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前往雁城的车队在官道上缓缓行驶,代表皇室的旌旗迎风摇曳。

马车上,阿黛伸出脑袋看着不远不近跟着她们的商队,说道:“县主真是好心肠。”

“一路行来,足见百姓不易,举手之劳,能帮便帮吧。”

乐安淡淡道,忆及方才之事,据那名为莫乞的商队话事人所说,他们是从北边来的药材商,前往翌阳关边城售卖,近来附近流寇四起,商队已经遭受好几次袭击,损失了不少护卫和财物,再这样下去只怕到不了翌阳关了,血本无归事小,丢了性命事大。

跟着车队只是狐假虎威,震慑宵小,莫乞恳请允许他们与钦差队伍同行。

阙德本是不同意的,谁知道他们是不是贼喊捉贼,没准他们是匪徒假扮的商队,混进他们队伍当内应?此处天高皇帝远,亡命之徒也不是不敢对钦差队伍下手。

还是乐安提了个折中的办法,让商队与钦差队伍保持一里的距离,这样寻常匪徒看见前面的军士,皆会避其锋芒,商队也就安全多了。

阙德想了想,如此安排,只要护卫警醒些,商队那点人对他们也造不成什么威胁,看在乐安的面子上也就同意了。

莫乞的商队,保持着一里开外的距离紧紧跟着。

“主人,这宣国皇室倒还不错,属下还以为他们会要求我们至少上供一半药材当保护费呢。”

“吾先前亦是如此想,要知道如今雁城闹瘟疫,正是需要大量药材的时候。”

“厢南郡王倒是个正派人。”

“主要还是乐安县主体恤百姓。”

莫乞回想起,方才乐安县主劝说厢南郡王的话:身为皇族,当庇护治下百姓。

不禁有些欣赏起这个宣国县主,仁善却又不会盲目施恩,良善与理性并存。

而此时边城驿站中的沈卿纠结无比,之前在陇县见识了这时代的人如何应对蝗灾,就能想象他们会怎么应对瘟疫。

大概率会先求神拜佛做个法事平走“瘟神”,不顶用的话再让宣帝下个罪己召,官员集体反省等一系列玄学措施。

如果宣帝英明神武的话,最多也就是派几个大夫带着常用消毒药材过来,但学过历史的都知道,古人对瘟疫认知有限,连它是怎么来的都不知道,更别提防治了,基本上就是送些清热解毒的汤药表示国家没有放弃他们,然后隔离,听天由命。

沈卿倒有一些基础卫生常识可以提供一些建议,但万一人家让他身先士卒怎么办?这回他可不敢像在陇县那样直接莾上去了。

蝗虫他看得见,可以物理消灭,病毒这玩意儿无处不在肉眼又看不着,防不胜防,太可怕了,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中招,人对未知总是充满恐惧。

可什么都不做,就在这里等着一城人死干净再过去?那良心又有些过意不去。

权衡了半天,沈卿打算先把瘟疫为数不多的防治常识整理出一份来,然后匿名投给爱民如子的好官,或者义薄云天的勇士,如果没有,或者投了也没人信,那他也没撤了,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人总要对自己有点逼数。

瘟疫爆发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根本原因就一个:卫生意识太差了!

常言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去岁大旱可以说是颗粒无收,闹饥荒的时候,灾民往往是逮着什么就吃什么,从树皮到观音土,再到野味,蝙蝠田鼠估计都不放,过难免会吃到一些不干净的东西,造成传染病。

而如果这些带着病毒的尸体一旦腐化,就很有可能造成更大的瘟疫。

各种能传播瘟疫的脏东西都被丢得到处都是,再来场大雨,一雨成沼,这么差的条件直接成了病毒的乐园。

雁城暴动本就是灾民聚集成的匪寇,当时应该就早已经有瘟疫蔓延的前兆,当时的雁城被暴民所掌控,没有及时得到控制。

甚至根本不打算控制,还把病原体扔井里,井水联通地下水,直接成了移动传染源……思及此,沈卿觉得这里其实也很不安全,待会儿要提醒大家伙用水问题。

此地位于雁城下游,河水应该也不能喝了,谁知道那群恐怖分子有没有把染瘟疫的尸体叶扔进河里?

至于井水……沈卿打了寒颤,算了算了,还是无根水安全,如果不下雨,那就晚上接露水再煮沸。

治疫先治水,水是生命之源,被污染的过的井,不知道雁城现在的话事人有没有派人去掏一掏泥,清理一下。

沈卿突然想到,既然叛军可以在井里扔尸体,那直接扔药包有没有用呢?

当然不是扔治病的药,治疗瘟疫的成品药估计抖没有,但雁城应该还有没有染病但被跟着一起隔离的健康百姓。

前世看过一部电视剧,里面的神医将一些提高身体免疫力、抗病毒的中药方,直接投入到井水里面,让老百姓打饮水喝,从而达到一定的预防效果,不知道实际操作可不可行?

不管了,是条思路,先记下来。

另外,消毒也很重要,这年头没有消毒水,但高温杀菌,要宣传使用热水,感染者的尸体和使用过的器具都得焚烧。

这点可能会遇到不小的阻力,毕竟这时代讲究入土为安,而且百姓生活水平低,格外惜物,不太舍得烧那些衣服被褥,估计只能让军队强制执行了。

熏香也可以使用起来,蚊虫之类的也是细菌携带者,它们对熏香颇为敏感,而驱虫自然有利于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似乎醋也可以杀菌?或许可以洒一洒?

不管了,先记下来,希望宣都会派来个有经验的能吏。

正当沈卿奋笔疾书时,雁城士卒发出一声惊呼。

“中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