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剩下的村民面面相觑,不知道他们还有什么安排

“是这样的,我家准备开作坊,肯定会大量生产豆腐以及豆制品”

“如果各位叔叔阿姨不嫌弃,可以来我家领豆腐拿去售卖,我在镇上卖三文一块,因为大家是一个村的,我给大家两文钱一块”

“你们可以拿着豆腐去其他村上售卖,卖多少钱,随你们定价,买多少看你们的本事,我这里只收两文一块”听到这话,村民们顿时面面相觑了起来

“什么?我们领豆腐出去卖?你们家舍得?”一位村民说道。

“这豆腐听说在镇上可出名了,一盘能卖很多钱呢,可是我们没钱啊”另一位村民也是一脸为难,岁禾家的豆腐在镇上有多抢手他们都听说了一点可是这陈家真的愿意把豆腐拿给他们卖吗?

岁禾朝他们鞠了一躬,微笑着回应道:“是真的,我家出事的时候,是你们为我跑上跑下,帮我照顾家里人,我岁禾有恩必报,所以我愿意将豆腐拿出来让大家去卖”

岁禾知道,他被抓进衙门的时候,是赵村长和林老爹陪着爷爷赶到镇上为他奔走,也是王婶在家里陪着奶奶,他在家养伤的时候,相熟的几家你拿一把青菜,我拿一把大米,赵村长更是拿了红糖过来,平日里他们都舍不得吃的东西都给了岁禾

岁禾也是人,这一点一滴的,岁禾都记在心里

“而且没钱也不要紧,你们可以先领,等卖了铜板再把钱给我也一样的,当然这件事不是小事,得等他们商量好,需要豆腐的可以去林泽哪里登记,明天一早就可以过来拿豆腐”

岁禾肯定的点点头,随即笑了起来:“不过我先说好啊,你们可要多去几个地方,帮我把豆腐卖得更远,让整个应城以及周围村子都知道我陈家豆腐”

“好说,好说,我领一板”

“我领两板”得到岁禾肯定,村民们都跑到林泽面前,你一板,我两板的定了起来,林泽仔细的记着各位村民需要的数量,人数虽然多,但是林泽还是游刃有余非常的淡定

与他们签好雇佣契约后,岁禾便开始给大家分配工作。男人们负责搬运和搭建作坊,有了几位叔叔的帮忙,磨盘很快就搭好了,几位叔叔轮流上去试了一下,感受了下后,心里有了数

婶子们则负责打扫和整理。大家热火朝天地忙碌起来,不久,一座简陋但整洁的豆腐作坊就呈现在眼前。

几大桶的豆子泡在了盆里,他们便离开了,约定好明天一早就过来

第二天,天还没亮,岁禾家的院子就升起了炊烟,有节奏的磨盘声便开始回荡在了这个村庄

等天微微亮的时候,随着一声鞭炮声,岁禾家的豆腐作坊就正式开业了,一群拿着扁担的人就说说笑笑的来到了岁禾家门口

没一会,挑着扁担的汉子就陆陆续续的出了村子,在岔路口分开,腿脚不好的就走近点,他们腿脚好的可以挑着往远处的方向走,大部分都是挑着两板试试水,这两板豆腐卖出去,除开成本,一天也能落个几十文

豆腐都送出去了,接下来岁禾便开始做腐竹了,岁禾站在一旁,几位婶子也站在岁禾后面,等锅里豆浆差不多时,岁禾用手轻轻的探入锅里,惹的一旁的几位婶子惊呼

岁禾轻轻的捻起豆浆上面的一层黄色的薄皮,将那层皮搭在面前的竹竿上

“几位婶子看见了吗?这豆浆上的皮是挑出来晒开了就是腐竹”

“哎呦,这就是腐竹啊,真神奇啊”王婶一脸惊奇

“是啊,王婶,接下来就辛苦你们了,将这一层层的腐竹弄出来了,不过这豆浆很烫,各位婶子要小心点,不要被烫伤了”岁禾走到一边,将位置让了出来,另一位大娘就站在了岁禾的位置,学着岁禾的样子捻起一块腐竹搭上

“你放心吧,岁禾,我们围着灶台转了大半辈子,不会被烫着的”

临近中午,一些走的近人开始陆续返回。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挑着扁担的一头,另一头挂着两个板子,看来豆腐销售得很顺利。

“还别说,这豆腐真是好卖!我刚到邻村,他们一听说是豆腐,就被一抢而空了!”一位大叔兴奋地说道。

“是啊,好多人都没买到,还让我明天多带些呢!”另一个人也笑着附和。

“还有人问我是不是镇上的那种豆腐呢”

“我也是,看来这豆腐的名头已经传到十里八乡的耳朵里了”

把本钱交给了岁禾后,并且预定了明天需要的豆腐数后村民便回家了,今天晚上他们可以睡个美美的觉了

临近晚上,走的远的人也都回来了,在村口汇和后,都纷纷讨论大家去了那些地方,卖了多少钱,最远的那家偷偷摸摸跟岁禾说他一块豆腐买四文呢,一快豆腐足足赚两文

岁禾笑了笑,她知道自己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大半。等这些豆腐打出名头,大家都会记住他陈家豆腐,到时候他汇丰楼等着倒闭吧

有了村民们的帮忙,岁禾便不用担心销量了,他只负责做源头厂家,销售这些交给其他人,虽然一块豆腐少赚一文,但是薄利多销,只要每天出的多,一天的铜板也是不少

加上做豆腐的黄豆,除了她在村民家收的外,自己从空间里也拿出了不少,这样成本又下降了一半

岁禾院子里的三个磨盘不停的运作,不仅要保证同仁酒楼的用量,也要保证青山村村民的量,等稳定下来后,每天都有上百板豆腐从岁禾的院子里出去

青山村的村民,早上挑着豆腐出去,下午在家里干农活,这样赚钱,地里都能顾得上,日子过的越来越有盼头

随着《咏豆腐》这首诗的传播,豆腐的美名也开始像四周传播,不止应城的人吃,连周围其他地方的文人雅客也慕名前来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