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谋定新程 多元奋进
何大清站在兴瑞矿业的办公大楼顶层,俯瞰着矿区内忙碌而有序的作业场景,心中五味杂陈。兴瑞矿业一路走来,历经无数风雨,那些操蛋又棘手的难题,如同汹涌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袭来,让他心力交瘁。但好在,凭借着团队的齐心协力,以及自己的坚持与智慧,总算是过五关斩六将,将所有问题一一解决。如今,兴瑞矿业生意红红火火,产量稳步提升,订单源源不断,已然成为业内一颗耀眼的新星。
然而,何大清心里清楚,矿业这门生意,看似利润丰厚,实则暗藏诸多危机。在这乱世之中,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利益纷争不断,矿业资源更是各方觊觎的焦点。兴瑞矿业能有今天,已经是幸运至极,可这样的好运,未必能长久延续。而且,矿业的经营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持续投入,还要时刻应对政策变化、市场波动等不确定因素。他深知,这种生意并非自己能够长期稳稳握在手中的。所以,何大清早有打算,等兴瑞矿业的生意再火爆一些,达到一个理想的峰值,便果断套现离场,争取狠狠挣上一笔,为自己和公司积累足够的资本,以应对未来的变数。
思绪一转,何大清又想到了佳兴公司。如今,佳兴公司的布匹、粮食、茶叶等传统生意依旧十分红火。在这物资匮乏的战时,布匹用于制作衣物,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粮食关乎民生,更是重中之重;茶叶则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在市场上占据着一席之地。公司凭借着多年积累的信誉、稳定的供货渠道以及优质的产品,在这几大领域站稳了脚跟,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利润也颇为可观。
不过,佳兴公司的煤油生意却举步维艰。二战时期,国内的煤油来源本就受到战争局势、资源匮乏和技术条件的多重限制。战前,中国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石油产品,煤油进口量在石油精炼品进口中占首位。可随着战争爆发,日军封锁沿海港口,进口渠道近乎断绝。仅存的滇缅公路和滇越铁路,运输量又远远无法满足庞大的需求。虽然国内也在积极探索替代燃料,如利用植物油提炼、发展酒精替代方案,甚至发明了木炭煤气炉等,但这些方法要么产量有限,要么技术尚不成熟,难以大规模推广。佳兴公司在煤油生意上,投入了不少精力和资金,却始终难以打开局面,何大清对此也颇为无奈。
值得欣慰的是,佳兴公司又新拓展了一项生意——佳兴火柴厂。说起这火柴厂,还颇具一番渊源。制作火柴的设备,是先前在广州时从洋行淘到的二手设备。当时,何大清一眼便看出了这些设备的价值,尽管是二手的,但稍加修缮和维护,便能投入生产。后来,局势动荡,这些设备被封存起来。上次从广州转移到重庆,何大清特意安排将这些设备一同运来,还有那些贵重物品和沉重的公司设备,都被妥善转移。事实证明,他的决策是正确的。火柴厂建成投产后,销路相当不错。在物资短缺的年代,火柴作为日常生活的必备品,市场需求极大。佳兴火柴厂生产的火柴,质量上乘,价格合理,很快便在市场上打开了销路,成为了佳兴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何大清深知,在这艰难的时局下,公司想要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拓展业务领域。他站在窗前,望着远方,心中已然开始谋划佳兴公司的下一步发展蓝图。无论是兴瑞矿业的套现计划,还是佳兴公司传统业务的巩固与新业务的拓展,都需要他精心布局,谨慎前行。但他毫不畏惧,凭借着多年在商场摸爬滚打的经验和坚韧不拔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