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书画展的所在,是一个大院子,三进加东西跨院,是专门修筑来作为以后各种展览所用。

其中,东侧的跨院是作为一个整体展区而存在的,占地极广,几乎占据整座建筑的一半,前院作为展厅,后院则是瓷窑。

北宋的瓷器,汝,官,钧,定,磁州窑,凑不齐,但官窑的匠人却是有三位是景区员工。

章垚和他的两个儿子章和,章顺,父子三人就撑着这偌大一个作坊。

此时,章顺在前院接待着游客,这些天他们父子三人是日干夜干,人歇窑不歇,虽然比在大宋官窑时累多了,但想到那待遇,又是干劲满满,得对得起钱嘛。

“金丝铁线,紫口铁足,仿的官窑吧?啧啧,这小香炉烧的,太对了,这要是做个旧,国宝帮不得嗷嗷叫着保真啊?”

“要不看看底款?总感觉有微波炉适用哎?”

“你家的香炉进微波炉啊?”

游客们参观着满屋子的瓷器,虽没有明代青花瓷那般的惊艳,但大宋的瓷器,典雅,秀丽,尤其是官窑出品的,宫廷气势,高雅大气,一丝不苟。

毕竟,只要是和艺术搭边的,赵佶玩的就是顶峰。

宋朝的官窑,分北宋和南宋,北宋时就是赵佶搞的,当时的官窑,就是汝窑,五大名窑的汝窑就是它作为官窑的这二十多年的汝窑。

那是宋瓷的巅峰,不得不说,还得是大艺术家赵佶牛逼。

展厅里的展出,主要是祭祀,文房之类的,炉,瓶,洗,盆,仿商周青铜器造型的尊,觚等。

基本上都是青瓷,雨过天青云破处,天青色又是其中精品中的精品。

章顺作为小儿子,手艺没那么到家,所以接待活基本上都是他的,干了那么久,开始时话不多的小匠人,也成了熟练讲解员和销售员。

“这位郎君好眼力,家父便是汝州的官窑匠人,所制瓷器皆是宫中御用!

这青瓷呀,以玛瑙入釉,釉色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营亮,这天青色更是一绝,歌里都有唱啦,天青色等烟雨嘛~

就这天青色您别看在现在不起眼,在我们那,整个大宋,只有我们汝州窑烧这个釉色!”

话语里全是自豪。

能不自豪吗?当初来了景区时,觉得大家都去做买卖啥的,自己父子三个别说官没捞到吧,还得操持这老本行。

还觉得郁闷呢,后来得知自家汝窑瓷的天青釉葵花洗拍卖的价格……

两个亿……两个亿啊!一生一世花不完!

啥也不说了,以后还埋什么铜钱银子呀,一个破政和通宝到现在才十块钱不要,埋点瓷器留给子孙后代它不香吗?

打那以后这父子三人感觉自己干活都不是烧瓷器,这叫铸币好吧。

“话说,天青色等烟雨,是真的要在烟雨天烧才能出来吗?”

做接待就这点比较累,一个问题要解释八百遍,今天讲完了明天又来人了,上午讲完了下午还得讲一遍。

不过章顺早就习惯了。

“郎君此言谬矣,事先说明啊!天青色是我们窑的才是!青花瓷这歌名我建议是改成汝窑瓷!

色泽若是要纯净,柴火是越干越好,如此火力足,烟也少!

釉面玉感最强,若是烟雨天,那柴火受了潮,那就麻烦咯。”

嗯,这是今日第三次回答这个问题了。

天青色的秘密,其实就在于一个焖字。

大量的干柴,迅速烧完窑内氧气,高温焖出来。

后院里,章垚和章和正在准备烧制一窑新的瓷器,年底的岭南天气也渐渐干燥起来,正是烧青瓷的时候,或者说,正是用老法子烧青瓷的时候。

章垚在游客的围观下小心翼翼的把瓷器码放齐整,一旁,章和还在最后烘干着松柴。

干着活呢,父子两个不由得看向了院子角落的一台电窑。

还得是那玩意好使啊。

还有加湿器,除湿机,虽然不用等烟雨,但就算要等又咋滴,干就完了。

后世的窑他们虽然没去亲眼看过,但视频里看过。

此时的章垚听着游客们称的大师,其实脸是红的。

问:现在的汝窑达到大宋汝窑的水平了吗?

祖宗:你要把技术传给我,你就是我祖宗!

那景德镇随便拉出来一个大学生的作品,都看傻了章家爷仨,所以章顺才乖乖跑去接客了,烧个毛的瓷,多看几个视频多学学不比烧柴好吗?

哪怕是前院的展品,那也是展一个形制和古法烧制,最多就是审美,要说技术,是真比不上现代瓷器。

虽然爷仨是这样想的,但游客不是呀。

“卧槽,真用柴烧啊?章师父,这玩意卖么?我订一个呗?”

“难得了,话说那边的香炉是准备拜拜吗?那么讲究的呀?”

“老祖宗的手艺就是牛逼,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啊!”

听着游客们的赞美,不善言辞的章垚随口道了几声谬赞,继续码放他的瓷器。

章和则是默默的拿起一个在大宋可以作为顶级瓷器的杯子,喝了口茶,这杯子,九块九,包邮的……他自认他烧不出来。

心里苦涩:别夸了,再夸,老爹要钻窑炉里给自己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