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尽管如此,丞相职位却权力显赫,除承担全国行政机关职能外,更有考核任命全国郡县官员的权利和处罚处分的权能!但必须注意的是,皇帝近亲、一些核心机构官员如九卿以及内史(类似于现直隶总督的角色)不在考核范围之内。

换个角度看,除去这几位关键官员外,全国各地的政务皆受丞相管辖。正因如此,始皇帝设置了左、右丞相,防止出现一方独大的情况。

当始皇帝在位时,借助征服六国积累下的声威,利用这套政治架构,轻易就能在打击政敌的同时,实现意志覆盖至所有规定之上。换做是继位的扶苏,面对的则是历经多年的始皇之规需知的是,秦帝国所谓的“祖制”,尽管未如后世这般神圣不可侵犯,从商鞅改革开始,历代秦王朝实际上多会在一定程度违背先王的旨意,以适应时代的变革需求。

扶苏思考的是,既然现在朝堂的局面,犹如死水,四通八达而相互缠绕——能否做出一个挑战祖规的决定,开启一个新的局面呢?

对于始皇帝而言,设计的制度是为了传至万年,并非仅仅局限二、三代,而是一种委托管理制度模式,皇帝把国家政权托付予大臣,政务由丞相和三公九卿共同掌舵。自信爆棚的大胖子认为,自三皇五帝以后,其历史成就无人能够超越,所以其创立的制度必将是完美的、且适应于千年百世。

于是,他坚信,制定的政策将没有缺陷,必定适用于无数个时代,永远指导未来子孙如何前进。

对于扶苏来说,那些真正的障碍不仅在于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高级政务官员,而是他们在政策制定中的权力之手。

既然被秦皇时代的政治架构桎梏,那么为什么不学习一下武帝的智慧,试图摆脱现行的三公九卿体系呢!

在此的驱动下,扶苏从一旁拿取了一片竹简,开始草拟关于调整官僚职务的敕令:

调整中书令组织模式,内宫引导、接待及仪式活动由宦官统领;重组尚衣局及尚席局的职权,使之能直接讨论政事,而非仅仅作为文书起草机构。

写下一系列的敕令后,扶苏又准备了另外几份竹简,持续编写下去:

任命侍郎李承为尚书令,品级相当于八百两银币;

委派弘文阁的萧何为尚书右副将,其俸禄按五百度量计算;

指派博士郦食其担任尚书左副将,同萧何的秩比,各为五百两银币;

命令弘文阁萧何为尚书右领主,秩等同于五百两银币;

委任周昌为尚书左领主,其品秩亦为五百两银币;

指派兵士陈婴为内官谒者的令官,品位同样达到八百两银币;

任命周苛为内官右丞,他享有同等的五百两银币的待遇;

又安排了兵士陈平等人为内官左丞,在相同待遇下的角色,皆享受五百两银币。

为了强化内侍部门的功能,增加太中大夫叔孙通用腰牌进出皇都的能力并授以特例权限,以体现他对君侧的信任和支持。

随后,从士馆内选拔了几名熟知公事的兵士作为尚书助理与内官使者之列,他们尽管职位较低至八百两之下,却均在宫中承担辅助皇帝的服务,因此无须经由丞相府任命流程。

完成这一系列敕令后,用口略吹去纸上的些许残湿印记,看着下方密密麻麻的名字,心里溢满着骄傲。

这样的秘书团队阵容,可以说是古今独一无二了吧?当年汉武帝便是以类似的手段,逐渐消解了旧朝大臣的影响力,使他们从政策的缔造者转变成了只懂服从、不问缘由的职业政员,权力分割、职能区分的策略犹如后来内阁制和军机处的雏形,既赋予决策性,又保持执行效力。

这种对官僚结构和权责分设的操作不仅在历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也为后人的权力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在坚持统治稳定性与推进变革间寻找可能的最佳方案,同时保持了权力平衡的微妙之道。这种历史借鉴在现实政治中的实践价值不可小觑,尤其是在追求政治现代化与制度改革的道路上,吸取古人的智慧以求实现更加公平和高效的政治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内廷主管决策,而外部行政机构负责执行政策。如若外部们反对某一决定,理论上,他们甚至可以选择辞职,并回家帮孩子抚养更多的子女。在几年前的局势中,嬴政或许并不具有这样的魄力和影响力去做这样的举动。但是,经过陇西战役的巨大成功,开辟千里的壮举,使他的信心和权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关于那些东胡使者,扶苏将他们暂时留在了礼宾馆。一方面说是为了与邻邦友好,实际上是在尝试从他们的口中获取对匈奴及其周边部落的内部动态情报;与此同时,他也提出了考虑在北部边境开放市场,交换东胡特色的商品的想法。

由于扶苏善良,无法眼见他人困境,打算用河东产区的食盐来交换东胡不需要的人参、海豹皮、牛、马等地方特产。

“君主,这就是新建设的琉璃制造工厂吗?”蒙毅好奇地四处张望道。

“确切说是琉璃厂,”扶苏更正道,“但是叫它琉璃制造工厂也没什么不对。”

据说中国早在殷商时代就掌握了解锁琉璃技术,而当时生产出的琉璃实际上是青铜锻造过程中的副产品。

因此在决定为始皇帝准备陵墓祭器的时候,扶苏忽略了小官公子衍的反对意见,动用宫殿里的多件琉璃珍品来替代了一些原本计划用青铜制成的祭器。

如果不是因为工程量太大让他顾虑重重,甚至还想考虑用混凝土代替在帝陵中使用铜材料的部分构建,目的可能只是为了确保拥有足够的金银储存作为货币体系的基础。

对于琉璃而言,其制作工艺比较简单。首先需要用到能耐受高温的容器(即陶土制成的熔炉),这在以青铜制造业闻名的时代其实并没什么难度。

原料主要包含三样:沙子(石英)、灰岩、纯碱。这些物质都可以在关中的地区广泛找到,因此只需求收集和基础处理即可。

最棘手的部分在于获取纯碱——考虑到即将到来的冬季,以及上郡盐湖中产出天然纯净碳酸钠的运输还在途中。因此,为了得到纯碱,扶苏不得不用上了一种较为笨拙的办法:通过从木柴的灰烬中提取。

得益于这个时候的地区繁荣和大量的居民,而且人们通常使用的烹饪原料以木柴为主。这样下来,木炭灰的数量几乎是无穷无尽。

一旦得知朝廷会花钱来回收这些木炭灰,内史区域的所有公民几乎乐疯了!随之而来的舆论支持大幅上涨,扶苏便能够收集足够的纯碱作为原料来进行琉璃生产。

就在扶苏和蒙毅抵达生产厂的时候,恰逢琉璃制品快要烧制成功。蒙毅盯着一名手里端着大量粗盐忙碌的工匠,回头问扶苏道:“君主,制作琉璃也需要使用盐吗?”

思考片刻后,发现无法以简短的说明阐述其缘由,他带着蒙毅一同上前,边观察边介绍。“琉璃出炉后,内部残留气体将导致其硬度不足,也就是不牢固且易于破裂。”

他指着燃烧室补充说道:“你会在这份成品的展示上理解这个过程的。”

听到这里,蒙毅感到很糊涂,他在乎的只是看到眼前这怪异建筑,并注意到几个工匠轮番拉动手动鼓风装置,大量的暖流滚滚而来,不禁让他想起了一句谚语:\"大风天里的炉火,只热一端而凉在另一端......”

不多时,一位工程人员要求开启炉盖,立刻有大量热能爆发,炉内充满了沸腾的粘性物质。

\"保护陛下!\"蒙毅沉声喊道,并将自己的身体挡在扶苏的前方。

紧跟在后的几位中等也纷纷向前站稳,他们肩并肩站立在一起形成了人体屏障,完全遮住炉子和扶苏。

看到此情此景,扶苏不禁微笑起来。他对蒙毅轻轻拍了一下说:\"不用担心,一切都安然无恙。\"

那位工程师心慌意乱地上前求责。扶苏则挥挥手表示:\"是我的位置离得太近,与各位无关!继续吧。\"

\"好的...\" 工程人员深深地鞠了一躬,他的脸色红得似乎是因为炽热或是其它因素导致,他以微弱且有点颤抖的声音吩咐道:\"马上撤退热源,并在模具中倒入一定量溶液,以防过热烧毁材料。\"

大约一半玻璃溶液被倒入冷却渠道进行降温。接下来,一名工匠拿出了一个模具——铁质制作的模具表面涂了一层桐油,这样可以防止玻璃与模具粘附。

另外一位工匠将适量的玻璃溶液浇注入模具中,随后利用成型压具,通过压制让液态玻璃依照形状凝固。

玻璃固化速度非常快,只需要数秒就能完成,从而形成了一个长约、宽各为四尺的方形玻璃板。

“略微,看来是因为里面有微量的铁元素。这应该如何处理呢...啊 对了,可能需要锰氧化物或者。虽然麻烦,但我相信能解决的。”扶苏轻轻地抚摩着他胡须,既然这些批量的玻璃他暂时不想用于制作镜子之类的其它物件。

“陛下,还有个问题。”蒙毅又行了一次揖手礼问道。

\"你问吧。\"扶苏轻点头示意。

“我看到这透明制品都那么美观绝伦,我不解,为什么要将其制成一片片薄片的形式?”如果不是蒙毅是帝国唯一的君王,扶苏真想严厉指责这种不明事理的行为。

扶苏再次笑一笑,不需解释,就有人呈上来早前已经做好准备的镂花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