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死要面子活受罪。占着茅坑不拉屎。子欲孝而亲不待。
苟成艮突然离开这热闹喧嚣的尘世,这是他家里人最担心的事情,也是村里人早预料到的事情。苟书记走得太急,连那方代表着他无上权力的印把子都没来得及交到米颂手里,就撒手人寰了,实在是一件憾事。
无情的病魔贪婪地吞噬着他那高大强健的肌体,一次次的化疗都让他经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却让他重新燃起生的火花。一次次的继续化疗,又让他经受疼痛难忍、刻骨铭心的考验。一次次,一次次,一次次,他那希望的火花逐渐微弱,行将熄灭,他失去了信心,跌进了可怕的绝望深渊。起初他经常有意无意地站在洗手间那面镜子前,瞅着自己那红光满面的仪容,评估自己的病情,给自己打气鼓劲儿:“俺还是俺,老样子,有啥毛病?别当回事儿!”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药量的增加,化疗间隔的缩短,让他心慌意乱起来。接着头发的脱落,肌肉的消瘦,身体的乏困,精神的萎靡,让他揪心,使他害怕。他不敢再去照镜子,因为镜子里的自己已经脱形,变得像一具可怕的骷髅。病魔的肆虐,精神的崩溃,使他处在一种半昏迷半疯狂的状态。他做着一连串长长的噩梦——医疗器械磕碰的声音,在他听来仿佛是哗啦啦作响的脚镣、手铐,榆木大枷。他仿佛被押送到传说中的十八层地狱,忍受着那种被抽筋剥皮、开膛破肚、碾磨油炸的酷刑。朦胧中有一群冤魂恶鬼向他索命,穿白大褂的医生、护士,顷刻变成了牛头马面,逼迫他上路。他不愿意走,他惦记着阳世三界的荣华富贵。他狂吼着,反抗着,他想冲出地狱之门。
他拒绝任何施救措施,拳打脚踢用头撞那些向他靠近的“鬼魅”们,直到手脚被捆缚起来,仍然高喊着:“俺不走!俺不走!”,直到他昏迷,麻木无力,直到他真的踏进地狱之门,直到儿女们把他的尸体连夜运回家乡,重新装殓,他才算真正得到了彻底解脱,寿终正寝了。
苟家在昂首村也算大户人家,可儿女们在社会活动中有着不同的信仰,有信奉耶稣,崇拜上帝的,有信奉佛教,崇拜释迦牟尼的,也有啥都不信,就信自己的。究竟按什么礼数打发死者,分歧很大,很难取得一致。
多亏镇党委书记冷若冰出面调停,才把举丧事宜确定下来。冷书记要标榜一个在昂首村有影响力的老党员的光辉一生,苟成艮是新中国成立后入党时间最早、执政时间最长、政绩最卓着的先进典型、学习楷模。隆重召开全镇追悼大会,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宣传他的先进事迹,鼓励全镇党员干部向他学习,这种让生者无怨无悔,死者含笑九泉的好事,当然赢得苟家人一致同意。至于宗教信仰问题,要做到相互尊重、不搞对立、互谅互让、互不干涉、不闹矛盾就行了。
在冷若冰的感召下,全镇二十多个自然村党支部,八百多人参加了苟成艮同志的追悼大会,声势之大,前所未有,宾客之多,前所未有,酒宴之丰盛,前所未有。三教九流(和尚、道士、尼姑、耶稣等)各行其是,前所未有。
从苟家到街中心关帝庙,整条街道一片缟素,高大的牌楼上,灯光闪烁,直径两米多的花圈,一个接一个排列出一里开外,燃放爆竹后留下的纸屑遮盖了昂首村整个街面,足有一寸厚。三班鼓手一班戏,加上佛教、道教、耶稣教的奏乐、吟唱,孝子们的嚎丧,麦克风的呐喊声,那真是声传数里,盛况空前。围观者不计其数,目不暇接。表演者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轮流献艺。尤其是那班二人台,像一群低级幽灵,只要观众愿意听、愿意看,他们就敢登台表演。
吕耕田看不惯任凤鸣抠抠搜搜的小家子气,主动揽下总管之职,一定要把苟成艮的丧事办的风光无限,开启先河。他命令杂务人员,每隔一小时,燃放一次烟花,命令孝子们一波接一波地上街接席接幛子,天上那璀璨的礼花,街上那呼啸的爆竹,灵前那堆积如山的供品,真不知一贯精打细算的苟成艮此刻站在望乡台上作何感受?对苟家后人有何叮嘱?是不是嫌他们大手大脚,不会过光景?或者后悔自己没把捞得的钱全部带走?
在苟成艮的儿女中,最跟心、最露脸的是大闺女腊月。冷若冰为她父亲的丧事如此卖力,说到底是对苟腊月的一种回报。因为腊月在他荣调时曾经为他出过一臂之力,他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有机会为她服务,那是应该的。每当看到腊月那可体的一身缟素,就想起冰天雪地中那绽放的腊梅,那么娇艳,那么高洁,那么让人陶醉。她那一头披散的长发,那一双含悲带泪的明眸,那楚楚动人的神态,那如泣如诉的哀哀哭声,那么抓人,让冷若冰情不自禁地想上前宽慰她一番。在他的心目中,腊月就是戏台上的白娘子,民间传说中的观世音,美丽、善良、慈悲为怀、法力无边。
腊月的美艳,有米玉佛的影子,腊月的聪明,有苟成艮的遗传,腊月的懂事,是苟成艮最满意的。当年,为了改变乡下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汗流浃背,收获平平的生活方式,为了让女儿有个好的前途,苟成艮把腊月给了多山县那位刚站出来的革命派领导的儿子任亦鹍。有人说任亦鹍随他爹,老子英雄儿好汉,前途一片光明。也有人说任亦鹍是个高衙内似的纨绔子弟,不是个好玩意儿。有人说苟成艮有眼光,也有人嗤之以鼻。其实苟成艮就是要找一个靠山。腊月从小就乖,为父命是从。任亦鹍初次登门,生人见生人,长相不赢人,腊月心里咯噔一下子眼泪就掉下来了。眼前这个人,五短身材,一身肥肉,肿眼泡,大嘴叉,走起路来跟狗熊似的,浑身上下没一点顺眼的地方。跟腊月比,那真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了,实在是夺担不到人前去。但父命难违,不愿意也得愿意,谁叫人家有权有势来着?
腊月要得彩礼不少,谁让他任亦鹍穷追不舍来着?苟成艮聘闺女自然很排场,只可惜老天爷不作美,沙尘暴搅得天昏地暗,连搭好的喜棚子都被大风揭了盖子,新娘子美丽的脸盘儿上挂着浑浊的泪道道,钻进蒙着尘土的小轿车里,驶向漫漫黄沙的路上。
“郎才女貌”是没有了,“豺狼虎豹”也不可能,“天作之合”倒是有的。要说“美满幸福”,只能从苟成艮嘴里听到。不过苟腊月真的一步登天了。上有老的罩着,下有男人护着,处处沾光,事事随心。很快由农转非,接着有了工作,接着有了地位,接着结识了那位好赌的县太爷,接着成了当权者的红颜知己,接着大把大把的票子向她滚滚而来。珍馐美味、高档时装、洋房小车、一切的一切,很快变成了现实,她那颗膨胀了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不久,这种要啥有啥不缺啥的高档生活,反而使她厌烦起来,她有一种难言的缺憾,在县委大院里,她只是一个光鲜靓丽的花瓶子,是那些头面人物放在办公室里的一个摆设。大院里的人们,没有几个敢靠近她的,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关怀、爱戴、关心、信赖,她几乎碰不到一次。那种偷偷摸摸的喧嚣中的寂寞,欢乐中的痛苦,常常让她心神不宁,烦躁失眠。
任亦鹍熬到了副县长,可在家里的地位并未提高,老样子,夫妻感情不冷不热。他在外面寻找自己的快乐,那是建立在某种需求的寻欢作乐,根本不属于爱的范畴。
冷若冰是县圐圙里公认的美男子,说话文质彬彬、举止气度超然,腊月一见到他就不由自主地瞪大眼睛,想多看几眼。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她特别愿意和他在一块儿说说话、聊聊天,可冷若冰的爱人卢嫣却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女人,一张拒人千里之外的面孔,一副盛气凌人的表情,常令腊月望而却步。
冷若冰很想离开办公室那死气沉沉的工作环境,到下边乡镇去透透气儿,哪怕到偏远的山旮旯里,也比钻在大圐圙里天天揣摩领导们的心思自在的多。他实在是长期窝在办公室里妙笔生不出花来,那种欺上瞒下、照搬抄袭的文字游戏,他感到索然无味,十分厌倦。他想下去实实在在地干点事情,书写点不落俗套的文章。不能说胸怀多大抱负,起码是自己愿意干的。县领导也有意让他下去锻炼锻炼,只是没确定让她到哪个乡镇。领导们的意图首先瞒不了苟腊月,苟腊月首先想到自己的家乡昂首镇,枕边风比什么风都管用,苟腊月的面子比谁的面子都大,顺水人情,冷若冰被调到昂首镇当了一把手。
离开机关大院那天,腊月像一缕阳光向他射来,握着他的手表示祝贺。对腊月的帮助他心存感激,今天一别,他只能客气地说:“有啥吩咐的?尽管说!”
腊月扑哧一笑,眼里透着一丝亮光,说:“你知道,俺爹是昂首村的老党员、老干部,多替俺照顾着点儿!”
一句话提醒了懵懂人,他正为昂首村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当家人犯愁哩,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腊月的老爹不是最合适的人选吗?这不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吗?这不是回报腊月的最好时机吗?他欢欣鼓舞地说:“放心!俺会像儿子一样孝敬他老人家的!”
米玉佛接到腊月的电话,说她的一个朋友调到昂首镇当了一把手,家里有啥事去找他,肯定给面子。苟成艮看到老伴那欣喜的样子,问道:“闺女说啥了?这么高兴!”
“闺女说,镇里来了个一把手,是她的一个朋友,有啥事去找他,肯定给面子。你说,咱闺女怎么有那么多的朋友呢?”
“朋友多了好办事嘛!不听人说‘为一个人一条路,恶一个人一堵墙’吗?咱闺女能交朋友,这是好事!”
果然在三天后,冷若冰手里提溜着礼品登门拜访来了。“大爷大娘,您们好!”
米玉佛以为是个走村串户的小商贩哩,问道:“你这是卖啥哩?大包小包的。”
冷若冰把手里拎着的礼品放在桌子上,尴尬地自我介绍起来:“俺叫冷若冰,是腊月的好朋友。有幸调到昂首镇工作,全仰仗朋友们的帮助,初来乍到,首先来打了打了您们二老,表示晚辈的一点心意。来的唐突,别见怪!”
米玉佛一拍大腿笑着说:“哎哟!看俺这眼瞎的!把你当成买卖人了!腊月来电话说起过你哩!快坐下说话!”
苟成艮命令老伴:“快,取烟!倒茶!”热情地握着冷若冰的手说:“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的一家人了,你能来看望俺们,还带来这么多东西,俺真不知道说啥好了!”
冷若冰说:“些许薄礼,不成敬意,请笑纳!”
苟成艮没文化,不懂的这些文绉绉的词儿,茫茫然,不知怎样回答。
冷若冰也觉得自己说出去的话有点酸。便说道:“请您收下吧!”
苟成艮笑着说:“冷书记,应该是俺们给你送礼才对,今后还得多仰仗您照顾哩,这让俺们真的过意不去哩!”
冷若冰接过米玉佛端来的热茶,恭敬地说:“你们是俺的长辈,理所应当。俺还有件大事拜托你们呢!”
苟成艮眼珠子一转,说:“你太客气了,有啥事?请讲!”
冷若冰直奔主题:“您知道,金大浪翻船了,昂首村缺个掌舵的,俺想请您出山哩!”
苟成艮的脸色像大山里的天气,刚才还阳婆红彤彤的,瞬间云遮雾罩、变得阴沉沉的了。他的头摇得像个拨浪鼓似的说:“不不不,俺已经七十多岁的人了,没精力再去管那些闲事了。金大浪一伙刮地三尺,集体连个沙板钱都没有了,俺可不愿意接受这个烂摊子。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米玉佛不知道老头子在耍心眼儿,故意拿堂端架子,心里骂“你个死老头子,给你纱帽不戴,你傻呀?”使劲用拳头擂苟成艮的后脊梁。
冷若冰多聪明,能看不出苟成艮的心思!他今天来,志在必得。老头子要面子,俺就给足你面子。他眼珠子一转,计上心头,扑通一声,跪在苟成艮面前,满含深情地说:“您是俺的前辈,和俺爹岁数差不多,今天这事,您允也得允,不允也得允,就当您支持您的晚辈一样!您能不答应吗?”
苟成艮被冷若冰感动了,几十年来,他当村干部,是在夹缝里混过来的,他常常面对的是上边的斥责,下边的白眼,何曾有半点尊严?今天堂堂的镇党委书记,礼贤下士,如此器重自己,甚至放下身段,低三下四,认自己为父辈,这是何等的荣耀!这在昂首村也是史无前例的。人家不耻下问,给足了自己面子,再不答应,这叫不识抬举、不知好歹、不知进退了。他眼眶里含着泪花儿,伸出颤抖的双手,弯腰把冷若冰拉起来,哽咽着说:“缘分啊!孩子。古人说过,为知己者死的话,俺就是拼上老命,也要把昂首村的事情办好!那才对得起你哩!老伴儿,备酒,炒菜,俺爷俩喝杯交心酒!俺这百十来斤就交给公家了!”
冷若冰笑了,苟成艮笑了,米玉佛笑了,他们笑得那么开怀!
重新执政的苟成艮,自比姜太公,老当益壮,确实为村里办了几件好事。比如协助县农业局规划实施了以昂首村为轴心的万亩良田改造工程,做到了井、渠、路、树,管道、电网全覆盖。又如对滹沱河河床清淤、堤岸加固工程,做到了坝高堤宽,可御百年不遇之洪水。只是有两件事,做得不够地道,让他至死都感到愧对父老乡亲。一是帮内侄米颂抢占了村民二百亩赖以生存的口粮田,办了个什么“饲草基地”。二是把国家投资的深井管理权交给米颂,收取高额水费,弄得民怨沸腾,声名狼藉。
就在他满怀信心、夕阳灿烂、展示才华、发挥余热,完成抱负之际,命运向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他像一颗坠入大气层的小小陨石,仅仅划出一道微弱的火焰,就消失在茫茫宇宙之中了。
对与苟成艮的生前身后,冷若冰在悼词中给予高度评价:
“同志们,父老乡亲们,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重的心情,悼念我们的革命前辈苟成艮同志。请大家起立,默哀三分钟!苟成艮同志是我们全镇党员干部学习的典范!他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革命事业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直到临终前还念念不忘父老乡亲,念念不忘党的事业,念念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我们党的忠诚战士,他是村民们的贴心朋友,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长空白云缭绕,那是对忠魂的无限眷恋!大地黄风呼啸,那是对赤子的无尽慨叹!滹沱河有知,浪花卷起层层珠泪!昂首山有情,松涛发出阵阵呜咽!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难以表达我们对您的思念!
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齐心协力去完成您未完成的誓愿,把我们的家乡建设成美好祥和的人间乐园!
安息吧,苟成艮同志!
您的英名永远载入昂首镇史册——流芳百年!”
冷若冰在诵读悼词时,声泪俱下,十分感人。腊月搀扶着母亲米玉佛,珠泪滚滚,泣不成声。啊!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发丧日,吕耕田做了精心安排,最前面有四个壮汉抬着苟成艮生前遗容,那是一张放大了几十倍的挥着手的相片儿。尽管儿女们让他邯郸学步,摆出一副那样的姿势,毕竟显得有点不伦不类。
一班鼓手吹着哀乐“哭皇天”头前引路,穿街过巷,后边是十六人舁着的柏木棺柩,棺柩前是一群披麻戴孝的孝子贤孙,他们手里拽着长长的白布,民间曰“拉灵”。第二班鼓手随着内眷的嚎啕声,伴奏着低沉嘶哑的旋律。再后边是举着香幡的和尚、尼姑、道士,臂缠黑布、胸戴白花的耶稣教徒。第三班鼓手压阵,一边吹奏着民间小调“小寡妇上坟”一边躲避着噼里啪啦的爆竹袭击,哀痛的音乐声时断时续。
街坊邻里那些老太太们,门口?着一把火,指手画脚地边看热闹边兴叹:“看看人家,活得多享福,死得多排场!这是几辈子才能修来的福啊!”
吕耕田指挥人们把棺柩放在关帝庙街街心,最后一次街祭(当地人叫拦街道场)开始了。僧尼敲打着手中法器,绕着棺柩念诵着“南无阿弥陀佛”,道家甩着拂尘高颂着“无量寿佛”,耶稣教徒胸前划着十字,呼叫着“上帝赐福”。长孙扛着招魂幡,孝男孝女跟着亦步亦趋转着圈子,腊月跪在棺柩前焚烧着成堆成摞的金银锡箔、纸钱冥币,她边磕头边叮咛:“爹啊!把钱收好了呀!”生怕老人家到了那边没钱打点那些讨债的小鬼判官。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谁愿意至亲的人受贫受困呢!
三班鼓手集中到一块儿,敲敲打打,吹奏着管乐,如泣如诉,听得人鼻子酸酸的。
时近中午,吕耕田呐喊人们舁起棺柩,踢倒板凳,匆匆向村外赶去,棺盖论定,打盆摔碗,入土为安,一世算完。
苟成艮书记走了,走得那么仓促,走得那么隆重,走的那么与众不同。
那些恭维他的人们说他是“人民公仆,全心全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昂首山之骄子”,也有些反对他的人们,尤其是潘岂缘,贬低他的人格,说他是“人民公狗,两面三刀,鞠躬不尽瘁,死而不后已,是滹沱河里的泥鳅”。颜料碗高谈调侃那些敲钵盂、甩拂尘、画十字的:“南无,南无,不见陀佛!无量,无量,哪来寿佛?上帝,上帝,因何入地?”
真可谓:问心无愧自知,众说纷纭由他,人生之路自选定,奈何别人嗟讶。