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子见到颠覆他人生观的一幕,一群大雁落在枝头齐齐看着他,难道哥哥说的是真的?
他的心脏激动得砰砰跳起来,赶紧跪下虔诚叩拜,默念自己的愿望。
当他抬起头时,那群大雁果真有灵,又齐刷刷的振翅飞走了。
“哥哥,传说是真的!”拴子振奋的想和沈卿分享许的愿望。
“嘘~”沈卿竖起来一根手指,“说出来就不灵了哦~”
栓子赶紧捂紧嘴巴,这可能是他这一生唯一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不敢亵渎神明奢求第二次垂怜。
“天道酬勤,神明只会保佑你,事情还是要靠自己去做的,明白吗?”
“嗯!”栓子睁着亮晶晶的眼睛用力点头。
哥哥是有见识的人,他说老天爷喜欢勤快的人也一定没错!因为相信有神明眷顾,自此做事凭添三分底气。
若干年后他真的实现少时的心愿,在雁城安家立业,对学问素来遵崇的他却对“子不语怪力乱神”这句话嗤之以鼻,坚持道:世上真的有神明!
沈卿看着栓子恢复这个年纪该有的活力加入孩子们扔泥巴的斗争中,总算舒怀的笑了。
【我还以为你会用昭君体验卡扛饥荒呢】系统的声音久违的在脑海中响起。
“本来是有这想法,但不是在实践之前先遇着这小孩了嘛。”
“统子,这几天我心里特别难受,你要是个基建系统,我可能就一时热血上头同意卖身了。”
系统没应他,心道,你不是最清楚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吗,谁会莫名其妙的帮助一个世界?
【世人皆苦,你救得过来吗?】
“之前听说过个故事,海水退潮时很多鱼在沙滩上搁浅了,有个小男孩一条一条的捡起来放回海里去,大人和他说,这么多鱼你救不过来的,也没人会在意。小男孩捡起一条鱼说,这条鱼会在意,又捡起一条说,这条也会。”
“我救不了所有人,只救眼前能救之人。”
【那你怎么不直接给他一片金叶子,或是把他带离这个小山村】
“那可能会出人命,再说我又没英雄病,不肩负他人的人生,只是送他一份希望,未来的路还是要靠自己走。”
【我还以为你喜欢当英雄】
沈卿摇头,“我不想当英雄,英雄太苦,总是被辜负,我只是当个人罢了。”
系统细细琢磨了下这番话,是说很多人都不当人?
到了饭点,使团很自觉的烧水配干粮,根本没指望这村里能有好东西。
沈卿往中央看了一眼,阙殊食不下咽,本有些婴儿肥的小脸都消瘦许多,孩子从小没吃这么差过,一路上他没再哭闹却沉默寡言。
看着阙殊放下干粮,自己走到门外看着天空发呆。
沈卿无奈的摇摇头,今天遇见的小孩怎么都这么多愁善感?
他走到阙殊身边问道:“殿下怎么不吃?”
阙殊有些惊讶的抬头,使团里很少有人和他主动搭话,让他感觉自己只是个需要被送到目的地的物件。
景川坠崖当天,他被团团围住,根本没有半点危险,躲在车厢没敢冒头,事后也没人跟他说多了沈卿这号人,是以他根本没注意到沈卿。
“这位……”阙殊看着沈卿穿的不是侍卫制服,后腰插着两柄刀,又是从宣国使团里走过来的,料想是沈氏供奉,怎如此年轻?
又想人不可貌相,小小年纪能被派出来保护沈澈一定不简单,仔细打量了沈卿几眼,只觉面善,礼貌道:“这位仁兄,我们可曾见过?”
哥是你隔壁班的同学,沈卿心道。
“在下一直都在使团,殿下自然觉得眼熟。”
沈卿哄小孩,又问他一遍为什么不吃晚饭。
“难吃。”
天时地利人和,沈卿带着阙殊去隔壁村长堂屋,来版皇子变形计。
“呕~”
阙殊扶着墙根呕吐不止,沈卿把自己的干粮送给神色窘迫的村长一家,走到阙殊身边拍着他的背顺气。
“现在这个时节青黄不接,村长家的饭食是在野菜汤里撒把麦麸,难吃只是它微不足道的缺点,最关键的是还不顶饱,撒泡尿就没了。”
阙殊脸色难看,沈卿接着道:“但它有个好处,能让他们活着,殿下一路行来,应该能瞧见宣国底层百姓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阙殊大概明白沈卿想表达什么了,说道:“可孤是天潢贵胄,和他们不一样。”
“但殿下现在要去榆国当质子了。”沈卿勾起嘴角露出狼外婆般的笑容,讲起前世影视剧中过的凄惨无比的质子故事。
什么挨饿受冻啊、生病全靠扛啊、被宫女太监欺凌啊、吃死老鼠啊……阙殊听得瑟瑟发抖。
“所以殿下,如今这点苦头实在不算什么。”
幸福度都是对比出来的,阙殊卡巴卡巴的啃起干粮。
沈卿满意的点点头,挫折教育完也该给孩子点鼓励,便又带着阙殊去了启国使团那边。
景川看见沈卿过来,有些意外,问道:“沈三……郎,有何贵干?”
“收账。”
“……”
景川的心脏咯噔一下,好在沈卿这次的要求并不过分,只是让他分享下在宣国做质子的生存经验。
如果启帝不食言,他成功当上太子,这回出质反而是因祸得福,也算是个正面教材。
回想起来,永熙帝好面子,他在宣国当质子的日子可比在启国冷宫好过多了,同学一场,即使是看在德音的面子上照顾一下阙殊也是应该的。
有了景川做样板,阙殊安心多了,这一天的心情大起大落,太折磨人了。
【你人还怪好的】系统对缺德宿主有些改观了。
“那倒不是,沈卿兮走马灯里,最后是阙殊当了皇帝,趁早结个善缘。”
【……】
第二天退伍开拔,不到一天时间就到了栓子需要走两天的雁城。
他们停下补充物资,雁城临近边关远不如宣都,却是拴子见过最繁华的地方,是终极一生的梦想。
再往前走十天左右,过了平丘郡就到启国了,可能是近乡情怯,景川有些坐立不安。
自此上次鹰愁涧遇袭坠崖,一路行来就没再出什么意外,小股匪盗在远处探头探脑,见他们这一支近千人的军队,立刻逃之夭夭。
一击未得手,不知背后之人是放弃了,还是在憋大招,越接近启国,使团里的气氛就越紧张,大家伙都紧绷着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