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跟着姓名学国学 > 第364章 延佑复科,以儒治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64章 延佑复科,以儒治国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

慢慢到来,困于囚车之中,遗憾,有结果。

管仲被关押在囚车中,摇摇晃晃送往齐国国都。

他有遗憾吗?

当然有。他辅佐公子纠争夺齐国国君之位却功亏一篑,被迫逃亡鲁国。如今作为罪人被引渡回齐国,只能慨叹造化弄人。但这是他一生知己鲍叔牙的计谋,管仲被引渡回齐国后,齐桓公择良辰吉日亲自出城迎接。他拜管仲为相,称其为仲父。

君臣齐心协力,使齐桓公制霸春秋。

局面就算糟糕到身陷囹圄,满腹怨屈且有志难伸,只要我们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而是继续持之以恒,奋发有为,我们依然会争取到理想的结果。

阳光总在风雨后,无限风光在险峰,成大事者,怎么可能不经历大磨难?

元世祖忽必烈晚年曾命人寻访隐居于江南的宋朝遗臣,延引入宫觐见。其中一人神采飞扬,谈吐不凡,翩翩有如神仙人物。忽必烈见之大为惊喜,将他的座位安排在尚书左丞相之前。

这个人名叫赵孟頫(1254年10月-1322年7月),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

赵孟頫自幼聪敏,过目不忘,下笔成文,颇有贤名。南宋灭亡后,他不仕元朝,而蛰居在家精研经义,声望日隆。正当他只想安心做个南宋遗民时,此番被选入宫得到忽必烈的青睐,便再也难以超然世外了。

赵孟頫被授予兵部郎中,此后历任四朝,累迁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

以赵宋宗室的身份而入仕元朝,赵孟頫是贰臣贼子吗?

很难说。

在耿介守节方面,他不能和文天祥、陶渊明等前辈比。

明代书法家项穆以字论人,评价赵孟頫的书法温润闲雅,似乎承续了王羲之的正脉,但字体妍媚纤柔,缺乏大节不夺之气。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的评价更加直接,他认为赵孟頫以宋朝皇族改节事元,这事实在说不过去。但他也承认赵孟頫风流文采冠绝当时,翰墨当为元代第一。

赵孟頫的书画成就早有定论。他的书法被称为赵体,与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中国楷书四大家。

他开创元朝新画风,是元代画坛的领袖人物,被称为元人冠冕。所谓“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意指赵孟頫的艺术实践,使元代以后文人画逐渐成为画坛主流。

相比赵孟頫,金国遗老、有北方文雄之称的元好问(1190年8月—1257年10月)堪称又一位“靖节先生”。

金国灭亡后,元好问隐居不仕,在家中潜心着述。他曾主动觐见忽必烈尊称其为“儒教大宗师”,曲意恭维的背后是劝说元朝皇帝任用儒生治国。

赵孟頫和元好问作为前朝遗民,始终与元朝若即若离。他们囿于自己的身份而“困于金车”,满怀黍离之悲、亡国之痛,寄情书斋,埋首创作。前者开创了中国书画的新天地,而后者则努力以一己之力延续儒学传统,这就是他们努力得来的结果。

实际上,从元世祖开始,元朝政府表现出了对儒家足够的尊重。

元成宗即位之后,下诏尊奉孔子,在大都新建文宣王庙,于其内建国子学,并将理学定为官学。

我们说儒家有很多问题,比如把人分等级、定尊卑,而且容易养成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奢靡享乐之风。

但儒家也有很厉害的地方,比如主张华夷之辨和重视修史。

所谓华夷之辨,就是华夏与蛮夷。

孔子提出尊王攘夷,视中原地区为文明中心,任何人如果不遵制守礼就被视为蛮夷。蒙古人一旦陷入华夷之辨,就只剩两个结果:要么破罐子破摔地自认为蛮夷,要么自觉不自觉主动向汉文明靠拢。

我们看,汉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这么体现出来了。我不用打架打过你,甚至不用吵架吵过你,因为只要你站起来和我吵,你就已经输了。

更何况,在历代儒家学者的努力下,中国历史从公元前841年的西周共和元年至今,从来没有中断过。

元朝要修史,就得找儒家。修史的那一套微言大义、评判标准,儒家已经用了两千多年。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哪个民族来到中国,想不被汉化都不可能。

早在公元1234年,德安(今江西德安)人赵复被俘虏到北方后,就在燕京设立太极书院,讲授程朱理学。他是程朱理学在北方传播的第一人。

元成宗的继任者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早年接受过儒学教育。他登基以后进一步尊儒,下诏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这是孔子在中原正朔王朝获得的最高级别封号。元武宗还下诏将《孝经》翻译为蒙古文,刻版印刷,在蒙古王族中发行。

此外,元武宗对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也大加优待。他加封龙虎山天师张与材为金紫光禄大夫,进爵留国公,锡金印。又升玄教第一代大宗师张留孙为大真人,知集贤院,请他为自己讲授老子之道。

元武宗的继任者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更是自幼熟读儒家典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登基后推行以儒治国的政策。他下诏将《大学衍义》节译成蒙文赐予臣子,又将《贞观政要》和《资治通鉴》等书摘译为蒙文发行。

公元1313年底,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翌年金秋,全国举行乡试,录取三百人。第三年,三百名乡试合格者在京城大都举行会试,一百人中选。一个月后,一百名会试中选者在皇宫举行殿试,五十六人进士及第。

这次科举考试模仿唐宋旧制,指定朱熹集注的《四书》为考生的标准用书,史称延佑复科。此时,距离南宋灭亡已三十六年,汉族士子终于重新走进科举考场。

科举考试的恢复,使儒家学说重新成为挑选人才的标准,加速了蒙古人和色目人的汉化,同时也给汉族士子提供了一条入仕的途径。

此后,以儒治国的政策得到继续深入地推行。

来徐徐,困于金车。中原文明慢慢将蒙古民族从部落时代带进封建时代。以儒学为先驱,中国元朝的少数民族一点点被汉化,最终融合成为华夏民族不可或缺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