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亮剑:从苍云岭开始 > 第351章 城市交接与海洋渔业蓝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51章 城市交接与海洋渔业蓝图

“好吧!但愿我们不要发生不愉快的事。明天上午十点,我们先进驻城市,你们军人交接后撤出城市,我们同时会保护你们的安全,你们最好把伪军、特务和警察的武器今天全部缴械,并且看管起来,等我们明天交接,防止他们中间作乱,到时候,误伤你们军人就麻烦了。”刘铮有条不紊地安排着交接事宜,他的脑海中已经迅速构建起了整个交接过程的清晰框架,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细致入微。

“是,我们一定会约束这些持有武器的人,等待贵军交接。”倭国大使唯唯诺诺地应道。

刘铮当即向前一步,伸出手与倭大使握了一下,然后说道:“祝我们合作顺利!”这一握,看似简单的外交礼仪,却蕴含着复杂的国际关系与战略考量。

倭大使走后,刘铮立刻转身回到办公室,神情凝重地直接和陕西总部取得联系。他坐在办公桌前,拿起电话,详细地将两方谈的事情向陕西总部做了汇报。电话那头,陕西方面的领导认真倾听着,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和意见。最终,陕西方面对刘铮的处理非常满意,并决定严格按照双方决议执行。

刘铮微微皱了皱眉头,语气严肃地提醒道:“还是要将人员秘密派进去,防止伪军和特务趁机捣乱,一旦发现捣乱格杀勿论,乱世用重典,对顽固特务无需审判可直接枪毙,防止出现乱子。”他深知在这关键的交接时刻,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必须采取果断而强硬的措施来确保局势的稳定。

陕西总部也非常赞同这样的做法,并且按照刘铮的提议专门制定了一系列纪律。这些纪律犹如一道道坚固的防线,将为城市的顺利交接和平稳过渡提供有力的保障。

能兵不血刃缴获鬼子的财产和武器装备,减少我军牺牲,无疑是最好的结局。刘铮心中暗自盘算着,只要把他们送到海边,让他们坐船回去即可,这样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又能为后续的发展赢得宝贵的时间和资源。

刘铮思索片刻后,征求陕西总部的意见,说道:“让司令部后勤处长赵刚兼管北平的事务,毕竟他以前是燕京大学的高材生,对于管理城市也应该不陌生,其他城市,我也希望总部派出管理人员,将城市管理起来。自卫军主要的任务,是配合城市管理人员,将经济和文化建设起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发展的憧憬与规划,希望通过合理的分工与协作,实现军事胜利后的长治久安和全面繁荣。

刘铮现在不想让部队有限的人才,转到政府工作中,他深知现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经济。这次将长江以北地区全部解放,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有利的条件。他计划以东北近期的基础发展造船、纺织、汽车和炼油等产业。以前没有海军,太平洋的渔业都与华夏无缘,如今建设了海军,就要为渔船护航,让渔船走出沿海,到东海和太平洋中捕鱼,提高华夏百姓的生活水平。建造渔船成为了当下的第一任务,海洋中丰富的现成资源,华夏的渔民必须突破东海,前往广阔的太平洋开展海洋捕捞。

刘铮早已精心谋划,让买入大量的柴油机和船板,就是为建造渔船使用的。而渔船出海,必须成船队才能安全,甚至需要海军护卫。因为现在海盗猖獗,同时,倭国的海军还是比较强大,防止他们把以前的憋屈,撒在渔民身上。刘铮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对海洋渔业的深入了解,早就设计好新型渔船,吨位为五百吨,相应配备二百马力柴油机,有供应船跟随,在外一个月也没有问题。在准备建造渔船的同时,从欧洲国家转让过来冷冻船建设图纸,船厂也先期根据图纸生产冷冻船。先期的建造专家,都是自卫军在国外购买的造船企业请过来的。刘铮深知,简单的捕鱼船队也是系统工程,从鱼获的捕捞、存储、运输、加工到人员的规划与管理都需要细致考虑,因为,对于华夏现在的人们来说,这些都是新鲜事物,都是从零开始的。

刘铮的宏伟计划是,先期建设一千艘渔船,组成五个捕鱼队,每个捕鱼队两艘供应船,两艘冷冻船,在东海、黄海、鄂霍次克海和海参崴外海捕鱼,掌握好海洋气候后,到时候打破倭国的封锁,再进入广阔的太平洋捕鱼。

东北的造船任务原本就十分饱满,如今又多了那么多海岸线,造船就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以前,各地都没有造船基础,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几乎为零,原来造木船的技术和五百吨铁船的技术相差甚远。刘铮果断决定还按照以前一样,在各地就地招收造船工人,进行电焊和识图的学习。在东北没有造船之前,培养的两万电焊工和识图工程师就非常及时,他们在造船厂现在都是中坚力量。

刘铮决定在沿渤海和山东半岛各招收两万名有文化的青年,进行识图和电焊培训,并进行考核,持证上岗。他把这项艰巨而重要的工作直接交给了赵刚,赵刚则迅速找到李云龙的第三旅,要了一批战士帮助组织招收任务。

招收培训船厂工人的消息,通过《东北日报》的广泛宣传,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各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各个报名点人满为患,不仅有本地的青年踊跃报名,甚至江南很多省份的人员也不辞辛劳地赶来报名。刘峥秉持着来者不拒的原则,一周之内竟然招了八万多人。

赵刚望着这汹涌而来的报名人群,顿时感到压力如山,他意识到仅凭现有的资源根本无法应对如此庞大的培训任务,连忙找到刘峥商量对策。

刘峥沉思片刻后,冷静地告诉他:“先将各个学校空出的教室和宿舍用起来,这培训只需要一个多月,培训结束后,对于拿到证书的,到东北各船厂实习。”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仿佛一切困难都在他的掌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