来:“你想做什么?”
这群孩子在街上流浪已经许久,想必从前受过不少冷眼甚至是虐待,所以祝长安对他表现出来的几分敌意也能理解。
祝长安温和笑道:“我是将军府的人,我们将军府有意要重开收容所,想同你父母,还有其他流民商量。”
“收容所?”那男孩偏着脑袋,似是不解:“那是什么地方?”
收容所关闭已经是十来年前的事情,祝长安看这孩子大约八九岁的年纪,自然是没去过收容所的,想来他父母也不曾提起收容所的事,所以他听到祝长安说收容所只觉得陌生。
祝长安耐心解释道:“收容所就是专门收容流民的地方,那里有食物,有床铺,还可以读书习字,可以让你们免受飘零之苦。”
听了祝长安的话,男孩惊讶地瞪大了眼睛:“那么好的地方,为什么我阿爹阿娘从来没提起过?”
“因为当年出了些意外,所以你阿爹阿娘不信任收容所了。”虽然那男孩年纪小,祝长安却并没有真把他当作孩子哄,而是认真向他说明:“我这次来就是为了告诉你阿爹阿娘,收容所如今已经焕然一新,不再像从前那样了。”
男孩听到去收容所不仅有食宿,还能读书,顿时十分心动,再看向祝长安时,脸上那本就不多的几分警惕也荡然无存:“既然这样,那我就带你去见我阿爹阿娘!”
见男孩松口,祝长安也松了一口气。
这些从小就在街上讨生活的孩子最警惕,如果不是自己帮过他们两次,想来也不会这么容易就说通他们。
由那群小乞儿带路,祝长安一行人来到了城外的一座破庙。
到了地方,先前看着还有些稳重的小男孩立马扯开嗓子向里面跑去:“阿爹!阿娘!有个贵人说要带我们去收容所!”
看见男孩这孩子气的举动,祝长安一行人都下意识微笑。
再怎么故作持重的孩子,到了父母跟前,都会忍不住撒娇。
祝长安和檀舒几人笑着对视了一眼,提步进了破庙。
小小的破庙里挤满了人,祝长安一眼扫过去,全是乞丐,粗略估计至少有三十人。
跟着小男孩,祝长安她们很快就找到了小男孩的父母。
小男孩的父母看着约有五十岁上下,身上的衣服已经脏得看不出原本的颜色。
“收容所?不去!”男孩的父亲正坐在地上,手里拿着几根稻草正在编草鞋,一听见“收容所”就十分不赞同地摇头:“那地方就是骗人的,去了也讨不上吃的!”
男孩的母亲则是掏出一只附着些碎肉的鸡骨架递给男孩:“看我和你爹今天在酒楼外面抢到了啥!你拿去跟小妹自己分!”
男孩接过鸡骨架,抿了抿唇,眼里虽流露出不舍,但还是将整个鸡骨架塞到妹妹手里:“小妹吃吧!”
祝长安看了一会才上前去。
虽然此处的人都是无家可归的流民,但祝长安并没有因此就看低了他们。相反,她还带着笑意向男孩的父母行了礼:“两位,我是将军府来跟各位谈收容所的事情的,今日登门多有叨扰,还请见谅。”
男孩的父母见祝长安这般恭敬地同他们说话,对视了一眼,俱是有些怔愣。
他们幼时虽也是正经人家,但战乱后便一直是乞讨为生的流民,多年来有几个人正眼看过他们?
可眼前这小娘子不仅没有瞧不起他们,言语间还如此亲和,先前听到“收容所”时的反感已经消散了大半。
祝长安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娘子,别说现在他们是流民了,便是战前也没贵人如此好语气地同他们说过话啊!
男孩的父亲放下手里的草鞋,起身理了理身上虽满是补丁却还算干净的衣服,向祝长安恭恭敬敬地回了礼,才开口解释道:“这位贵人,并非是我们不愿意接受朝廷的帮助,若是每日都有饭食,谁又会愿意乞讨度日呢?”
“只是咱们姜州地处偏远,俗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便是说的姜州这等地界。”男孩的父亲叹了口气,似是十分无奈:“之前的收容所便总是有地痞流氓去捣乱,我们便是去了也拿不到什么吃的。而且我们本就是无依无靠的流民,又是食嗟来之食,自然也说不上话,所以这收容所,我们还是不去了!”
这人一开口倒是让祝长安吃了一惊。
听男孩父亲说话,竟是个读过书的!说不定战前也算是个小公子,只可惜因战争的缘故,才流落至此成了流民。
祝长安心中感叹世事无常,纵然先前对他们并不嫌弃,此时也更添了几分尊重:“我知道你们的顾虑,只是如今的收容所已与从前大不相同,还请阁下听我解释!”
祝长安将收容所的改革和让流民自己种地换取食物等政策一一给男孩的父亲讲了一遍。
男孩父亲先前只觉得纵使再开收容所也不过是重蹈覆辙,可听着听着,却觉得祝长安的话慢慢变成了眼前可以看见的未来画卷。
在祝长安的叙述里,他每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家人不仅过上了安稳的好日子,甚至家里的孩子也都念上了书,考了举人!
不知不觉,祝长安周围已经围了一圈流民,皆是沉醉于祝长安的讲述之中,展开了对未来的美好想象。
待祝长安说完,男孩父亲眼中已然饱含热泪,说话的声音都带着颤抖:“贵人说的……可都是真的?”
想着姜州账目上朝廷划下来的大笔银子和刚刚修缮完毕的收容所,祝长安笑着点点头:“自然是真的。”
说完,看着一旁分食鸡骨架的两个小孩,祝长安补充道:“不仅如此,收容所还会开设学堂,让流民的孩子不花一分钱就能读上书!”
这其实并不在祝长安最初建设的蓝图之中,只是这些小乞丐许多都已经到了该开蒙的年纪了,若是等到这些流民攒到束修的钱再送去读书,只怕已经过了开蒙最好的时间。
俗话说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不如干脆就在收容所里把孩子的学习问题一起解决了!
至于夫子……
祝长安觉得祝长宁就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